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京書店二三事:書店裡賣的首先是書

做書按:

這是一篇以“流水账”形式進行的日本書店測評。這篇“流水账”不同於其它書店介紹,作者分析了書店所處的周邊環境、書店自身定位的相互影響,國內書店缺少的“選書力”與“”再販賣價格保護制度“,為我們分析與體驗書店帶來了獨特的角度。

作者認為,無論如今有多少書店選擇開在百貨商場中,或是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多少美學理念,一個書店的主角永遠是書籍。這一點需要書店經營者與讀者牢記於心。

作者去的兩家書店,一家是因百貨商場 GINZA SIX 的開業而被寫進各種東京攻略的“蔦屋銀座店”,本來是為了挑刺而去,但沒有想到實際體驗還不錯;另一家是讀《日本頂尖編輯9人》種草的“青山 book center 六本木店”,為了去檢驗“書店編輯第一人”幅允孝的處女作。

銀座?蔦屋書店

位於銀座 6 丁目的 GINZA SIX,2017 年 4 月 20 日正式開業。

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座百貨商場、一個商業建築,不過嫁接了許多藝術元素,有人甚至把它稱為“免費的美術館”。

不管是這座建築的位置,還是建築主體的風格、內裝的小細節、位於地下三層的能樂堂、入駐其中的當代藝術家都非常直白地訴說著 Gsix 的價值觀,那就是——在東京這座都市的門臉上,展示日本現代性的成就。

這絕對是現代性的,即使它放了一個能樂堂在地下,那也是現代性的。它所內嵌的文化元素,全是被全球化承認了的“日本味”,木質建築是(櫓這種結構在商場內的大面積使用)、草間彌生是(Gsix 總監、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提到選擇草間作品的原因是“想要海內外都知名的日本現代美術家作品,那必然是草間彌生女士了”)、能樂也是(事實上這更像一個模型,是用複製的方式打造的舞台標本,還提供多語言的說明)。

在這個現代化的語境下,開設在 Gsix 6 樓的“蔦屋銀座”,其實與代官山店的理念有微妙的不同,這種不同很有趣。

列行程的時候,我發現沒時間去代官山店後非常沮喪。因為在潛意識中覺得開在商場裡的蔦屋恐怕噱頭大於實質,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蔦屋的主頁上,銀座店開張時的新聞中寫道:“以‘提供生活方式的參考’為己任的蔦屋書店,這次在銀座店中以‘藝術生活’為定位(英文表達是“ART IN LIFE, LIFE IN ART ”),圍繞‘藝術’和‘日本文化’挑選商品、構建店鋪。”

沒錯,代官山店是一個生活方式的立體呈現物,而銀座店是一個日本藝術、文化輸出的空間。

代官山店所在的街區安靜閑適,臨街一側的一樓設置的是旅行書籍區、文具、星巴克;二樓將巨大的空間用作餐廳;除了書籍販賣,租賃 cd 的區域也想當良心;雜誌區非常強勢,生活、時尚的比重和陳列位置都想當矚目。雖然我去基本隻掃寫真集,但代官山店整體的布局是比較平衡的,精致但卻依然保留了生活的日常感。

相對而言,位於奢侈街區的銀座店非常自覺地偏重藝術門類,顯得更為高踏,攜帶著微妙的距離感,並為外國人準備了一些“特供品”。它要展示的,並不是“日常的日本”。

蔦屋銀座宣傳中的第一條就是“擁有 6 萬冊藝術書籍,努力達到世界首屈一指的豐富度”,還有專門展示超大型藝術圖書的閱讀區。入口處設置特殊的活動空間(6 米的櫓結構超大書架圍起來的綜合功能區)。目前在這塊做的是杉本博司、蜷川實花的作品展(作品其實就幾幅,選這兩人一起本身也挺微妙的),以及日本 3 大寫真出版社的特別專櫃。

專門負責寫真區的小哥為我介紹了 3 個社的特點和風格,這個得空整理吧。通過這個企劃,可以對日本寫真出版的當下生態有個整體印象。而一對一品類負責製讓我感覺到店員本身的專業度,他會在我為選擇版本而困惑時提出非常具有實用性的建議。這些主題企劃之外的普通書架依然保證了整個書籍市場的基本品類,我還看到了賽博朋克的主題櫃。

除了藝術氣質與 Gsix 相配,蔦屋銀座在相當醒目的位置做了有關傳統日本文化的主題書櫃。(雖說是“傳統文化”,但相當大的比重是在展示“東京近代的發端”。藝伎、春畫、浮世繪這些“江戶時代”的代表物,也就是前東京文化,其實是商賈、市民文化的範疇,和真正的“傳統”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在這一區,書店為讀者整理了了解日本文化的不同切入點,而不是機械地按照書籍門類鋪貨,我喜歡兩個主題,一個是“惡”一個是“女”,如果有“惡女”就更好了。原本屬於不同大類的書籍在這個主題下聚集在一起,書與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多維,學科與學科的互動也更直觀,如果有時間認真研究這個為對日本充滿好奇的讀者設立的書架,我想定會帶來一些不同的刺激。這也顯示了蔦屋作為一個非常有“編輯”思維的書店,對書這種東西的掌控力。在它的宣傳視頻裡,把山口小夜子和浮世美人畫並置在一起,非常聰明的做法,兩者正是是古典日本美學和現代日式美的代表。

今天看到有人寫蔦屋的文章,說那裡販賣的不是“書”,而是什麽日式美學 bulabula。我真想說,閉嘴吧,蔦屋賣的就是書,蔦屋首先賣的一直是書!然後再是其他,即使是開在 Gsix 裡。

銀座店雖然不如代官山合我胃口(主要是代官山龐大的 zine 儲備是銀座店沒有的),但它以專業的姿態完成了自己的定位,這點毋庸置疑,它確實是一個更適合 Gsix 的蔦屋。

蔦屋當然是 CCO 集團的高端線產品,但 slogan 裡仍然有一句“讓藝術平民化”。我必須說,這種“產品線”的設置難逃“區隔”的本質,但關鍵是,你是否真的讓你所服務的那個群體滿意,而不是隻擁有一個光鮮皮囊、瀟灑的立場,內裡卻空空如也,高不成低不就讓懂行的人看不上,讓不懂行的人走不進。

六本木?青山 Book Center

說青山 Book Center 之前有必要說一個人,叫幅允孝。

他的維基頁面介紹是“日本的選書家,書店編輯”。目前是選書會社 BACH 的主理人。

在採訪裡,他說“我目前以書店編輯的頭銜在工作,事實上這是一個除了我之外別人都沒有過的頭銜。簡單來說,就是我自己發明的頭銜……至於工作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創造書店'的工作,另一則是在書店以外'創造書的場所'。”其實呢,就是書店策劃吧,書的策展人。本質上來說,絕不是前無古人的職業。但他是完全依靠這一工作生存下來的人,這還是得感謝日本成熟的出版業態吧。

做過的企劃裡比較有名的是國立新美術館的書籍商店、千里複健醫院的圖書館、旅行書店 Book246、Tsutaya Tokyo Roppong。246 似乎是以世界 7 大州為結構設置書架和類別的,沒有文學、藝術這樣的分類,像馬爾克斯這類就是放到“南美洲”這個類別裡。國立美術館是在藝術品、延伸周邊的基礎上如何創造更多與書的更多相關性,比如在鋼彈模型旁擺上富野由悠季的自傳之類。也為一些大型商場策劃書籍區,總之是一個在“選書”這個領域裡已經被充分承認了的存在。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青山 Book Center 當書店櫃員。

青山 Book Center 簡稱 ABC,是一個專營建築、設計、寫真的藝術類連鎖書店,也是做洋書引進做的比較大規模的一個書店。本店在涉谷神宮前,六本木店是最早開(1980 年)也是目前發展最好的一個。2004 年的時候好像差點倒閉,然後和其他兩社合並了,把新宿店、自由之丘等等幾個店賣了。

和蔦屋相比,青山的氛圍是特別親民的,沒有太多花俏的複合業務,照明、內裝都是傳統書店的模樣,一個門類更專業的紀伊國屋的感覺(其實我很喜歡逛紀伊國屋新宿店的,能很快知道出版界主流信息,這次也在那裡買書了)。貨品非常齊全,尤其是建築類,店員會寫新書推薦的小便簽。陳列談不上特別舒朗美觀,但比較有重點,可以看到更多除了畫冊之外的寫真書籍,隨筆集、攝影史、評論集很多,也有店員的一些推薦語,或者一些書籍相關的展覽信息。

買到一本很喜歡的對談集還有秋田的鎌鼬美術館開館的紀念版『鎌鼬』。不是複刻版,收的也不是全本,但增加了橫尾忠則、飯澤耕太郎的一些評論。青山這個寫真櫃給我的感覺就是低調但是豐富,更像是和老讀者那種很貼心的交流,不似蔦屋那般張揚。

六本木這個區呢,創意人士常會去,幅允孝最早在那裡就遇到過佐藤可士和來找 Prada 的書。日本書店基本都是書櫃專門負責製,就是每個人是固定負責幾個書架的。所以才會有《重版出來》裡營業部長那個神秘的記錄店員性格的小冊子,這個對出版社賣書特別重要。

ABC 也是每個人有各自負責的書櫃,而且還必須全權負責進書、鋪書和促銷,所有 VMD(Visual Merchandising)都要自己來。幅允孝的證言是“其實在書店工作非常辛苦。如平台的陳列,書要放在右邊還是左邊這麽單純的問題,都會影響到客人願不願意拿起來翻閱。本來在選擇進書的定義上,所有的書店本來就是精品店的形態。只不過車站前那種書店幾乎都是統一配書的模式,即缺乏想要賣什麽的熱情,也不是基於興趣來取捨。ABC 固然有比較進步的選書制度,可是也不會在建築的書架上放上烹飪的書,從來沒有過跨越分類的做法。所以這樣嘗試的意義或許就在於那家書店是第一家以書櫃的編輯方式來陳列的書店吧。”

現在去看 ABC 的主頁也能看到他們在主推“選書力”這件事。國內書店應該是主要依靠出版社的發行網絡來鋪貨?具體我不了解,但是上至新華書店、下至有名的獨立書店,我對店員的好感都不多。我就在北大門口那個有名的書店遭遇過店員特別無知的回答,至於某連鎖文藝書店店員可能比起陳列書更在意煮咖啡吧,而且咖啡也並不好喝。選書力這回事,就別談了吧。我幾乎覺得,很多書店店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組櫃的書能賣出去。

這麽說可能顯得特別討厭特別苛刻,我知道日本實體書店能生存下來真的特別大的一個原因是“再販賣價格保護制度”,就是保證你在實體店和網絡購買書籍的價錢一致,這樣才有可能創造那個幅允孝口中“意外相遇的場所”。現在我們早都習慣網上找條目,網上下單了,這是個特別現實的問題,但不代表書店不該有編輯力。

特別喜歡我家旁邊的一個小的漫畫店,應該很多人都去過,平安裡的“木鳥漫畫”。老闆是真的懂,每次他都能跟我科普幾個有趣的國外出版社,對自己的貨櫃設置也有細心考慮,會常去網上搜羅國內外的出版社網站,上次那個林靜一的英文版就是在他那裡買到的,那裡真的可以“意外地遇見真愛”。這種感覺主流的中文書店真的很少給我,我覺得這肯定不是因為中文書真的很差吧。逛紀伊國屋的時候,看到又吉直樹的購物袋,覺得他已經成為日本的閱讀大使了,也希望國內也能出這麽一號人啊,鼓勵鼓勵“可憐的出版業”。

最後想說,不論是蔦屋還是青山、紀伊國屋,他們首先賣的是書啊。

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這些問題

上課時間:2019 年 6 月 15 日、 16 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