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貝聿銘:讓蘇州博物館在傳統與現代結合間重新“發芽”

任旭

中國美術報:在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貝聿銘先生是怎樣工作的?

錢兆悅:很遺憾,我沒有見過貝聿銘先生。但幸運的是,我每天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與貝聿銘先生的這件作品在一起。

我看過一些以前的影像資料和照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貝聿銘先生對建築設計的創新方面的執著和對建築作品本身的高要求,這種要求是細致而又全面的。貝聿銘先生對自己的要求和對作品的把控度非常高。他經常帶著工程安全帽出現在工地上,這對當時他的高齡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設計蘇州博物館時貝聿銘先生已經是85歲的高齡,但從很多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到,當博物館進入施工階段後,包括材料等他都是親自去選擇和查看。對於我們所有館藏的文物,他也進行了全面地分類和梳理,不僅幫我們設計完成了建築部分,還設計完成了基本的陳列展示。

中國美術報:貝聿銘先生對於蘇州博物館的整體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錢兆悅:蘇博新館坐落在一個比較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北面是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東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忠王府,南面一路之隔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獅子林。在貝聿銘先生看來這是一塊“聖地”,要做得非常好才可以。所以他一直說,蘇博不是他所有作品中體量最大的項目,但卻是挑戰最大的一個,因為他要充分考慮到蘇博與周邊古建築群遺產的協調。

貝聿銘先生的設計理念有幾個方面,首先,他是一名光線的“魔術師”,他擅長用光線來做設計;第二,他非常強調創新和創意。他在蘇州的童年時光裡大部分時間沉浸在園林中,所以蘇州園林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對他的設計風格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很多作品都將建築本身與周邊環境進行了很好地融合;同時,他在蘇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新。所以,蘇博建築的總體理念是“中而新”和“蘇而新”,他依托中國建築和蘇州傳統文化作為根基,讓作品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同時重新“發芽”。這即是他設計蘇州博物館的總體思路。

中國美術報:蘇州博物館建成並投入使用已經13年之久,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在包括您在內的每日與它相伴的工作人員以及觀眾的眼中,這件傳奇的建築作品有何精妙之處?

錢兆悅:我們在蘇博工作的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跟這件作品進行互動和交流。每個蘇博人的感覺其實是相通的。

首先,貝聿銘先生在整個蘇博新館的設計中很好地體現了蘇州的人文內涵。他在蘇州古典園林的基礎上設計了主庭院和很多小庭院,布局非常精巧。特別是主庭院,有曲橋、涼亭,還有最經典的片石假山的設計。蘇州傳統園林中的疊石、堆山、造橋、理水等經典的園林元素都在新館得到了完美、全新的詮釋。包括我們博物館內的竹子和樹,它們的姿態優美、線條柔和,使得環境與建築形成了剛柔相濟的對比,產生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現代之美。

其次,當觀眾走進這個庭院,觀眾與庭院裡的環境發生互動與交流,就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博新館庭院在2018年作為21世紀園林列入了蘇州園林名錄,是蘇州園林名錄中唯一一處21世紀的園林。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已成為世界認識蘇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此文章為原創,任何個人或機構在未經過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用於商業用途的目的,請提前聯繫我同意後方可操作。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