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梅天來臨學點防「霉」術,中醫養生:多吃「溫」多祛「濕」

359b033b5bb5c9ea27eb2de9df39b6003af3b39b.jpg

申城已入梅,悶熱潮濕的日子來了,黃梅季不妨學點身體祛濕防「霉」術。

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說, 「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及濕熱質的人在黃梅天會感覺非常不適。濕邪可導致消化系統、皮膚、婦科疾病、泌尿系統、內分泌、代謝等疾病。

濕邪易致病

濕邪為黃梅天主要致病因素,濕邪致病有以下特徵:

1.濕性重濁:濕邪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楚,身不揚;若濕滯經絡,流注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不移;若濕流下焦,則小便混濁、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膿血等。

2.濕性粘滯:一是濕病癥狀多粘膩不爽,如患者表現為小便不暢,大便粘滯不爽;二反映在病程上,遷延時日,纏綿難愈,如風濕病、濕溫病。

3.濕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粘滯,留滯於臟腑經絡,常常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無能,出現胸脘痞悶,小便短澀,大便溏而不爽等。

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性類水,水性就下,且其質重濁,故濕邪有下趨之勢,易於傷及人體的陰位。

濕邪若不趁早乾預,很容易朝寒濕和濕熱傳變。

1e30e924b899a9010097a9e217950a7b0308f540.jpg

運脾祛濕

運脾祛濕是黃梅天養生防治的重點。究其原因,一是暑濕之氣盛,而濕邪困脾,易阻礙脾胃之陽氣;二是夏季人們吃寒涼食品多,寒涼傷胃;三是夏天喝水多,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殺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祛濕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運脾即是恢復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濕有助於運脾,運脾有助於祛濕。

祛濕常用防風、薏米、蒼朮、藿香、陳皮、半夏、砂仁等中藥。具體有化濕、燥濕、利濕等法,用藥各不相同。濕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運化水濕,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治濕應注意調節此三髒的功能。

運脾泛指運脾、健脾、醒脾等法以健運脾胃,恢復脾之運化水濕之功能,故 《證治匯補·濕症》說: 「治濕不知理脾,非其治也。」常用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淮山藥、茯苓、枳殼、香附等。

timg.jpg

【食療方】

寒濕證

食療原則:健脾利濕、化痰瀉濁。飲食宜低脂低糖、清淡少鹽,即性質平和、熱量低、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和膳食;少食各種易於留濕的食物,如麵食、甜點、酒、冷飲、竹筍等;禁食油膩厚味、辛辣食物或發物、戒煙酒。

推薦食材:薏苡仁、茭白、黃瓜、葫蘆、佛手、海帶、海藻、玉米、赤小豆、扁豆、地瓜、茯苓、冬瓜、荷葉、豆蔻、草果等。

推薦食療方

扁豆薏苡仁粥:扁豆30克,薏苡仁15克,粳米60克,煮粥服用。

佛手茶:鮮佛手15克 (乾佛手6克),開水沖泡,代茶頻飲。

紅豆陳皮水:紅豆200克、陳皮5克、幼鹽少許。製法:先把紅豆及陳皮浸泡半小時,然後把紅豆放入沸水中煮30分鐘,加入陳皮焗10分鐘後,再加少許幼鹽便可。

濕熱證

食療原則:清熱化濕。少食收澀、寒涼、冰凍之物,如烏梅、柿子、石榴、苦瓜等,以及高脂肪、高膽固醇、油膩食物。戒煙酒,煙草為辛熱穢濁之物,易於生熱助濕;酒性熱而質濕,堪稱濕熱之最。

推薦食材:薏苡仁、蓮子、綠豆、鯽魚、冬瓜、絲瓜、葫蘆、黃瓜、西瓜等。

推薦食療方

涼拌二瓜:黃瓜、西瓜皮各適量。黃瓜切條,西瓜皮去翠衣切成條,加鹽、味精等醃製十分鐘,淋上麻油。

綠豆陳皮茶:綠豆20克、陳皮茶10克。將綠豆洗乾淨後放入鍋內,用大火煮開。鍋開後將煮綠豆的開水倒出,將陳皮加入綠豆水中,繼續煮20分鐘即可。

薏苡仁二豆粥:薏苡仁、赤小豆、綠豆各50克,煮粥食用。

timg.gif

【穴位按摩】

黃梅天養生,可按摩以下穴位:

1.足三裡穴、豐隆穴。採用指揉法,每穴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2.支溝穴、陰陵泉穴。可採用指揉或拍打的方法,每穴操作2-3分鐘,每天1-2次,陰陵泉還可選擇刮痧。

作者:

方泓(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許琦敏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