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寒:天寒人不寒,改變冬閑舊習慣

小寒,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雖然處在農曆年的最後月份,卻是公曆新年後的第一個節氣。

一月曆來被公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所以小寒和之後的大寒一道表示著嚴冬季節。民諺有「冷在三九」「出門冰上走」的說法。

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前後,這時太陽直射點仍然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所接受太陽光熱仍是極小的。

而且從冬至過後,到小寒期間,土壤深層的熱量也逐漸消耗殆盡,所以這時最容易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小寒標誌著一年中最冷的時節的到來(資料圖)

古人通過觀察認為小寒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天漸漸地變寒,但是尚未達到大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

也就是說,在古代曾有一段時間裡,大寒可能是比小寒冷的。我們的鄰國朝鮮、日本也都有諺語來描述小寒之寒甚於大寒,日本的節氣習俗更是將小寒日定為「隆冬」的起始。

小寒期間雖然沒有強烈的雨、霜、雪,但是卻「無風也寒」。

用現代天氣學解釋來說,在這期間,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最為強大、穩定,再配合全年中最強強度的西風,使得這時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

三九四九冰上走(資料圖)

這時農民要抓好春花作物的培育,做好防凍、防濕工作。「小寒寒,六畜安」,害蟲也會在此時被凍死。

所以,小寒是春天前的嚴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在這最寒冷的日子裡,古人們已經意識並預感到萬物都在萌動新生,即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自然也在積蓄著雪花、積蓄著陽氣、積蓄著力量。

沒有寒冬,暖春就無法開始。寒為冬季的主氣,中醫學認為寒氣致病可分為外寒和內寒。

外寒是使人致病的外感六淫病邪之一,亦稱為「寒邪」;內寒是指體內陽氣溫煦氣化功能減退,或陰寒性病理產物積聚瀰漫的病理狀態,也稱「寒從中生」。

外寒以寒為主,虛象不明顯,不過長時間亦可導致內寒;內寒是虛而有寒,素體陽虛,抵禦邪氣能力低下則易感外寒。所以,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下文裡主要介紹的是外寒。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資料圖)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認為,人若感受了寒邪,會在精神上不舒暢,起居不寧如有戒備,神氣浮越,陽氣就不能固密了。

在另一篇《陰陽應象大論》中還列舉了一些病症,「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

不過從診斷和治療上來講,此類病人大多會總覺後背發冷,有時會有沉重壓力感,有時還會有放射疼痛感。同樣在《生氣通天論》中還寫到,人體的陽氣就如天上的太陽一般。

如果太陽不能正常運行,萬物的生存都會受到影響。若人體陽氣受損,「則折壽而不彰」。

人體中陽氣最足的兩條經脈是督脈,其次是膀胱經。督脈行於人體後正中線,為陽脈之海,一旦陽氣不足,除了會出現腰背癥狀外,還會影響到鼻腔。

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到顛頂,下行肩背,分列在督脈兩側,而且內髒的背俞穴也都在膀胱經上。

所以,疏通溫煦督脈和膀胱經是除寒、補益陽氣的好方法。

曬太陽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活力(資料圖)

最簡便易行的方法莫過於天灸,在陽光明媚的冬季午後,關好門窗坐在屋裡,背對陽光,讓陽光照曬在後背,最好不要曬到後腦杓,曬到脖頸、肩背、腰即可。

這樣曬1-2個小時,直至鼻尖出汗或打出噴嚏為止。再有就是可以配合貼三九貼,所配製的膏藥一般都有散寒祛風的藥物,

所選穴位也基本都在督脈和膀胱經上,可以預防和治療慢性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和一些骨關節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貼三九貼時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多出汗。其實曬太陽可以說是非常本能的事,而疏離了自然的現代生活方式使我們漸漸地聽不到本能的聲音。

像古人一樣在隆冬時「安心靜體」、靠著牆根兒曬太陽都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編輯:見石)

聲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