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肝息風的天麻,為何在《本經》列居延壽上品?

小編導讀:

提到天麻,你會想到什麼?

想必對中醫有所了解的讀者,會馬上想到「天麻鉤藤飲」「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作為平肝息風潛陽的代表藥物,臨床常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的各種疾病。但翻閱《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你會發現,這本藥物學經典卻將其列為延年益壽的上品良藥。

因平肝潛陽被大家所熟知的天麻,真的有補益作用嗎?歷代醫家也隻將天麻用來平肝嗎?隨小編一探究竟吧!

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本經》原名赤箭

《本經》原文

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

天麻「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皆為心神不安類病證。「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說明本品具有補益之功,然現行教材多未提及,臨床上也應用不多。不過,醫籍中還能找到相關的論述。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赤箭,即今之天麻也。草藥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為第一。此神仙補理養生上藥。世人惑於天麻之說,遂止用之治風,良可惜哉。」《軒岐救正論》記載:「天麻,《本經》謂能益氣力,長陰肥健。大明子亦雲,補五癆七傷,助陽氣。鄧才雜興方,取為益氣固精要葯。羅天益曰,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據此,則天麻何啻治風,尚為足少陰腎經滋補之劑。」又:「余每用以療產後諸虛劇症及遺精失血,與夾虛傷寒頭痛,往往奏奇。」許豫和在《怡堂散記》中說:「天麻不獨能治風,亦補肝腎之葯也。血虛生風者宜之。婦人肝熱生風,頭眩眼黑者,四物湯中加用多效。」

天麻在民間頗受歡迎,在久病或大病之後出現頭暈、乏力、倦怠等,百姓多用天麻燉老母雞以滋養補虛。

受民間治頭暈單方的啟發,筆者在臨床中遇體質虛弱之慢性病患者,如貧血、慢性肝炎、慢性支氣管炎、中風後遺症等,每在辨證開方的基礎上,囑用天麻20g燉雞或豬肝、豬瘦肉長期服用;或天麻研末,每日口服5g左右,效果良好。病者頭暈、乏力、倦怠、口乾等虛弱癥狀減輕,食慾改善,氣力增強,並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

現行教材認為,本品屬於平肝息風葯,既能平肝潛陽,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煩躁易怒,又能息風止痙,治療肝風內動之痙攣抽搐。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鎮靜作用。若治療風痰上擾之虛風內動,可與半夏、白朮等同用,如半夏白朮天麻湯;若治療肝陽化風之痙攣抽搐,宜配伍鉤藤、石決明等,如天麻鉤藤飲。

根據文獻報導及臨床應用經驗,筆者體會:

天麻性質和緩,為平補之劑,能補氣能養陰。補氣重在補脾胃中焦之氣,養陰為養肝腎之陰。從實際運用情況看,筆者認為天麻補血作用不明顯,但決無燥烈傷血之害。

現行教科書認為天麻具有平肝息風,通絡止痛作用。與《本經》相比,其補益之功隻字未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作用的普及應用,誠為可惜。

作者有話說:

為什麼半夏厚樸湯合桔梗湯治療咽喉諸痛會有如此好的療效?除了方葯對證之外,還有沒有更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神農本草經》。書中記載,半夏主「咽喉腫痛」,厚樸主「氣血痹」,桔梗主「胸脅痛如刀刺」,甘草主「金創腫」等,看來答案並不難找。

而陽和湯主治「陰疽」,方中麻黃能夠「破癥堅積聚」;百合固金湯主治肺腎陰虛之咳喘,方中當歸「主咳逆上氣」;真武湯主治陽虛水腫,方中芍藥能夠「利小便」;當歸貝母苦參丸主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方中苦參能夠「逐水」,主「溺有餘瀝」等。以上功效並非為諸葯的常用功效,但都能在《神農本草經》中找到答案。

帶著這樣的體悟,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經方研究所所長宋永剛老師進行了多年研究,以臨床應用為立足點,秉持「立足臨床,體現實用」「不求其全,但求其真」「講解通俗,注重可讀」的原則,從臨床醫案、各家論述、組方應用、文獻考證等方面對115味藥物的功效與臨床應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最終形成了這本《神農本草經講讀》,並獲得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的題詞及作序。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本書)

相信通過書中豐富實用的藥物解讀,以及作者紮實的經方功底和求真務實的寫作態度,必然會讓有志於中醫臨床的讀者有所收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