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戰時期的泰國與法國也打了一仗,最後獲利者卻是日本

泰國是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有被完全殖民過的國家。但是,這並不表示泰國能在這場西風東漸中全身而退。泰國的幸存,應該是被英法有意作為戰略緩衝保留下來的,當然,泰國自身的改革也添加了自保的砝碼。雖然幾代泰王都深明以小事大的道理,可謂個個長袖善舞,但是仍然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除了越南,都是泰國(暹羅)的舊土。

20世紀30年代,泛泰主義逐漸興起,軍頭頌堪掌握泰國實權。此人是典型的大泰族主義者,認為所有泰族人生活的地方(包括英屬緬甸的北部、法屬印度支那的大部,甚至還有中國傣族人聚居地,基本就是今天的西雙版納)應該成立一個大泰族聯邦。此為泰國國內支持戰爭的社會背景。

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為避免被日本吞並,泰國人又一次機智的跟日本人簽訂了日泰友好條約(有別於後期簽訂的同盟條約)。當時的法國政府為了避免日泰聯合進攻的被動局面,曾表示可以重新進行劃界。但是法國在納粹閃電戰下快速覆滅,新上台的維希傀儡政權不願就此展開談判。

1940年9月日軍開始進入法屬殖民地。泰國人認為奪取爭議領土的時機成熟了。1940年至1941年,泰國和維希法國之間因為對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的某些原屬泰國的地區的所有權發生爭持,從而爆發了小規模的泰法戰爭。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兩國政府就有為邊界事務進行磋商,法國政府曾表示僅願意在邊界上作微小的調整。隨著法蘭西陷落,泰國首相鑾披汶·頌堪(Plaek Pibulsonggram)少將認為這是出擊法國、奪取在朱拉隆功大帝時期陷落的領土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法國本土的陷落造成殖民地政府的空前緊張局勢。法屬印度支那感到孤立無援。日本在1940年9月侵入,殖民地當局被迫讓日本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這種綏靖行動更堅定了泰國鑾披汶政府對法開戰的決心。

當時法屬印支殖民軍大約有15000人,其中12000人是法國人。編制中包括了51個步兵營、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工程兵營。法軍嚴重缺乏坦克,他們僅能用20輛老舊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對抗泰國的134輛坦克。

法國空軍(Armée de l'Air)在此地區擁有大約100架飛機(60架能被認為達到了一線作戰水準),其中包括30架伯特茲—25TOE,4架法曼—221,6架伯特茲—542,9架摩蘭—薩尼厄M.S.406,和8艘勞瑞—130飛艇。泰國皇家陸軍是一支裝備相對不錯的部隊,總兵力60萬人。編制劃為5個軍,其中最大的是擁有5個師的布拉法軍。

有最高統帥部獨立指揮的部隊包括兩個機械化騎兵旅,一個炮兵營,一個信號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裝甲團。炮兵部隊裝備了一些老式克虜伯榴彈炮和較新式的博福斯榴彈炮以及野戰炮,裝甲部隊擁有60輛卡登—洛伊德坦克和30輛維克斯6噸坦克。

泰國皇家海軍——包括兩艘岸防衛艦,12艘魚雷艇以及四艘潛艇——實力不如法國殖民地海軍,但是如果在近海作戰泰國皇家空軍在數量上和品質上都超過了法國空軍。泰國皇家空軍一線力量包括24架三菱Ki-30輕型轟炸機、9架三菱Ki-21中型轟炸機、25架霍克75N殲擊機、6架馬丁B-10轟炸機以及70架O2U海盜輕型轟炸機。

1940年12月9日,德古任命輕巡洋艦“拉莫特·畢蓋”號艦長貝朗熱上校為法軍作戰編隊司令,要求其“主動和泰國海軍乾一仗”,支援陸上作戰。經過分析,貝朗熱把主攻目標選在泰國海軍大本營——閣昌島。據偵察,泰軍在閣昌灣錨地部署有2艘日本造裝甲岸防艦(“阿育陀耶大城”號和“吞武裡”號)、10艘魚雷艇、2艘警戒艦、1艘潛艇和2艘布雷艇,兵力超過4000人,戰艦總噸位3萬噸。相比之下,法軍只有5艘艦艇能參戰,即1艘輕巡洋艦(“拉莫特·畢蓋”號)、2艘護衛艦(“夏爾內爾海軍上將”號和“杜蒙忒·德維爾”號),以及2艘警戒艦(“塔約爾”號和“馬恩河”號),兵力為600人,戰艦總噸位1.25萬噸。可見,法軍不佔任何優勢,況且他們還要深入敵國領海,相關水文資料很少,法軍不清楚航線上哪裡會有暗礁。即便如此,1941年1月15日晨,貝朗熱仍然率旗艦“拉莫特·畢蓋”號從越南金蘭灣出發,當晚趕到金甌角(越南本土最南端)錨地與其他艦隻匯合。21時,法軍作戰編隊集結完畢,之後保持無線電靜默,按照13.5節的航速駛往閣昌島。貝朗熱命令各艦:“編隊定於1月17日晝間攻擊閣昌灣錨地敵艦,編隊首先在克拉島西南部集結,然後各艦艇依照計劃迅速搶佔攻擊陣位:警戒艦‘塔約爾’號和‘馬恩河’號控制閣昌灣-克拉島海域,護衛艦‘杜蒙忒·德維爾’號和‘夏爾內爾海軍上將’控制克拉島-昆島海域,輕巡洋艦‘拉莫特·畢蓋’號控制昆島-昌島海域。在海上能見度允許時,各艦相互給予火力掩護,打擊目標視戰場情況而定。”

1月17日5:45,法軍編隊進入作戰海域,按照“各艦散開,搶佔陣位”命令,法艦立即封鎖閣昌灣四個進出航道中的三個。與此同時,駐柬埔寨雲壤的法軍派出一架盧瓦爾-130型水上飛機,於6:05對泰軍基地進行航空偵察,泰國空軍的一架霍克-III飛機緊急起飛,兩次攔阻射擊無果,正欲第三次開火,機槍卻發生了故障,泰國飛行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法機逃走。法機帶回的情報顯示:此時閣昌灣內隻停泊著1艘裝甲岸防艦(“吞武裡”號)、3艘魚雷艇,而1艘裝甲岸防艦、7艘魚雷艇、1艘潛艇轉移到薩塔希伯灣。貝朗熱起初對無法聚殲泰軍主力感到遺憾,但轉念一想,泰軍力量分散,反倒利於自己“速戰速決”,因此對勝利更加充滿信心。

6:14,泰軍兩艘魚雷艇在閣昌島外12千米處發現法艦,慌忙開火攔截,可是泰國水兵沒有遠程艦炮,只能用小口徑高射炮平射法艦,這完全是“隔靴搔癢”,法軍水兵在自己的戰位上嘲笑說:“泰國佬,下次別忘了改用合適的大炮!”5分鐘後,法艦“拉莫特·畢蓋”號的8門155毫米主炮在距泰國魚雷艇1萬米距離上齊射一分鐘,隨後發射三組魚雷。在接下去的10分鐘裡,“拉莫特·畢蓋”號集中8門155毫米炮和4門75毫米炮實施覆蓋射擊,泰國兩艘魚雷艇相繼被打沉。同時,“拉莫特·畢蓋”號的齊射炮火還摧毀了一個岸上觀察站,切斷了閣昌島與泰國空軍基地的電話聯絡。乾掉泰軍魚雷艇之後,“拉莫特·畢蓋”號搶佔了能夠控制整個閣昌灣錨地的戰位。6:38,它發現泰國岸防艦“吞武裡”號向東北方向航行,企圖利用島礁掩護,以最高速度脫離戰場。“拉莫特·畢蓋”號哪肯放過這一良機,此時它距“吞武裡”號僅4000米,貝朗熱命令8門155毫米炮展開齊射,同時以27節速度追擊。

7:15,結束掃尾戰鬥的法軍4艘艦艇轉頭增援“拉莫特·畢蓋”號,將“吞武裡”號堵在一條航道裡。在密集的炮火覆蓋下,“吞武裡”號多處起火,艦身右傾,艦尾觸礁,艦艏翹出海面,前主炮已經沒了聲響,眼看就要傾覆了。鑒於“吞武裡”號已成一條死魚,為了提防泰國戰機趕來報復,貝朗熱上校命令各艦於7:50撤出戰鬥。至此,閣昌島海戰宣告結束,總共持續了1小時46分鐘。8:30,法國海軍作戰編隊向西進入公海。8:58,泰國一架雙座飛機突然從背向太陽方向攻擊法軍艦艇,其中一枚炸彈扔在“拉莫特·畢蓋”號左舷附近,另一枚落在距離船尾稍遠的海面。第二架泰機也出現了,可它的炸彈都投在200米開外爆炸。這兩架飛機投放的是250千克和50千克炸彈,卻只有幾塊彈片打在“拉莫特·畢蓋”號艦體上。兩分鐘後,護衛艦“夏爾內爾海軍上將”號也受到空襲,所幸只有一枚炸彈在距其500米處爆炸。9:40,又飛來幾架泰國飛機,它們以雙機或單機隊形逼近,均試圖利用背向太陽位置在3000米高空對法艦編隊實施攻擊,法艦的75毫米高射炮和13.2毫米高射機槍對空猛烈還擊,迫使泰機改變俯衝動作,或提升投彈高度,或增加攻擊距離,有的甚至在距離法國海軍作戰編隊數千米外就投彈了,結果法軍編隊毫發無損地返回越南西貢。

閣昌灣海戰以法軍大勝告終,泰國海軍的“昭披耶”號、“宋卡”號以及“桐艾”號魚雷艇被擊沉,“吞武裡”號岸防艦遭重創後傾覆,泰國海軍有300餘人戰死(包括在“吞武裡”號上充當技術顧問的多名日本軍官),獲救者僅82人。這場海戰致使泰國海軍四分之一的艦艇被毀,而法國海軍除若乾水手受傷外無一陣亡,不可思議地取得了“0:300”的戰果!

然而,法軍在閣昌島海戰中的勝利沒能轉換為政治成果。由於法屬印度支那當局服從國內維希傀儡政府的長官,後者受軸心國集團擺布,結果在1941年3月,日本以“調停”為名,強迫法屬印度支那向泰國割讓大片土地,並在柬埔寨、老撾等地進行“非軍事化”,法國落得個“不敗而敗”的結果。順便提一下,泰國海軍至今仍不承認自己輸掉閣昌島海戰,認為他們“迫使”法軍率先撤出戰鬥,沒能佔領泰國領土。直到今天,泰國曼谷市中心還矗立著閣昌島海戰勝利紀念碑。泰國人民將這次戰爭看作鑾披汶的個人勝利。泰國第一次向西方國家要求。而對於法屬印支的人民來說,這是對他們在法國陷落之後的孤立的一次警告。當一個雄心勃勃的鄰國進攻時,法國殖民地卻因為沒有支援而無法組織反抗。然而泰法戰爭真正的獲利者是日本,他們借此機會增強了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日本人從幾個秘密協定中得到了泰國政府將對日軍入侵緬甸和馬來亞的支持,然而鑾披汶本人卻是多變的。他尋求英美的保護,以防日本入侵。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入侵馬來亞的同時入侵泰國。

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10月,法國臨時政府以反對泰國在聯合國的成員地位相威脅,索回了西柬埔寨以及兩個老撾的被包圍領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