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堅持走路40分鐘,不出兩個月,五個「喜人」的改觀會慢慢呈現

每天走路四十分鐘,堅持下來,會使全身個各個器官得到協調,改善血液循環。可使心臟得到更多鍛煉,增強心肌功能。使全身的骨骼、肌肉、韌帶、關節等運動器官都活動起來,繼而使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系統等也都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並使內臟各器官保持協調、平衡,改善血液循環。下面隨51養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走路有利心臟和肺臟健康

有利於改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從而使你每次呼吸都能吸進更多的氧氣。散步增氧健身運動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高密度脂蛋白又反過來降低患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大多數人來說,走路是預防心臟病最簡單的方法,與每周步行少於1小時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時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率減少69%,死亡率減少73%。

2、飯後散步有助於消化

晚飯後經常到外面去散步,飯後多活動,消化系統的運轉會更暢通,有助於我們的消化,營養物質吸收的也更好,當然對我們的身體也就更有益處了,每天吃完晚飯,休息半個小時,再散步半個小時後的人,得胃腸道疾病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3、走路可預防老年癡呆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表明,要預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途徑之一就是保證每周步行不少於9.6公里。因為步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幾率降低50%。

4、走路可遠離糖尿病

研究表明,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可降低25%;每周堅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5、走路可預防骨質疏鬆

走路能減少骨骼內礦物質的流失,預防、改善骨質疏鬆。另外,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關節損傷小,而且還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走路方式

1、邊走路邊踮腳固護腎氣抗衰老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與骨骼、牙齒、耳朵關係密切,因此,腎氣衰退首要體現為雙腿乏力、牙齒鬆動、聽力減退等。女性35歲後,男性40歲後不妨嘗試踮腳走路踮腳走路時,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通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長期堅持,每次不可過量;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人群,不建議踮腳走路。

2、每天快步走可以增強免疫力防病

研討發現,每天快步走可以增強免疫力,使感冒幾率下降30%。研討稱,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假設常常練習快走,生存率要比不愛走路的乳腺癌患者高45%。對更年期女性來說,快走的保健作用更加明顯,女性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失常的幾率會逐漸下降。哈佛大學研討發現,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鐘到1小時,其中風幾率可以減少40%。

3、走路和跑步交替進行最減脂肪

做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再換一種時間稍長的低強度運動,然後給身體留出恢復的時間,叫做間隔式練習。運動時,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更換進行30分鐘。與持續的有氧運動對比,間隔式練習法的運動強度更高,並且能減少運動後的酸痛和疲勞感,另外,高強度的運動使得脂肪燃燒速度加快。

4、倒著走增強腰背肌力量緩解腰痛

倒走可以練習往常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提高平衡能力。對久坐的人來說,通過倒走,可以有效減輕身體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建議喜歡倒走的人,盡量選擇平整的路面,周圍人相對較少的環境,每天走半個小時,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練習。

5、公園裡散步會使人心情舒暢

公園裡步行的患者中,有71%的人表示感覺心情舒暢許多,有90%的人表示覺得更自信了;我們到戶外散步也應選擇在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30至60分鐘為宜。需要提醒的是,我們不要在太陽還沒出來時去樹林裡散步,也不要在公路上散步。因為在陽光還沒照射到葉片上的清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很多新鮮的氧氣,反而積存了大量二氧化碳。所以說,綠樹叢是白天散步的好地方,卻不是清晨散步的好場所。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