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樣的下肢靜脈血栓溶栓,你見過嗎?

患者中老年男性,54歲,以「右側下肢體腫脹伴疼痛20餘天」為主訴於2019.3.11入院,患者於3個月前行右側膝關節骨折內固定術,術後一直臥床休息,逐漸出現右側肢體腫脹、疼痛,並進行性加重,無破潰,無心慌、胸悶、咳嗽咳痰癥狀,觸及足背動脈搏動良好,但皮溫較健側偏高,測得左側健肢髕骨下10cm腿圍為31.5cm,右側髕骨下10cm腿圍為36cm;

患者抽血化驗D-Dimer結果為4.50mg/L,輔助檢查彩超顯示:右側股總、股深、股淺(部分)及膕靜脈內血栓形成,被診斷為下肢靜脈血栓。

經於患者家屬溝通簽署手術協議後於2019.3.13 為患者行「經皮靜脈內造影+濾網植入術」,手術順利,術後除給予患者常規抗凝藥物應用外,在患側肢體腳踝處大隱靜脈留置20G留置針給予患者0.9%氯化鈉注射液200ml+注射用尿激酶40萬部門在50—60分鐘內滴注完畢。

結合之前類似病例術後給予患者尿激酶溶栓效果並不理想,藥液隨著血液循環到達深靜脈血栓部位的量並不能夠完全溶解血栓,尿激酶延續使用時間較長,且增加了病人其他部位出血的風險,所以我們多方查閱資料後大膽設想——患者留置針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帶通過阻斷淺表靜脈建立側支循環使藥液到達深靜脈有血栓的部位是否會事半功倍?其原理是藥液通過淺靜脈,由於踝上止血帶阻斷了淺靜脈,只有通過足背及踝部交通支靜脈進入小腿深靜脈,同樣深靜脈壓力升高部分藥液又可以通過交通靜脈逆流入淺靜脈(止血帶儘可能的接近留置針穿刺處,但要以患者感覺良好且藥液滴入順利為最佳選擇)。於是我們按照設想進行了大膽的嘗試,2019.3.13查房時患者自訴腫脹疼痛明顯減輕,測得右側髕骨下10cm腿圍為35cm,連續使用此法4天,2019.3.17查房為患者測得右側腿圍為32cm,患者自訴明顯好轉,足背動脈搏動明顯,皮溫恢復正常,於2019.3.19為患者行「經皮靜脈內造影術」進行複查,造影顯示患者右側下肢靜脈血栓除被激化外已完全消除,於2019.3.22為患者行「經皮靜脈內造影+濾網取出術」,術後指導患者活動,患者無不適癥狀,於2019.3.25患者康復出院。

類似的病例我們採用此法也進行了實驗,發現大部分新形成血栓的患者使用後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且治療療程相對縮短,但考慮到有些特殊的個案病例可能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治療方案,小編認為此法還是可以推薦給大家來嘗試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