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醫生針扎太疼,是不是不管用?

有人認為「針刺引起的觸覺、痛覺是沒有治療作用的, 屬於無效刺激」。

針刺的臨床實踐並不支持這種說法。得氣包括酸、麻、脹、重、痛、走等多種感覺。這些感覺有時是綜合出現,有時則是單一出現的。

針刺有些穴位如十宣、十二井、人中、素髎、耳尖及耳穴等,均可產生較強的疼痛,從而治療熱病、昏迷、中暑、癲狂等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疼痛不但是針感,而且具有較大的刺激量。

而毫針淺刺、沿皮透刺、皮膚針叩刺、腕踝針刺法,患者均只有輕微的觸覺,同樣有治療作用,仍屬於有效刺激。

針刺補瀉刺激量的大小,古代針灸文獻早有類似記載。

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意即實證可用刺血療法(顯然是瀉法),刺激量大;虛證隻宜輕刺, 導引其氣,刺激量小,而為補法。

《靈樞·五禁》提出「五奪不可瀉」,說明機體在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不能施以刺激強度大的瀉法。否則,「經氣太虛……瀉之則真氣脫」(類似暈針現象)。

現今臨床上,針刺提插、撚轉補瀉中,頻率慢、幅度小、用力輕、時間短的,刺激量就小;反之,刺激量就大。而開闔補瀉中, 瀉法要求搖大針孔,也就是一種加強刺激量的手段。

再從《靈樞·背俞》關於艾灸補瀉的論述中也可清楚看到,補法不吹其火,等其自燃,取其火性平和;而瀉法速吹其火,使其快燃,要求火力強烈。

至此,補與瀉的刺激量孰強孰弱也就不言而喻了。

給大家推薦《針灸解惑(第2版)》,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掃碼下單)

本書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王啟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針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的針灸醫學中常見的106個學術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屬於疑難而令人費解的問題;有的屬於含糊不清或於理不通的問題:有些屬於分歧紛紜、自相矛盾的問題;有的甚至還是明顯的錯誤問題。只是數千年來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統一認識,更談不上合理解決。作者對這些內容進行了闡釋、修訂、充實和糾正,立意明確,說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針灸解惑》,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庫。-0423,歡迎投稿嘮嗑。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客官!在看一下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