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張圖表,6000字,看懂CVT變速箱

有些汽車基礎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燃油汽車要行駛,就需要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到車輪上,最後通過輪胎與地面摩擦,形成將車向前推動的力。而在這條動力傳輸鏈上必須有一個部件來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矩和轉速。這個部件就是「變速箱」。

變速箱的作用和尷尬

那麽「變速箱」到底要解決什麽問題?

1. 在啟動時,將發動機的動力放大,拖動汽車移動並幫助汽車提速;

2. 在行駛時,調整動力的輸出頻段,使得發動機保持在相對高效的「轉速區段」輸出動力;

3. 在倒車時,實現動力方向的改變;

4. 在緊急製動或下長坡時,配合刹車起到減速作用等。

除了鍾表,變速箱是將「齒輪機構」的發揮到極致的機械部件

「變速箱」可以算是發動機的一個「外掛」,所以,它自身就帶來幾個問題:

1. 佔用了發動機艙的空間;

2. 其本身的質量,加重了整車重量,提高了油耗;

3. 作為機械裝置(部分電動),帶來能量的損耗等。

「變速箱」這貨有多重,你搬過就知道了,圖為奔騰B50的手排一枚

故此,變速箱成了大部分汽車(燃油和混動)必要而「累贅」的一個部件。百年來,無數工程師為此撓破頭皮,就是為了讓這個「累贅」能:

1. 更小:更精密的設計;

2. 更輕:減少部件或使用更輕的材料;

3. 更高效:從結構到細節的調整。

兩類主流變速箱的形態

為了這個目的,在多少「諸葛亮」和「臭皮匠」的共同努力下,「變數箱」一代又一代的演化至今,目前我們常見的「變速箱」形態被固化成主流的兩類:

1. 通過「齒輪」來傳動的「齒輪式」;

2. 通過「摩擦」來傳動的「鏈帶式」。

按傳動原理分

通過上表我們不難發現長久以來「齒輪式」變速箱一直是「變速」主流方式(預計到2020年仍佔86%的市場份額)。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齒輪之間的齧合切換,來調整輸入和輸出動力的齒輪比例。 由於「齒輪式」變速箱不是本文的重點,大家看下表初步了解即可:

「齒輪式」變速箱分類(簡述)

「齒輪式」變速箱備受工程師們青睞的原因在於,無論是直齒、斜齒、或是錐齒和行星齒輪,其優點顯而易見:

1. 可以承受更大的扭矩;

2. 齧合後帶來更高的傳動效率,傳動損失少;

3. 「齒輪」齧合後穩定性更強等。

但是,「齒輪式」變速箱也並非『一招鮮吃遍天』的設計,其缺點也很明顯:

1. 「齒輪」齧合中存在機械敲擊,對「齒輪」有損耗;

2. 「檔位數」有限,無法照顧到每一時刻的發動機狀態;

3. 換擋時,會出現頓挫,無論間隔多短,必然存在等。

當我們在維修奔騰B50時發現部分齒輪已磨損

雖然工程師們為這些「先天性」的缺點費盡心機(比如AT和DCT變速箱,已經將頓挫感降到了最低),但結構性問題就是「不能解決」的大問題。於是,工程師們翻出了「陳年老账」:

採用一根鏈帶來和兩個錐輪,依靠兩者之間的「摩擦」來實現速比變化和動力傳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CVT無級變速箱(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初步認識CVT及其分類

CVT變速箱基本結構(全覽)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直接翻譯就是連續可變傳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級變速箱」,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明確具體的擋位,操作上類似自動變速器,但是速比的變化卻不同於自動變速器的「跳擋」過程,而是連續的,因此動力傳輸持續而順暢。

按「傳動」形式的CVT分類

CVT變速箱的分類方式有很多,而我比較認同的是:『根據「傳動」形式的分類』,如上圖所示。由於「傳動」的形式不同,像「環形CVT」和「E-CVT」兩類CVT變速箱,與「帶式CVT」在結構上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只能逐個來講述其中的原理。

「帶式CVT」:最常見的「傳統CVT」

「帶式CVT」基本工作原理(動圖簡版)

「帶式CVT」作為最常見的CVT結構,通常我稱其為『傳統CVT變速箱』,其核心部件是由「滑輪機構」和「傳動帶」組成。

「帶式CVT」基本工作原理(簡圖)

「滑輪機構」的「錐形盤」成V形結構,「錐形盤」可在液壓的推力作用下收緊或張開,擠壓「傳動帶」以此來調節V形槽的寬度。當「錐形盤」向內側移動收緊時,「傳動帶」在「錐形盤」的擠壓下向圓心以外的方向(離心方向)運動,相反會向圓心以內運動。這樣,「傳動帶」帶動的圓盤直徑增大,傳動比也就發生了變化。

「帶式CVT」的「滑輪控制」機構

汽車開始起步時,「主動滑輪」的工作半徑較小,變速器可以獲得較大的傳動比,從而保證驅動橋能夠有足夠的扭矩來保證汽車有較高的加速度。隨著車速的增加,「主動滑輪」的工作半徑逐漸增大,「從動滑輪」的工作半徑相應減小,CVT的傳動比下降,使得汽車能夠以更高的速度行駛。

雖然都是「傳動帶」,但是製造材質和工藝的不同,造成了其工作原理也略有不同。所以,我們又要分開來一個一個研究。

「皮帶」:低扭矩,很好用

「V形橡膠皮帶」的基本結構

以最簡單的「皮帶」為例,其優點比起鋼質的「傳動帶」更加輕,但卻不能承受高扭矩,在目前汽車扭矩普遍超過200N·m的情況下,「皮帶」也只能退居低扭矩的摩托車產品。

「可變直徑皮帶輪」的基本工作原理

「鋼鏈」:不錯的選擇

而「鋼鏈」和「鋼帶」兩類「帶式CVT」就非常有意思了,雖然兩者都是以鋼為材料,但是兩種「傳送帶」的傳動原理卻大相徑庭。

「鋼鏈」的基本結構

「鋼鏈」是由2個圓弧曲面的「銷子」組成銷子組, 並通過「鏈節」固定組成「鋼鏈」最基本的一個部門,2個「鏈節」之間的彎曲通過「銷子」兩配合曲面的滾動來完成 。

「銷子」側面和「輪錐面」摩擦傳遞動力

而「鋼鏈」的傳動是靠「銷子」側面和「輪錐面」摩擦傳遞動力,通過一側鏈條 的「拉力」來傳遞扭矩。「鋼鏈」的「銷子」和「鏈節」之間沒有相對滑動,2個鏈節之間的彎曲通過「銷子」兩配合曲面的滾動來完成,所以在鏈條壽命和傳動效率有一定的優勢。

目前通用採用的不等長的銷子組「鋼鏈」

然而「鋼鏈」結構也不是沒有瑕疵,由於「鏈節」決定了「鋼鏈」的使用壽命和能夠承受的最大扭矩,當「鏈節」變形或損壞時,變速箱就會發生打滑或損毀的可能。此外,在「鋼鏈」高速轉動時,摩擦傳遞動力會產生震動,並發出噪音。

「鋼帶」:高扭矩,高內耗

「鋼帶」的基本結構(3D)

以適用QR019的「鋼帶」為例,該「鋼帶」是由400片左右金屬「推片」和多組「鋼環」組成,每個「推片」的厚度為 1.4mm左右,單側「鋼環組」由厚度為0.2mm左右的12或9片「鋼環」組成。

「鋼帶」運動軌跡示意圖

「鋼帶」動力傳遞分為 2個階段:起初扭矩是通過「鋼環」內側和「推片」接觸面之間的摩擦力來傳遞的,動力通過一側「鋼帶」的拉力來傳遞扭矩。隨著扭矩的逐漸增加,「鋼環」內側和「推片」之間發生打滑,使得另外一側「推片」被擠壓,增加部分的扭矩開始通過鋼帶「推片」之間的推力來傳遞。在實際工作中,「鋼帶」的大部分扭矩傳遞都是通過「推片」之間相互擠壓來傳遞的,所以這種「鋼帶」也被叫做「推力帶」。

「鋼帶」運動時,「推片」間間隙分布示意圖

從上圖中,我們發現「鋼帶」在運動時,在主從動帶輪兩側的「推片組」,其中一側受力,另一側不受力,這樣將使得「推片」之間的間隙存在於不受力的一側「鋼帶」,而在不受力的「推片」繼續運行進入帶輪並過渡到「鋼帶」的另一側時,「推片」之間的間隙將消失,這將導致「推片」和「帶輪」之間產生相對滑動。

「鋼帶」的基本結構(詳細)

此外,「鋼帶」的幾大結構缺點:

1.「鋼環」和「推片」鞍面及鋼環內部相對滑動產生的功率損耗;

2. 工作中「推片」之間產生間隙而導致「鋼片」和「帶輪」間產生的功率損耗;

3. 帶輪錐盤變形導致「鋼帶」在其中運行產生的功率損耗。

博世Single Loopset Pushbelt

不過通過對「推片組」結構的優化,「鋼帶」傳遞高扭矩的優點成為了其普及的原因,此後,我會來詳解博世的「推片結構優化」 。

「帶式CVT」的簡單對比

「帶式CVT」簡單對比

通過對三類「帶式CVT」的簡單講解,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概念,從傳輸扭矩大小的角度排序為「鋼鏈」>「鋼帶」>「皮帶」。

雖然「帶式CVT」具備結構簡單,無級變速的優點,可是看到這裡,你也可以看出其弱點就在於「傳動帶」。若「傳動帶」受損整台變速箱就徹底癱瘓了。那麽我們是否能有一種『即利用無級變速原理,又能不用「傳動帶」的方法呢?』 於是我們的「環形CVT」 閃亮登場。

「環形CVT」:機構複雜,很少見到

「環形CVT」由「輸入盤」(橫截面為弧槽)、「動力滾子」(半球形)和「輸出盤」(形狀同輸入盤)等組成基本的核心機構。

「環形CVT」的基本結構(簡版)

動力「滾子」夾在「輸入盤」和「輸出盤」之間,在中心軸兩側呈對稱布置,同步工作,它們通過潤滑油與「輸入輸出盤」的圓弧表面接觸。通過改變「滾子」的角度可以改變「滾子」與「輸入輸出盤」的接觸半徑,從而實現速比變化。

「環形CVT」的基本工作原理(動圖簡版)

但當我們追溯「環形CVT」的歷史時,我們會發現,其實「環形CVT」早在19世紀(1886年)便有人申請了專利,但直到現在,真正搭載「環形CVT」的車型卻少之又少,最為出名的就是日產Skyline 350 GT-8。這是為什麽呢?

Nissan Extroid CVT(日產環形CVT)

我認為遲遲未有得到推廣的原因有三:

1. 受限於傳輸扭矩的上限仍然不及「齒輪式」變速箱;

2. 對「滾子」控制邏輯和系統的研發難度遠遠超過了「帶式CVT」;

3. 製造和維護「滾子」系統的成本降不下來,無法滿足主機廠利益和市場需求。

據說是達文西繪製的CVT變速器的手稿

不過,我相信優秀的結構並不會被歲月而磨滅,就好像「帶式CVT結構」早在達文西時代就被勾勒出來,而在19世紀才被應用一樣,「環形CVT」或許會在多年之後,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

「E-CVT」:最不像CVT的CVT

如果說「環形CVT」已經跳出了『傳統CVT』的架構,那最後我們來聊聊這『最不像CVT 的「E-CVT」』(這裡我們聊的是豐田的E-CVT,而非屬於「帶式CVT」的斯巴魯「ECVT」(電子式無段變速自排系統))。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從「E-CVT」的結構上就可以看出了。

「E-CVT」的構成

豐田普銳斯(2代)E-CVT拆解(部分)

「E-CVT」顧名思義,其官方全稱為「電子控制電磁離合式無級變速器」,所以「E-CVT」一般由2個調速「電機」,一組「行星齒輪」和「離合器」組成。當你看到「E-CVT」的拆解圖後,是否有一種感覺『怎麽看起來像帶了電機的差速器』。不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結構簡單的變速器,卻達到了CVT的效果。

「E-CVT」的連接

豐田普銳斯(2代)E-CVT基本結構圖

要搞懂「E-CVT」的工作原理,我們還是要將其變速的邏輯關係先理清楚,「E-CVT」的一個關鍵部件就是「行星齒輪組」,當我們研究「行星齒輪組」機構時,最重要就是要搞清『動力從哪來,到哪裡去,整個流程是什麽樣』,所以,首先我們來看看「電機」、發動機、和「行星齒輪組」之間的聯繫。

E-CVT部件連接示意圖

E-CVT部件連接示意圖(簡化)

在這樣的連接方式下,各個部件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

發動機的動力可以通過「行星齒輪盤」分配給車輪和1號電機;

1號電機可以發電來提供給2號電機或給電池組充電;

2號電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或給電池組充電。

看到這裡,我們會想到一點:這些部件的運作需要被控制!而作為E-CVT的最複雜最關鍵的部件,用來控制動力傳輸的「PCU」(動力控制單元)自然進入了我們的實現。容我簡單地『百度』下:

本田PCU動力控制單元(Power Control Unit)

PCU 動力控制單元(Power Control Unit)作為混動汽車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裡麵包含了「電壓變換器」和「逆變器」,可以調節電池組輸出的電壓。比如向電機供電必須使用高電壓(600V左右),而電池組的電壓由於尺寸的限制最多達到200V左右,故變壓器必不可少。而逆變器的作用則是使直流變交流或者反之,因為高壓交流電機具有體積小、效率高、功率大的優點,而電池組發出的是直流電,故在電機和電池組之間必然需要一個逆變器。(源自網絡)

「E-CVT」的工作原理

在了解「E-CVT」的基本構成和連接方式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不同工況下「E-CVT」是如何工作的:

豐田普銳斯E-CVT基本工作原理(動圖)

發出啟動指令後,電池提供1號電機動力,啟動(正轉)並帶動發動機啟動。

發動機啟動後怠速運轉,汽油機帶動「行星齒輪盤」正向旋轉。由於車輪(連接著外齒圈)未轉動,「行星齒輪盤」(連接著發動機)的正向旋轉會通過「行星齒輪」帶動「太陽齒輪」(連接著1號電機)正向旋轉。「1號電機」不再接收電池組輸電,反而變成發電機,發出交流電,經PCU裡的逆變器和電壓變換器變成低壓直流電並給電池組充電。 總之,怠速時,發動機的功率全部用來為電池組充電。

發出起步信號後,少量電力帶動「2號電機」,「2號電機」帶動車輪(連接著外齒圈)開始正向轉動,車子緩慢前進。當你稍微用力踩下油門踏板時,「2號電機」獲得更多的電力,車輛就會加速前進。

隨著「2號電機」的轉速增加,「1號電機」的轉速也會急速增加,而當「1號電機」即將達到上限時,此刻發動機啟動主動介入動力輸出。通常情況下,起步時踩油門的力度越大,汽油機介入的時間就越早。

當達到一定速度後,如果繼續緩慢加速,此時「2號電機」繼續為主要的動力來源,發動機繼續在低轉速區間運作,這與起步階段的動力供給情況類似,只是「2號電機」的工作功率會更大。

急加速時,即是「火力全開模式」,發動機轉速提升進入高效動力輸出模式,帶動「1號電機」加速提供「2號電機」動力,同時通過「行星齒輪」與「2號電機」共同將強勁動力同時輸送到「外齒圈」帶動車輪高速運轉。

在高速巡航時,「2號電機」反轉供電給「1號電機」,而在變速箱內,「太陽齒輪」反轉使得「行星齒輪」的動力大部分傳遞到「外齒圈」,從而推動車輛巡航。在這階段主要由發動機推動汽車。

減速時,發動機關閉,「1號電機」空轉。「2號電機」由車輪帶動變成發電機吸收車輪的減速能量,同時為電池組充電。

倒車的過程也比較簡單,正好與剛起步的情況相似,電池組為「2號電機」供電,「2號電機」帶動車輪,「外齒圈」在離合器的作用下反轉運作,完成倒車。

E-CVT齒輪組在不同工況下的狀態

最後,還要重申一下,E-CVT的工作原理,看似不是那麽的複雜,但其關鍵技術就是在PCU,面對不同路況和工況,PCU都需要正確地在瞬間做出判斷並給到每個部件相應的指令。就E-CVT的工作原理和設計而言,可以算是集萬千精華於一身,但我們也知道,一旦系統大部分以電子器件為主,事情就複雜起來了,而且發生了故障就很難靠更換部件來解決問題,只能靠換了。

暫別

CVT行銷名與車廠對應(部分)

本文篇幅雖然很長,卻是探究CVT變速箱的第一步,我耗費了大量時間搜索國外的資料,力求用最簡單的語句和最直觀的圖片讓大家初步認識CVT的基本原理,雖然文章還有許多瑕疵和漏洞,請大家見諒~~(部分內容和圖片源自網絡,鳴謝原創者)

福袋

你的車是什麽變速箱?你知道不?說說用車感受吧,5月20日教授會抽一條優質留言送車享背包一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