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對年輕梨園夫婦,讓我覺得婚姻很美

采寫:新京報田超

新媒體編輯:田偲妮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在京劇輝煌的時代,眾多京劇名家是在大浪淘沙的演出和市場歷練中湧現出來的。現在,國有院團承擔著京劇傳承的重任,如何營造一個有效的、良好運轉的機制,讓青年京劇演員通過良性競爭被觀眾認可、被市場認可?曾讓很多人困惑。

但現在,北京京劇院的“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台賽,已走過八年,舉辦了五屆,“擂台賽”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在它背後所呈現的“當代青年京劇演員的培養模式”值得探討。

比 賽

表演和講解結合

讓大家了解京劇

在這次擂台賽的參演陣容中,出生於1984年的馬珍珍是相對年長的。

她當晚演出的京劇《桃花村》,又名《花田錯》,是一出荀派花旦的常演劇目,講的是一對才子佳人因為一系列誤會險些錯配姻緣的故事。馬珍珍在劇中扮演的丫鬟“春蘭”是主角,不但唱段多、表演多,而且要串聯起全劇的故事情節和演出節奏,稍有松懈就會讓整部劇散架。

全劇兩個多小時,人物之間誤會重重,喜劇效果不斷。

演出京劇《桃花村》

有一場小姐和丫鬟在繡房“納鞋底”、“搓麻繩”的段落,馬珍珍的表演緊湊,虛實結合,贏得了台下觀眾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後,她把這出戲的指導老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老師也請上台,特別向她表示了感謝,“這些天一直跟著劉長瑜老師學戲,她對我的幫助太大了,心裡真的很感激她。”

在大學期間她也曾跟其他幾位老師學戲,馬珍珍對記者說:“京劇是言傳身教的藝術,我不單要感謝劉長瑜老師,還要感謝孫毓敏、宋長榮等許多老師,每次去幾位老師家裡都會毫無保留地教我。”

馬珍珍當晚演出京劇《桃花村》 ,左一為著名表演藝術家劉長瑜老師

馬珍珍還是“京劇進校園”活動的指導老師,她覺得登台演出是傳承、普及京劇,而台下的講座、導賞同樣是在傳承、普及京劇。演出前幾天,她和丈夫、兒子一家人參加了“談藝說戲話北京”戲曲分享會,講的正是這出《桃花村》,“要想讓大家了解京劇,單說不行,隻演也不行,只有表演和講解相結合,才能讓不懂戲的人看到京劇的魅力。”

幕 後

為了孩子、丈夫

今年才參賽

馬珍珍小時候受喜歡京劇的媽媽影響,她也喜歡上了京劇,七歲時考入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學戲,屬於進“科班”啟蒙比較早的學生。她十三歲便進入了淄博市京劇院,在院團實踐了五年之後考上了中國戲曲學院。

由於在京劇院團演出的經歷,再加上在“國戲”四年的大學學習,馬珍珍也是屬於業務能力比較強的青年演員。進入北京京劇院十來年了,為何今年才第一次參加擂台賽?

馬珍珍說:“2011年第一屆擂台賽時,我兒子剛出生不久,我丈夫張建峰也是京劇院的青年演員,他報名了我就全力支持他,讓他別為了家裡的事分心。後來幾屆擂台賽,團裡長官每次都問我,這屆擂台賽你報名嗎?我說,我抱孩子。”

馬珍珍和家人生活照

馬珍珍的丈夫張建峰是奚派老生傳人,師從歐陽中石。兩人在“國戲”上學期間排演現代京劇《悲慘世界》時相識,一路走到今天。2011年,張建峰獲得了北京京劇院首屆青年京劇演員擂台賽的冠軍,這些年也逐漸成長為京劇界的青年京劇領軍人,馬珍珍卻逐漸從台前走到幕後,支持丈夫的事業,照顧家庭。

如今,兒子張雲天已經上小學,馬珍珍在丈夫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本屆擂台賽。“我應該是今年參賽演員中,年齡第二大的了,壓力肯定是有。不過,也沒想太多,《桃花村》我很多年前演過,這次又跟著劉長瑜進一步學習,正常發揮就行了。”

與丈夫張建峰、兒子 一起參加電視欄目

以往張建峰演出時,都是馬珍珍忙前忙後,這段時間全反過來了。3月19日晚上7點半演出京劇《桃花村》,張建峰下午四點多就來到長安大戲院後台,“我比平常自己演出來得都早,這次她是主角兒,我是傍角兒的。前幾天我發了個朋友圈說,曾經的國戲傑出人士生,現在的‘小石頭’他媽。她業務能力沒問題,我相信她。”

夫婦倆與劉長瑜

對於京劇“傳承”,張建峰也有自己的理解。“這些年,我也經常去大學校園裡演出、講座,通過跟年輕觀眾的接觸,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一定要讓觀眾看‘大戲’,看‘好戲’。去年,我在北大有六場骨子老戲演出,邀請的都是康萬生、李鳴岩、遲小秋、史依弘等大咖一塊演,我想讓這些大學生第一次看京劇,就是好戲、大戲。”

張建峰覺得,京劇的內涵豐富,簡單地走馬觀花式的表演,或者精彩唱段的展現,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展現京劇魅力的。“今晚就有不少大學生來看演出,選《桃花村》這出戲就是因為它結構、情節完整,行當齊全,既有唱、念,也有一部分做、打,能讓觀眾感興趣,並且沉下心來。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在劇場裡坐兩個小時,看一出完整的京劇大戲,我相信他會喜歡上京劇。”

當晚,傳媒大學的學生來到演出後台,了解京劇知識。

後 記

“擂台賽”最初創辦時,也遇到不少阻力,有人質疑京劇院這麽多年輕演員,難道都讓他們成角兒?那以後院裡還怎麽演戲。如今,這些顧慮和質疑已經逐漸打消。回顧這些年的經驗,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曾總結說,擂台賽的目的不是讓演員們去拚個三六九等,也不是要把每個人都培養成角兒,而是在現有條件下去調動京劇年輕人的積極性,京劇人才形成了梯隊,京劇這門藝術才能不斷往前走。

輸入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逼 死強迫症丨高端吃貨丨成人學英文丨精神處男看高中女生丨陰三兒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藝術品成emoji丨最美50書封丨恐怖片教父|50歲芭蕾 天后丨妓院裡的藝術丨真正的民謠|偽作大師丨跟劇照學拍照丨AV女優的真實生活丨中國最文藝美術館丨欣賞裸體畫的正確方式丨最勵志自拍丨你的姓對應的殺手 丨照片變海報丨銀河映像丨偶戲大師丨文藝片女王丨身價幾十億的樂隊丨冰火花式死法丨中國最懶最窮藝術家丨文青測試丨陳粒丨我愛我家總攝影丨人藝最純老炮兒丨最難聊的社恐藝術家丨當代戲劇30年記錄者丨陳佩斯寵物經丨椎名林檎丨寫盡SM的作家|與向京聊欲望|中國最毒舌影評人|任素汐|華語歌手愛撐傘|好妹妹樂隊|鍾立風|王梵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