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餐前血糖都不高,為啥還是發生了併發症?請學會測量有用的血糖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張先生自從查出了糖尿病,就養成了經常測血糖的習慣,特別是常在每餐前先測測血糖再吃飯。他認為只要餐前血糖不高,自己在飲食上又有所控制,哪怕是稍稍多吃了點,餐後血糖也不會高。

可沒想到在最近的一次檢查中卻發現:尿中有了微量白蛋白,提示有早期腎損害發生,再做眼底檢查也有動脈粥樣硬化和少量出血。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每次測出的餐前血糖都在4-4.5mmol/L之間,說明血糖控制的還不錯,為啥還是發生了併發症呢?

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患者還真不在少數,細究起來他們都有共同之處,表現在:經常測量血糖,但只是測空腹血糖或是餐前血糖,很少或是基本不測餐後血糖,而這正是導致看似血糖控制挻好,併發症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主要原因,要知道餐後血糖在併發症發生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

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使得人體在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餐後狀態,而血糖的升降與進餐有密切的關係。

進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是由進餐所決定的,而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決定了一天中血糖整體波動水準。

糖尿病併發症的病理基礎是血管的病變,導致血管病變發生的血糖因素中,血糖波動的危害最大而排在第一位,其實才是高血糖。

由此可見,糖尿病人如果忽視了對餐後血糖的檢測,便不能準確評判全天血糖控制的優劣。更為重要的是,即便測量餐後血糖也是有講究的,因為餐後血糖有一定的變化規律,降低血糖不僅僅是要把血糖降下來,還要做到在降低的同時符合機體代謝規律才是合理的控制。

那麼,糖後血糖是如何變化的呢?

首先,進餐後食物在胃中被研磨,同時與多種消化酶相混合,但胃沒有吸收功能,此時血糖不會有變化;大約在進餐後15-20分鐘,胃中的食糜被排進營養物質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中,血糖便開始迅速升高,在餐後30-60分鐘血糖將達到最高峰,隨後開始下降,至餐後2小時對食物吸收完畢,血糖趨於穩定。

其次,在血糖迅速升高的同時,胰島細胞受高血糖的刺激迅速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以促進血糖得到充分利用,確保血糖的升高不超過正常的限度。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變化與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是同步且一致的。

但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細胞受損,不但分泌不出足夠的量,還對餐後血糖升高的刺激敏感性下降,分泌反應遲鈍而發生延後,即在餐後30-60分鐘時分泌的胰島素並非最高峰,最高峰會推遲出現在餐後1.5-2小時甚至更晚,結果便出現了餐後2小時血糖並不高,但下一餐前血糖偏低的情況,實際上其餐後30-60分鐘的血糖會有一個極高的高峰,由此而造成了餐後血糖的大幅波動,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對血管的損害非常大。

因此,糖尿病人對餐後血糖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麼該如何發現及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第一,經常測量餐後2小時血糖,這一時點有統一的血糖判定標準,正常值是4.4-7.8mmol/L,這是判斷餐後血糖控制如何最主要的指標。

第二,可通過測量餐後30-60分鐘裡任一時點的血糖,以幫助判斷是否存在胰島素分泌延遲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此時段的血糖最高不應超過11.1mmol/L,正常人不應超過9.4mmol/L。

第三,可檢測餐後3-4小時或下一餐前的血糖,並與餐後2小時血糖做對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兩者差值不應超過2mmol/L,否則就應查找原因後採取相應的乾預措施。

綜上所述,糖尿病人經常自測血糖是應當的,但要學習了解血糖監測的基本知識,真正測出有用的血糖,才能為評判血糖控制效果提供準確的依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