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水就能跑的氫能汽車,技術上可行嗎?

記者 | 彭強

編輯 |

1

一款只要加水就能行駛的“水氫發動機”汽車紅遍了網絡。

5月23日,《南陽日報》在頭版發布了水氫發動機在該市下線的消息,文章稱,這款發動機可以通過加水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就能行駛。

耐人尋味的是,這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變油”研究,頗有相似之處:通過最廉價的物質,獲取了高能效的能源。

但“水變油”的騙局有一個致命的漏洞,即水中隻含有“氫”與“氧”兩種元素,而產出的燃料油還含有“碳”元素,哪怕是拿出了所謂的“萬能水基燃料”母液,憑空造出碳元素這種行為仍舊顯得玄之又玄。

相比之下,這款由浙江金華的青年汽車集團(下稱青年汽車)打造的氫能公車,在技術上似乎可以成立,還有些無懈可擊的感覺:通過特殊的催化劑,讓水分解產出氫氣,從而為氫氣燃料電池發電。

但這個路徑並沒有那麽簡單。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最便捷的製氫方法就要數“活潑金屬氧化”。通過鈉、鎂、鋁等活潑金屬與水反應,就能產生氫氣,但金屬鈉與水反應太過劇烈易引發安全風險。因此,鎂與鋁可以相對緩慢地製取氫氣。

據第一財經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稱,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實際上是在特定的裝置中加入鋁粉和水,兩者反應生成大量的氫氣。

但金屬鋁在常溫下與水反應速度很慢,無法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氫氣。如果將鋁加工成顆粒微小的鋁粉,又需要考慮到金屬粉塵的高危爆炸性,安全性能難以保障。

湖北工業大學董仕傑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從事車載鋁合金水解製氫的技術的研究,可以實現氫氣的隨製隨用,過濾後氫氣直接進入燃料電池使用,避免存儲與運輸過程中的技術難關。

該團隊主要研發人員、湖北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的羅平博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項技術可以調節鋁合金的形態與量,來控制氫氣製取的效率,但這類鋁合金物質作為反應物在製氫過程中有損耗,需要及時進行補充。

如果青年汽車通過金屬反應物生成氫氣,那麽其成品車恐怕要常備大量的金屬物質;如果其開發了更為高效且廉價的催化劑,在理論上來講就更不合理。

因為催化劑本身隻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平衡,並不改變反應總的吉布斯自由能。氫氣與氧氣反應能夠放出大量的能量,單靠催化劑而不加外部能量(光能、電能等),無法促進反應的逆向進行,即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事實上,在氫能的開發與利用中,技術、成本以及安全性都是製約其發展的因素。

目前,國際一線的汽車廠商諸如奔馳、豐田等一線汽車廠商,都開始了氫燃料汽車的嘗試。但同期需要發展的還有加氫站、氫氣管道運輸、安全儲能等技術。

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是4%-75%,使用氫氣的過程中,安全性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為保證安全性能,氫能汽車的燃料電池系統要求極為嚴格,製氫常用的催化劑“鉑金”售價高昂,這都導致了氫能汽車成本高企。

整體來看,目前氫能汽車的整車成本約為燃油車的2倍,純電動汽車的1.5倍左右。除了此前奔馳設計的自產氫概念車款以外,各大汽車廠商設計的氫能汽車都採用的外部氫氣源,如果青年汽車率先實現了水氫能汽車下線並成功量產,這就足以吊打國際一線品牌。

氫氣是清潔的二次能源,但氫氣的製取似乎並不清潔。

目前,氫氣主要來源於化石能源,製取方式有煤製氫、石油焦和渣油製氫、天然氣製氫等等,生產過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除此之外還有電解水製氫,即通過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甚至是核能發電來獲取電能,進行電解水操作獲取氫氣,將其壓縮或液化後儲存運輸。

但這種方式本質上是化石能源、電力的存儲,並將其轉化為氫氣,與青年汽車的“加水就能製氫”相距甚遠。

5月24日上午,河南南陽回應稱,水氫發動機尚未認證驗收,消息發布有誤,並要求龐青年寫情況說明。

早在2017年,青年汽車就宣布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在其公司誕生的消息。青年汽車當時宣稱,其研發的水氫燃料車續航裡程超過500公里,轎車可達1000公里。

如今,這項技術再度引起全社會熱議,外界也愈發對其科研成果好奇。退一步來說,哪怕是技術並不成熟,龐青年怕是還有另外的考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