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態護林員楊祥祿:“我就守住這片山林”

“我哪兒也不去,就守住這片山林,這是我一生的心血。”楊祥祿今年72歲,是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陽溪鎮四坪村的貧困戶。

一片森林,一張“全省林業重點戶”的獎狀,讓他守候一生。


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讓楊祥祿和萬千農民一樣非常興奮,心想著,可以甩開膀子大乾一番了。

土地承包前的幾年間,他在村委的石埡口集體林場做營林工作,主要開展新造林地補植撫育管理。村委為了鼓勵營林工人提高撫育品質、推進工作進度,每天除集體正常記工分外,還按完成工作量每畝給予3角錢獎勵。一般工人一天完成補植撫育任務也就是一兩畝,他每天完成兩三畝,收入已經很多了。

當時,荒山還沒有劃包給農民。楊祥祿對當時的林業站站長黃鑒全說:“我想育苗造林發展林業經濟。”黃站長聽了哈哈大笑:“人家都是種莊稼產糧食解決吃飯問題,你怎麽想到育苗造林呢?”

1984年,當地最後一批林地承包到戶。其他村民的荒山大都閑置,楊祥祿卻深感自家林地太少。他賣雞賣糧又賣豬,還砍了20多根原木賣給鄉林業站商品材收購點,湊夠了資金,將房後盧家崗的73畝荒山租了過來。

據他妻子講,老楊年輕時力氣很大。為了造林和改造土地,他找來鋼板,請鐵匠為他定製了7把專用鋤頭。當時加工鋤頭沒錢,用家裡的20多個雞蛋抵了加工費。他家的土地大都是斜坡地,30多年來,老楊有事沒事就在地裡忙,一為平整土地,二為防止牛羊損壞莊稼。最終,他硬是把坡地變成了平地。當年一把約40厘米高的鎬,早已磨成了不到10厘米的小錘。老楊說,現在老了,當年的專用鋤頭扛不動了。

從1981年開始育苗、造林到1993年,12年間,老楊先後育苗近50畝,不僅滿足了自家300畝荒山造林所需,每年還向縣、鄉提供工程造林、四旁植樹和義務植樹用苗380萬株。為方便運苗出去,他還擠出資金1萬元錢,挖通了700多米出山簡易公路。

2001年,楊祥祿家裡實在沒錢用,被親戚帶去北京管理工地庫房,每天工資30元。可他待了10個月又回來了,誰也留不住他。他說,在北京每天做夢都是家裡的林子,特別是高溫季節,總擔心森林火災。就是窮點,也要回家守住森林。

幾十年來,他一直這樣保護著造林成果,在他的精心管護下,當年的荒山變成了如今的青山。

兒時的楊祥祿曾生過一場重病,險些丟了性命,導致左腳留下殘疾,行動不便。兒子楊永波與兒媳在省外打工,兩個孫女在家全靠年過半百的妻子撫養,妻子為家人洗衣、做飯、照看孩子,還要養豬、放牛和種地,一家老小就這樣艱難地守護著這片山林。

當初造林就是希望有個好收益,但劃入自然保護區管理後,一草一木都不能動。家裡人了解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也很想搬出山,既方便孩子上學,又方便家人看病,可是楊祥祿不肯。他對自己親手種下的樹有割不開、剪不斷的感情。

今年,楊祥祿當上了脫貧攻堅生態護林員,每年收入1萬元。他說,我在電視上聽到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想想我的這片林子,幾十年的付出與努力是值得的,這事我做對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