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賣家整裝待發:中國豬肉餐桌正“配齊”海外生力軍

從南美的巴西,到北歐的挪威、中東歐的波蘭,今年以來各國都在密切關注全球豬肉市場的波動,確切地說,是中國市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托斯特維(Dagfinn Torstveit)是來自挪威西部的豬肉養殖戶。見到第一財經記者時,他正自豪地推薦他所在農場飼養的“藍莓豬”:“(這些豬)能夠自由地在挪威良好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在森林裡吃草和藍莓,以及人工投食少量穀物。”

他特別希望能打開中國市場。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旦中國市場有所需要,在他所在的地區有上千個農場可以飼養這種“藍莓豬”。儘管加上物流等其他成本,挪威“藍莓豬”抵達中國市場的售價肯定比當前中國市場的均價略高,但他相信中國消費者會接受高品質的挪威豬肉。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和豬周期疊加效應,中國市場豬肉價格上漲不少。為平抑豬肉價格,各地積極調動供給,而海外賣家也看到了全球這個最大豬肉消費市場的商機,希望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中國海關總署10月2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中國進口豬肉近16.2萬噸,同比增長71.6%,金額逾2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以上。前三季度,中國進口豬肉約132.6萬噸,同比增長43.6%,金額逾183億元,同比增長74.6%。

從事冷凍肉進口貿易的王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去年相比,今年企業同期進口的肉類產品業務出現了30%的增幅,主要來源地還是傳統的南美、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市場。

“以報盤價為例,與去年相比,今年估計出現了80%~100%以上的漲幅。”他舉了個例子,去年每公斤豬頭的報盤單價為1.1美元,今年可以翻一番到2.2~2.3美元。

此外,他還指出,外國禽肉進口量的增加還帶動了諸如乳製品等相關副產品的進口量。就在11日,王先生還在天津的辦公室接待了來訪的一家愛爾蘭肉類工廠。

搶手的“入場券”

中國消費者有多愛吃豬肉?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年,中國的生豬出欄6.94億頭,自產的豬肉總量為5404萬噸,比2014年減少了315萬噸,下降比例達5.83%。加上去年全年中國的豬肉產品進口總量,減去少量的豬肉出口,粗略估算,2018年全年中國豬肉消費總量在5590萬噸。

這一數據與美國農業部在最新出版的《牲畜和家禽:世界市場與貿易》(Livestock and Poultry: World Markets and Trade)中公布的5539萬噸相差無幾。報告同時顯示,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約為1.12億噸。中國市場的豬肉消費量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2018年,拿到中國豬肉市場“入場券”的主要國家包括德國、西班牙、巴西、美國、丹麥等21個國家。其中,歐洲有12個國家具備豬肉輸華資質:法國、丹麥、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荷蘭、英國、比利時、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2018年,在中國的主要豬肉進口國中,德國佔比19.15%,西班牙為19.41%,加拿大為13.44%,巴西為12.58%,美國為7.18%。

新上任的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APEX-Brasil)主席塞戈維亞(Sergio Segovia)對當前豬肉存在大量缺口的情況十分熟悉。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我們有很多的豬肉加工基地需要等待中國檢疫部門的核查和獲批中國的進口許可證。”

他表示,在今年年底,會有86家巴西的豬肉加工基地獲準能夠向中國出口,“期待明年年底時將這一數量提高到200家。”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巴西方面看到了來自中國政府方面的善意,中國對巴西豬肉的質量有信心,為巴西豬肉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並且還可以向中國市場提供更多豬肉”,塞戈維亞信心滿滿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在今年7月,巴西豬肉出口創下歷史之最,其中1/3被中國買走。

無獨有偶,北歐的挪威也正把目光轉向中國市場。挪威農業和食品大臣博勒斯塔(Olaug Vervik Bollestad)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挪威並不向周邊歐洲和其他國家出口豬肉,但是挪威的豬肉生產超過了本國需求,所以一旦中方批準,挪威就可以向中國出口挪威的高質量豬肉。她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挪威的豬很少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學製劑,因為食品安全是挪威的最優先關注。

據中國駐挪威大使館網站消息,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5月20日至23日率團訪問挪威,就中挪海關雙邊機制化合作、挪威相關食品農產品輸華等問題同挪威貿工漁業部、農業與食品部和海關總署等進行磋商並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博勒斯塔表示,當時她就向倪嶽峰了解中國“非洲豬瘟”的情況。

對於全球豬肉市場出現的異動,王先生表示今年主要受惠地區是歐洲和南美。據他向歐洲當地客戶了解,目前,取得輸華豬肉許可的西班牙豬肉加工廠已開足馬力,出口能力逼近極限。

新增符合資格境外肉類生產企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今年中國政府準許豬肉進口的國家又增加了新成員,比如中亞的哈薩克、南美的阿根廷。

4月,阿根廷與中國政府簽署了豬肉雙向進出口衛生檢驗檢疫協議書。7月初,中遠海運集團阿根廷公司與阿根廷豬肉聯營集團組織的18家企業簽訂了首批總量大約300噸豬肉的輸華合約。8月23日,阿根廷首批出口中國豬肉正式啟運,首批出口量為300噸,已在10月初抵達上海。此舉使得今年阿根廷豬肉輸華總量有望達到1.8萬噸。

此外,並非中國傳統禽肉類進口地區的哈薩克的肉類也被放行。8月15日,第一批來自哈薩克的牛肉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辦完海關所有手續後,順利入境。這是中國首次進口哈薩克牛肉,也是霍爾果斯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正式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後,首次進口的牛肉產品。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俄羅斯也正躍躍欲試,希望今年解決開辟中國豬肉產品市場的問題。此外,波蘭、哥倫比亞等國貿易機構代表都表達了向中國市場出口豬肉的願望。

10月14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發布會上表示,在關於豬肉進口方面,我們嚴防疫病疫情傳入和不安全食品的進口。禁止任何有疫情國家產品進口,加強口岸查驗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測,對不合格食品一律不準入境,並公布相關信息。同時,我們堅決打擊走私豬肉等肉產品的違法行為。其次,推動貿易便利化、推動擴大開放。我們改革進口肉類境外生產企業注冊評審制度,制定了嚴格的境外肉產品企業在華注冊標準,要求對華出口肉產品國家嚴格按照中方標準對擬輸華肉產品企業進行審核,隻向中方推薦符合標準和要求的企業。中方通過對被推介企業事前、事中、事後的抽查,驗證出口國家和地區。政府對出口企業審核監督的有效性,對能夠持續符合中方標準要求的肉產品企業給予注冊。

海關總署的信息顯示,目前已新增意大利9家豬肉企業自2019年8月20日及以後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冷凍豬肉產品輸華。立陶宛一肉類加工企業符合中國進口標準,也在近期正式列入獲準向中國出口冷凍牛肉的外國企業之一。

隨著歐洲許多新工廠在今年獲得審批通過,王先生所在的進口公司積極布局歐洲貨源,愛爾蘭、立陶宛、英國等歐洲國家的肉類都是優先進口對象。

海關通關便利化加大

除了改革輸華肉類企業的注冊評審制度,對於已有輸華肉類資質的境外企業,海關在嚴把安全關之餘,通關效率也極大地提升了。

比如,深圳海關采取一系列優化凍肉監管措施,保障食品衛生安全,著力提高通關時效。深圳海關提供的信息顯示,比如,配備了FS6000機檢設備,相較傳統機檢設備,除了成像更高清以外,作業時間從10分鐘縮短至1分鐘內;縮短凍品進口高峰期卸港通關的時效,現在全程只需一到兩天時間,海關查驗時間僅1個小時;監管場所設置的海關冷鏈查驗平台,用恆低溫封閉環境確保凍品不會在查驗時受高溫環境影響而變質。同時,利用無菌采樣間、感官實驗室、貨檢X光機等設備保障了查驗過程衛生安全。深圳的鹽田港碼頭在原有基礎上增派50%拖吊人力和車輛,全力保障冷鏈查驗平台的高速流轉。卸港後等待時間從增派前的平均1天半縮短到不足半天。

此外,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中國已經與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該制度為通過認證的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包括縮短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等。不同國家海關之間可以通過AEO互認制度,相互給予對方AEO企業優惠便利措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關檢驗檢疫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能向中國出口豬肉的國家相較以往多了很多,不過出口企業必須在中國海關辦理注冊等一系列手續。

王先生也表示,全國各港口的處理貨物量規模不一。如果是傳統來源國,且進口量大的話,查驗速度很快,一般當天就能放行。

至於進口豬肉的售價問題,上述海關檢驗檢疫人員表示,鑒於目前特殊時期,進口豬肉的確在價格上有優勢,但當中國豬肉供給恢復正常水準,進口豬肉的價格優勢就不那麽明顯了,而且他強調,進口豬肉只是中國豬肉的一個良好補充,中國人可能在口感、烹飪習慣上更喜歡國產豬肉。對此,王先生也表示認同,“冷凍肉只能是鮮肉的替代品,冷凍肉的營養和口感還是稍遜於鮮肉。”

今年8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記者會上曾表示,將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的進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