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體重跑步真的傷膝蓋嗎?如果是,該如何保護或傷害最小化?

膝關節作為承重關節既重要又脆弱,再穩定堅固也是肉身,重壓之下必定會不堪重負招致損傷,而關節損傷不止關係到骨骼,還牽扯到肌肉、軟骨和韌帶,康復難度很大並且很難100%痊癒,所以一定要在損傷前保護好,受傷後更要悉心照顧,康復後也要慎重選擇運動方式;

為了保障膝關節健康,在選擇運動方式的時候要考慮最重要的兩點:膝關節承受的重力及運動幅度;重力過大,可能直接導致關節軟骨及半月板在重壓之下磨損和受傷,也可能導致關節脫臼造成韌帶及肌肉拉傷、斷裂等;關節運動幅度過大,一般容易導致韌帶及肌肉拉傷、鍛煉;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運動強度和幅度不大,過長時間膝關節活動可能導致關節疲勞、充血、積液等引發炎症,炎症往往影響到整個關節的健康,很多運動愛好者在中年之後都容易出現關節炎;當然,這也跟身體衰老導致膝關節機能退化有關。

大重量跑步之所以會傷膝蓋,首先是給膝關節造成過重的壓力,其次是慢性膝關節損傷;過重的壓力來自於體重本身,也來自於跑步時身體重心轉移以及重力加速度;很簡單,站立時兩條腿承受身體的重量,跑步落地時身體的重量都在一條腿上,那麼膝關節需要承受增加了一倍的重量;而且,跑步時身體有一個跳躍然後落地的動作,重量及加速度會給膝關節造成新的壓力,這些重力遠超過自然站立或者走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那麼自然受傷的風險和幾率都會增加;

通過上面的解釋,相信大家就理解了為什麼跑步會導致膝關節損傷,其實就是壓力增加所致;這裡也能看出走路和跑不的區別,走路的時候隨著重心的轉移,單腿的負重雖然會發生變化,但始終是有另一隻腿作支撐來分散負重,而且沒有加速度的額外壓力,所以膝關節收到的壓力相對小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說走路比跑步要安全的原因;

不過,即使能夠很好的控制膝關節壓力,膝關節的活動時間也應該得到控制;不要覺得強度不大,就把運動時間無限拉長,這可能會導致軟骨磨損、組織充血等並引發炎症,炎症可能會導致軟骨硬化、組織纖維化、滑液分泌減少,這都可能導致更大的損傷,進入惡性循環;所以,跑步也應該量力而行,普通訓練者一般跑步30-60分鐘左右最佳,最好不要超過120分鐘,也不要每天都跑步,2-3天跑一次就好了!

分析了原因可以幫助大家找到保護膝關節的運動方法,其實可以代替跑步的方法還不少,訓練者只要選擇避免給膝關節帶來過重壓力,過大幅度,過長時間的運動就好了,像快走、游泳、劃船機、自行車、健身操、跳繩(跳繩請注意保護踝關節及放鬆小腿肌肉)都可以,大家可以都去試試;

除了更換運動方式還應該多給膝關節做穩定劑放鬆訓練,事實上加強腿部及核心力量都有助於穩定膝關節,畢竟關節都是依靠肌肉及韌帶來穩定的,訓練肌肉和韌帶就能穩定關節,強化其它部位的力量就能分擔膝關節的壓力,都是相互聯繫的!訓練者務必加強腿部及核心力量!

最後,運動前的熱身、激活,運動後的冰敷、按摩都有利於膝關節功能的恢復,以我受傷的經驗告訴大家,一定別忽視了這些小事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