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靈營養】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總愛欺負別人?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王明燦:

二級心理顧問師,貴州樂達源心理顧問中心,騰訊問答專欄簽約作者。微信預約wmc19872009)

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總愛欺負別人?

文章來源:王明燦微信公眾平台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我知道我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看到他很調皮,欺負同班的同學,我就是忍不住要打他,即便後來有人勸我,我也控制不住。」

1

張先生35歲,是一名公務員,家庭條件不錯,妻子的話也是公務員,兩個人的生活非常穩定,雙方有個6歲大的孩子,是個男生,平時有空的時候經常會帶孩子出去旅遊。

家裡的話有老人,當夫妻比較繁忙的時候,家裡面的老人也會幫忙帶。

但是這樣的話也會產生問題,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們比較「慣事」小孩子,不忍心看他們受欺負,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他們。久而久之,讓小孩子產生了養尊處優的心理。

由於是獨生子女,都比較疼愛,夫妻在照顧小孩子的意見上經常不統一。妻子說要嚴一些,平時要給他優質的教育,出了問題千萬不要打罵,要給她最好的引導,心平氣和地來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生活方式。

張先生則不行,他說男孩子嘛就要給他一點自由的太空,不要老是讓他學這學那的,要懂得和朋友們一起玩。出了事情,要嚴厲指責,千萬不要姑息,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一開始,雙方還覺得照顧孩子有分歧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時間久了,竟然發現孩子身上存在各種各樣的毛病,學校的老師反饋,孩子經常會欺負同學,屢教不改。

家長一聽,急了,就想著去處理這事。看了各種教科書,還有照顧小孩的書籍,可是效果卻收效甚微。

「我很矛盾,不知道怎麼做才對,我的妻子也覺得我太粗暴了,不過沒辦法啊,孩子就是不聽,怎麼講都沒辦法改正,這叫我怎麼辦?」

在孩子的問題上,張先生和她妻子可是傷透了腦筋。

2

說完張先生的情況,我們再看一個案例。

4歲的傑傑再也控制不住他的憤怒和挫敗感,雖然他向來脾氣溫和,但當娜娜開始嘲笑他褲子上的破口,並喋喋不休地持續了幾分鐘後,傑傑終於爆發了。

他沖向娜娜,把他推倒在地,開始用緊握的小拳頭打她。因為傑傑太過激動發狂,他的攻擊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也足夠在幼稚園老師趕到之前讓娜娜嘗到了苦頭,並大哭起來。

孩子的攻擊行為是相當普遍的,儘管類似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言語攻擊、相互推搡、拳打腳踢以及其他形式的攻擊在幼兒期階段都有可能發生,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攻擊的程度也會發生變化。

這現象可能會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既然孩子這麼喜歡打人,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導致這樣的行為,即便耐心地教導,還是會有這樣的情況?

此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聲音,讓他們說說自己內心的想法:

1. 他欺負我,我好難受,我就想要打他!

「媽媽,你看他,長得那麼大塊頭,每天都在欺負我,我好難受,我好想打他啊!」

7歲的小志,跟她的媽媽抱怨。

在班上,小志屬於是比較瘦小的孩子,由於出生的時候營養不好,加上後期照顧的時候,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疏忽照顧了他一段時間,平時被同學欺負,家長們回去以後也沒太在意。

後來,有一天小志身上出現淤青,媽媽看到,急了,連忙問孩子怎麼回事?小志剛開始還比較沉默,不太想說,後面再三詢問之下,說出了事實的經過。

有個比他塊頭大的男生,見他性格內向,軟弱,弱不禁風的樣子,就想欺負,前面欺負了幾次,小志都忍了過去。

等到第四次的時候,小志實在沒有忍住,打了對方,雙方扭打在地上,隨著欺負的更新,孩子終於忍受不住,進行了還擊。

這個時候,彷彿只有攻擊,才能擺脫同學們的欺負。

2. 「她搶了我的玩具,就是她,就是她嘛!我打她怎麼了?」

小美是個很可愛的女生,家庭比較富裕,環境較好,父母也比較疼她,會給她經常買玩具和禮物。

得到禮物之後,小美也非常慷慨,經常會拿到教室裡面,和同學們一起玩,大家一起分享。

本來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這裡面,有個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看到小美經常拿很好的玩具過來,心裡很是羨慕。

有一次,她從小美的手上搶走的玩具,霸佔了她的東西。小美非常生氣,連忙追過去質問對方,為什麼搶走她的東西?

被質問的同學看到被指責,加上周圍小夥伴的關注,心裏面不高興了,推了小美一把。

這讓小美異常憤怒,雙方陷入了一場混戰。

「你憑什麼推我,搶我玩具?」

兩個女生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衝突。

3. 「他像第五人格的骷髏人,好可怕,大家一起打他!」

第五人格是款優秀的遊戲,小孩子都愛玩,不過裡面恐怖陰森的鏡頭比較多,孩子會有許多想法,小明就是其中一位。

看到骷髏人,小明的第一反應是「厭惡」。每當有這個東西在螢幕出現時,他都會異常焦慮、緊張,要把手機放在一邊,不看這個東西。

骷髏頭在他心裡,就是邪惡的標誌。

同班同學裡,有個人很像「骷髏人」,小明看到,就想打他,看見一次就欺負一次。

這個同學被欺負,向老師告狀,說小明欺負他,總是說他骷髏人。

老師指導以後,連忙去找小明,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長得像骷髏人就該打啊!那麼難看的東西,為什麼要活在世上?」

三個不同的情節,代表了孩子不同的欺負狀態,似乎欺負別人,存在攻擊行為成為了孩子身上的獨特品質,如果有稍微不滿意的地方,就會顯露無疑。

3

孩子的攻擊行為,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1. 工具性攻擊

在幼兒期,一些攻擊行為是為了達到一個特定的目的,例如從另一個人那裡搶走玩具或霸佔另一個人所佔據的特定太空,小美的故事就是這一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攻擊是無意的,小小的混戰事實上可能只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完全沒有攻擊行為的兒童是非常罕見的。

另一方面,儘管女孩表現出的工具性攻擊行為較少,但她們也一樣地具有攻擊性,只是與男孩所表現的方式不同,女孩更可能使用「關係攻擊」,意在傷害另一個人感受的非身體攻擊。

這種攻擊可能表現為辱罵中傷、與朋友斷交或者僅僅是說一些刻薄、令人痛苦的事情使對方難受。

2. 情緒的自我調節

孩子能夠說出他們的感受,並且能夠運用策略來調節這些感受,當他們再長大一些的時候,就能夠運用更為有效的策略,學會更好地應對消極情緒。

除了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長,孩子還能夠發展出老練的社會技能,大多數兒童學會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儘管攻擊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普遍下降的趨勢,一些兒童很有可能在幼兒期的時候一直表現出攻擊的行為。此外,攻擊性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特質,攻擊性強的孩子到了長大以後也更可能是攻擊性強的人。

3. 社會學習

小美目睹了小明推倒小志的過程,第二天,小美與小玲發生了爭執。她們先是鬥嘴,然後小美把手攅成拳頭試圖擊打小玲。幼稚園老師嚇壞了,因為小美很少生氣,她以前從未做出過攻擊行為。

拿前面的小孩舉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出這兩件事有什麼聯繫嗎?

社會學習理論的專家,看到這個情況會說有聯繫,因為他們認為攻擊主要是基於觀察和先前學習的。

例如,班杜拉及其同事在一項學齡前兒童的經典研究中說明了榜樣的力量。在研究中,一組兒童觀看成人帶有攻擊性地、粗暴地對待玩偶「波波小醜」,是為兒童設計的拳擊吊袋,推倒以後還能夠恢復的錄像。

作為對比,另一組兒童觀看成人安靜地玩著玩具。之後,實驗者讓學齡前兒童玩很多玩具,其中包括玩偶「波波小醜」和其他的物品。但是開始時,實驗者不讓這些兒童玩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以致讓他們感到沮喪。

正如社會學習理論預測的那樣,這些孩子模仿了成人的行為,看到成人粗暴對待「波波小醜」的兒童,比那些看到成人平靜玩玩具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

4

基於前面提到過很多的理論,我們可以在鼓勵孩子的道德行為並減少兒童的攻擊行為方面,找到一些易於操作的策略。

1. 為孩子提供觀察他人做出合作、幫助、親社會行為的機會

鼓勵他們通過參與擁有共同目標的互動進行同伴互助,這些合作活動能夠教會他們合作並幫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可取性。

2. 不要忽略攻擊行為

當看到孩子的攻擊行為時,家長和教師應該進行乾預,並明確說明通過攻擊來解決衝突是不可接受的。

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用打罵的行為來進行乾預,這只會加重孩子對於家長的不信任,以及處理問題的衝突。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其他解釋,這對於那些具有攻擊性和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看得比實際情況更具有敵意的孩子尤其重要,家長和老師還要幫助他們同伴的行為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3. 監控學齡前兒童看電視、玩遊戲

有很多的證據表明,觀看暴力電視會導致兒童隨後攻擊水準的上升。

同時,鼓勵學齡前兒童觀看旨在培養兒童道德水準的節目,如《中華德育故事》《德行天下》。

4.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感受,明確教導他們推理和自我控制

當孩子生氣時,他們應該知道怎樣用一種構建性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感,告訴他們一些具體的事情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我知道你因為小明不給你玩而非常生氣。不要打他,告訴他你也想玩那個遊戲。」

同時,應該告訴他們為什麼某些行為是適當的。例如,明確地說「如果你吃掉了所有的蘋果,其他人就沒有蘋果了」要好過說「乖孩子是不會吃掉所有蘋果的」。

隨著孩子變得越來越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使用語言來協商爭論時,攻擊行為的頻率和持續時間都會有所下降。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18 年 8 月 26 號上午 8:00 時,本平台關注人數為:175102名 。更多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