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二藝節恆星戰役獎決賽啟幕,一個舞台看各省風土民族演出

大幕拉開,蔚藍色的燈光打下來,一群“海的女兒”頭戴鬥笠身著藍衣踏浪而來,揭開了恆星戰役獎為期4天的比賽環節。第一天,舞蹈類的21個節目分兩場比賽進行。

5月16日下午,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八屆恆星戰役獎決賽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啟動。

5月16日至5月19日,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軍隊、工會系統的84件入圍決賽作品,將按照舞蹈、音樂、戲劇、曲藝4個門類進行7場比賽,最終評出20個獲獎作品。

展現各地風土人情

3年一度的恆星戰役獎是各地群眾展示藝術、交流藝術、欣賞藝術的盛大節日。首日舞蹈場的舞台化身為各省的特色秀場,各地風土人情、民族舞蹈、非遺藝術一一展現。

“自拍杆,亮閃閃,田間地頭到處閃;阿婆唱,阿婆笑,幸福生活就是棒。”詼諧歡樂的舞蹈《苗家阿婆笑哈哈》由貴州選送。“讓阿婆演阿婆”,舞蹈演員都是貴陽市退休的“阿婆級”業餘演員,平均年齡超過60歲,“阿婆”們穿著沉甸甸的華麗民族服裝,戴上墨鏡,拿起自拍杆,跳出了致富後的苗家阿婆新風采。

“舞蹈從頭到尾都在笑,從含蓄的笑到哈哈大笑。”貴州省文化館舞蹈編導李青最初的創作思路就是展示扶貧政策給苗家人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到基層演出的幾十場中,台上演員在笑,台下觀眾也樂成一片。“他們跟著我們一起笑,結束了都覺得沒有看夠。”演員李春霞說,一開始大家還覺得阿婆誇張的造型和舞蹈動作“醜化”了自己,但融入到阿婆的喜怒哀樂中並感動了觀眾,大家都越跳越喜歡,越跳越有成就感。

《奶奶·虎頭鞋》

一群頭髮花白的奶奶坐在小板凳上繡虎頭鞋,這是一個勾起許多人兒時記憶的舞蹈。《奶奶·虎頭鞋》由山東省文化館老年舞蹈團演出。18個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退休老人出演,大家都是“姥姥”“奶奶”級別,不少人的孩子都在外打工,平時都是“空巢老人”。《奶奶·虎頭鞋》就是她們自己的生活寫照。舞蹈將山東非遺虎頭鞋作為藝術視點,以一群農村奶奶為主角,通過她們念虎頭鞋,繡虎頭鞋,賽虎頭鞋,盼虎頭鞋,見虎頭鞋幾個段落,表達了空巢老人對遠方兒孫濃濃的思念之情。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民間藝術團的《雅卓衝諧》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雅卓”意為上進,“衝”意為歡快,“諧”意為歌舞,整體就是“歡快上進的歌舞”。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把他們的豐收舞蹈戴上了恆星戰役獎舞台,姑娘小夥們唱跳節奏明快,在舞台上掀起一陣豐收的熱浪。

“節慶和豐收的時候我們都會跳舞,代代相傳,是一項非遺。”舞蹈演員次仁卓嘎說,藏族本身就是熱情的民族,到了舞台上也很能帶動觀眾,平時他們多在縣裡演出,“這次能把非遺節目帶到舞台上,非常高興。”

《雅卓衝諧》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來自全國的群文節目聚集在一起,對觀眾而言,是一次視覺盛宴,對群文工作者,則是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

一整天的比賽,場館內外始終人群熙攘。觀眾演出票早已在“文化雲”上一搶而空,演出前,劇場門口“文化雲”取票處排起長隊。觀眾太過熱情,分給各省群文人的票出現了短缺的現象,但部分人仍不願離去,守在門口等待開演之後是否能有幾張余票。

雖然是非專業演員參與的群眾獎項,演員們對自己的要求卻絲毫不比專業演員低。“你看我這個錯誤是不是很明顯啊。”比賽結束在化妝室,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文化館的節目編導蘇丹被自己的一位團員拉住,拿著手機上的回放視頻給她看。年輕的女演員剛剛在台上跳錯了一個動作,下台後急出了眼淚。《村裡的畫室》以“油車港合心村十姐妹”為原型,以舞蹈展現了當地“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鄉村特色濃厚的農民畫。一下舞台,大家沒忙著慶祝,也來不及卸妝,而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在手機上看自己的表現有什麽不足。

湖北《擊壤歌》的一群小舞者,則一下台就哭成了淚人。這是一支平均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23個孩子中一半都是留守兒童,最小的演員只有七八歲。 “有一個小朋友激動哭了,結果把大家都帶哭了。”工作人員說。一年的創排演出,經歷了多少艱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海的女兒》

比賽之後,5月18日至5月21日,所有參賽作品將分組奔赴上海16個區開展24場基層惠民演出。國家公共文化雲、文化上海雲及120多家地方文化雲將對7場恆星戰役獎決賽、1場獲獎作品展演和12場惠民演出進行網絡直播,讓群眾可以在線欣賞這些優秀作品,實現藝術節“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場,千萬觀眾在線上”的目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