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挖耳朵這個小習慣,會隱藏大隱患,因此要時刻警惕注意

最近,我常常回憶起小時候,媽媽把我抱在懷裡給我掏耳朵的情景。那種癢癢的感覺,至今想起來,這一來二去,挖耳朵就成了一種習慣,不挖這渾身就不自在。

挖耳朵,挖什麼呢?耳屎唄!不錯,可耳屎這個名字的確不怎麼好聽。其實,它還有一個挺文雅的名字,叫耵聹。我們外耳道裡頭有一種皮脂腺,它可以分泌粘稠的液體,它呢能把吹進耳道的髒東西、耳道裡面脫落下來的皮屑粘在一起,還能抑製細菌的生長,進而保護我們的外耳道,經過一段時間的乾燥聚集,就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耳屎了。我們身上其他地方髒了,可以通過洗臉、洗澡,給它弄乾凈了,但是呢,這耳道孔是又小又深,不容易打掃。聽到這,您或許會說,那挖一挖耳朵不就對了嗎?但是我要告訴您,頻繁挖耳朵並不好。通常情況下呢,耳屎聚多了,它們會自己掉出來的。因為平時我們吃飯、說話,嘴巴會一張一合,這個時候呢,下巴骨會牽動著耳朵動來動去,就會把耳朵裡的髒東西給抖出來。所以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對這耳屎啊,可以不用管它。但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挖耳朵,擔心耳屎倒還是其次,主要是因為它老癢癢,這挖一挖,不但能夠解解癢,還很享受,所以很多人都有著經常挖耳朵的習慣。

這挖耳朵雖說是個小習慣,但卻隱藏著健康的大隱患呢。我們這個外耳道呢,是一個呈S形的彎管兒,裡面的皮膚很薄,很容易破損,加上不少人對挖耳朵的工具不是很講究,什麼髮夾、牙籤,甚至指甲都用上了,一個不留神,刺破外耳道內的皮膚,容易導致發炎,如果刺傷耳膜,那後果就更嚴重了,將會直接影響到聽力。頻繁的對外耳道長期反覆的搔刮,也可能把細菌擠入皮膚的毛囊、皮脂腺管,引起外耳道發炎,所以最好不要頻繁的挖耳朵。如果養成了習慣,或者耳朵感覺難受,癢,偶爾挖一下也無妨,可是挖的時候您得注意了,不要用那些尖的、銳的工具,最好用棉棒、挖耳杓等等,力度要儘可能的輕點,但最好不要經常性的挖耳朵,一周有一次就可以了,但有一部分人就比較特殊了,因為他們的外耳道皮脂腺分泌旺盛,耳屎不是我們通常見到的乾燥的塊狀,而是黏稠的糊狀物,被稱為濕性耵聹,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油耳朵,這種情況也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是他們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這栓塞一旦形成,就比較麻煩了,還要到醫院讓醫生用專門的器械給取出來。對於油耳朵的人來說,經常挖耳朵那就很有必要了。可他們該怎麼挖呢?多久挖一次才合適呢?油耳朵,由於耳屎是粘稠液體,所以也最好使用棉棒,但也不能過於頻繁,最好也是每周一次。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因人而異吧,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

看來,還真不能對我們常見的挖耳朵掉以輕心。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