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朵疼、聽力減退、耳鳴 患上中耳炎如何用藥?

氣象乍暖還寒,不少老人孩子受到春季流感的襲擊。近期,前往醫院就診的中耳炎患者明顯增多,多數是因感冒引發,出現耳朵疼,聽力減退、耳鳴、耳悶等癥狀。提到中耳炎,不少人會想到化膿性中耳炎,然而,沒有化膿的分泌性中耳炎也是兒童和成人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不容忽視。它們在用藥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急性中耳炎需三類藥物聯合用藥

「有炎症,用消炎藥,這句看似常識的話,其實造成了很多疾病治療上的誤區。」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駱文龍教授表示,化膿性中耳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的發生,主要是由感冒時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或鼻腔內的分泌物,經過鼻腔後端的,鼻與耳之間的通道咽鼓管,侵入到耳內(中耳腔)而引起的急性炎症。感冒時大量的鼻涕充滿鼻腔,於是很多人拚命擤鼻涕,這更容易使得鼻腔內的致病物質經由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導致急性中耳炎的發生。

在上述因素中,除了細菌性感染之外,病毒、分泌物或自身免疫性的病理因素,是不能通過抗生素消除的;當這些病理物質仍然滯留在耳內,黏膜因此被刺激發炎腫脹導致咽鼓管通道堵塞,中耳腔與外界隔絕後,空氣被人體吸收產生強大的負壓,而導致分泌物的溢出形成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駱教授說,中耳炎正確的治療方法是:抗生素、鼻外用激素噴劑及分泌物稀釋促排劑三類藥物聯合使用,才能基本杜絕其轉化為慢性的可能;同時禁止讓患者擤鼻涕、注意保暖防受涼、及時治療感冒也是很有必要的。

天冷用滴耳劑前 將藥液溫一下

除了口服抗生素等藥物,滴耳劑也是常用於中耳炎的藥物類型,駱教授告訴記者,這個時節氣溫還比較低,部分患者用滴耳劑治療中耳炎時,會感到頭暈,這是因為藥液太涼,滴進耳朵裡會刺激前庭系統,導致出現頭暈的現象。

為了防止滴耳液變質,藥品說明書中一般建議將其存放在低溫陰涼處。但如果在天冷的時候直接用,溫度過低,會刺激內耳前庭器官引起眩暈、噁心。建議使用前將藥瓶放在手心暖一會兒,或放在溫水杯旁邊10分鐘左右,使藥液溫度與體溫盡量接近。但要注意,不能將滴耳液直接加熱,以免溫度過高,破壞藥效。

滴耳液時需注意姿勢

使用滴耳劑出現頭暈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用藥方法有誤。駱教授解釋,患者滴葯前,應將膿性分泌物用消毒乾棉花棒拭凈,以免干擾藥物發揮作用。

使用滴耳液時,一般坐著側偏頭或側臥於床上,外耳道口向上,用手向後上方(小兒向後下方)牽拉耳廓,將外耳道拉直後再滴葯,這樣可以使藥液沿外耳道緩緩流入耳內,否則藥液不易到達病變部位。滴葯後,應輕輕按壓耳屏,防止因外耳道殘留空氣泡,導致不能起到治療作用。滴葯後應保持滴葯的姿勢30秒左右,耳朵再偏向患側,使滴耳液流出,這樣能避免過多的滴耳液附著在鼓膜表面,引起頭暈、耳悶。

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先予觀察或用藥3月

駱教授指出,不伴有聽力下降等耳部癥狀的分泌性中耳炎,因其常有自愈性,可暫以觀察3個月,但期間要注意複查鼓膜及聲阻抗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而存在聽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先給予藥物保守治療3個月;若治療後無明顯效果,或者病情總是反反覆復,建議行鼓膜置管術等手術乾預。至於腺樣體肥大並發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需要手術時,得同時實施腺樣體切除術,以避免患者中耳炎反覆發作導致的聽力永久性受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