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仁堂回收過期蜂蜜當原料,連三百年老店也要造假了?

創立於1699年的同仁堂是中國流傳下來不多的三百多年的老店。其門口大多掛有寫著祖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牌匾,不僅告誡著後世員工嚴格參考治理,同時也以此作為店鋪的精神招牌不斷讓自己藥業生意興旺繁榮。

然而,當今的同仁堂卻不斷發生著違規生產事件,讓這塊三百年的金字招牌難有與往日齊名的含金量。

最近一起違規生產事件在12月15日被曝光:同仁堂委託加工企業的多名工人將已經撕掉標簽的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大桶裡進行回收,最終進入到北京同仁堂蜂蜜的原料庫。

該事件被曝光後已經引發公眾的強烈不滿,同時,北京市大興區食藥監管部門已前往北京委託方、即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開展調查,如發現北京企業從事或參與相關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肅查處。

甜蜜背後的黑幕

12月15日,江蘇電視台報導的影片新聞顯示,由同仁堂委託加工的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多名工人將已經撕掉標簽的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大桶裡進行回收。

影片中,企業宣稱是“退給蜂農養蜜蜂”。然而回收後的蜂蜜被倒入大桶,大桶上都貼上了“倒蜜”送入原料庫。標簽顯示其產品名稱為北京同仁堂蜂蜜。這些標簽中,有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2月份,還有的是2016年11月份,蜂蜜的保存期限為18個月,有的臨近過期,而有些已經過期。知情人表示,在企業的生產車間裡,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量還不算多,更多的被存放在了十多公里外的大型倉柯瑞。

執法人員表示存在很嚴重的問題,還涉嫌更改日期。

據市場監管局表示,企業應在召回的產品上,掛上不合格品標識,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當中,僅發現有一張標識標有不良品。

這家企業的產品是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委託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生產的,該企業提供的協定顯示,委託生產協定的起始日期為2016年9月,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登陸A股上市的企業,14日收盤時股價為30.01元,市值411億元。

執法人員表示,今年9月,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並將這家企業上升為重點監控企業。今年10月,執法人員在巡查時,再次發現了問題,而這一次的調查,監管局的工作人員發現,“該企業將2018年3月份的生產日期,更換成2018年6月份。”負責人還辯稱:失誤,貼錯標簽了。

我國《食品法》中明確提出生產廠家生產出的蜂蜜保存期限是在18個月或者2年。蜂蜜變質,表現有三個方面:一是味道變得較酸;二是變得很稀;三是蜂蜜上面出現很多灰色的泡泡。

目前,同仁堂對此進行回應:涉嫌違規產品已全部封存,向所有消費者鄭重致歉。

針對媒體關於子公司產品涉嫌違規的報導,同仁堂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在委託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責任,同仁堂蜂業已通知鹽城金蜂,暫停其受託加工生產活動,對所涉物料全部進行封存,並將全力配合上級公司和政府監管部門開展調查。公司持有同仁堂蜂業51.29%股權,同仁堂蜂業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2.8億元,淨利潤268萬元。

涉事工廠為當地重點項目,投資五千萬元

《濱海日報》2015年發布的《通榆重兵出擊力推重大項目》顯示,涉事代工廠鹽城金蜂為當地重點工業項目。當地通榆鎮曾表示,要加快金峰食品的建設速度。

鹽城市濱海縣人民政府官網2015年3月26日發布的消息,通榆鎮在一季度引進1個單體投入5000萬元的鹽城金蜂食品科技項目,該項目佔地30畝,年產蜂蜜系列食品5000噸以上。消息稱,3月下旬該項目主體車間、辦公樓全部進入後期施工階段,上半年可實現提前竣工投產。

濱海縣環保局2017年9月15日發布的消息稱,鹽城金蜂擬計劃投資2000萬元擴建“年產蜂蠟2000噸,蜂王漿50噸,蜂產品製品30噸加工項目”,項目已取得濱海縣經信委出具的備案證。

工商資料顯示,鹽城金蜂成立於2014年10月22日,法定代表人周金林,2015年11月4日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2016年12月2日獲食品生產許可。

除了涉事企業外,周金林還在兩家蜂養殖合作社擔任法定代表人,一家合作社任職。

永嘉縣人民政府官網2015年7月3日發布的消息顯示,周金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永嘉縣金林養殖專業合作社”因在當年6月30日前未按規定報送公示上一年度報告,被認定為不按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違法行為,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過期蜂蜜產品“同款”在天貓賣169一瓶

截至12月16日上午10點,在天貓“同仁堂官方旗艦店”內,記者發現由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出品的蜂蜜產品正在售賣,一瓶750g的“枇杷蜂蜜藥植蜜”蜂蜜產品,標價為169.9元。而在買家評論區的曬圖顯示,該產品實際生產商即鹽城金蜂。

三百年的老店:

一年就上品質黑榜10次

同仁堂是中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是標杆企業。然而近幾年其旗下企業卻屢次因品質問題上“黑榜”。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一年,因各種品質問題,同仁堂旗下企業10次被曝光,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上“黑榜”次數鋼彈7次。

據媒體報導,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藥飲片名單,共涉及362家企業的793批次產品。其中168家企業是多批次產品上“黑榜”。

僅去年一年,同仁堂旗下企業上“黑榜”次數鋼彈10次,涉及的企業分別為北京同仁堂銀川藥店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福州)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重慶建新藥店公司,被查出的不合格產品包括白礬、地龍、杜仲、炙甘草等。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公司去年一年7次因品質問題被曝光。

在上述新聞曝光後,但是作為上市公司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卻站出來大叫冤枉。

今年2月18日,同仁堂上市公司發表聲明,宣布被曝出售劣質藥的同仁堂公司與同仁堂上市公司無關。

雖然很多年來,市場上屢屢曝光同仁堂的問題時,同仁堂上市公司都會去撇清關係,然而此次蜂蜜事件卻真的是發生在了上市公司。

同仁堂官網:曾榮獲中國品質獎、北京市政府品質管理獎

北京同仁堂官網顯示,同仁堂集團先後榮獲了中國品質獎、北京市政府品質管理獎。同仁堂商標獲得了“中國商標金獎-商標運用獎”和“馬德裡商標國際注冊特別獎”。

在不久前,同仁堂上市公司總經理劉向光在接受證券時報總編輯何偉專訪時,曾經大談了同仁堂的悠久文化和品質管理。

劉向光表示:同仁堂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長久歷史積攢下來的文化……同仁堂的企業文化根脈源頭形成於商業倫理和人文環境相對理想的時期,因此仁、德、義利共生這些理念根深蒂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兩個“必不敢”,都是同仁堂創始人提出、並對後人耳提面命的訓誡,並且一代一代的同仁堂人身體力行,落實在日常商業行為中。通過天長日久的積澱,形成良性循環,變成了企業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劉向光還表示,醫藥企業品牌的重點還是在於企業輸出的產品,無論是藥品還是服務,過硬的品質、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和良好的企業道德標準構成品牌的核心要素。這一點幾乎普遍適用於所有企業。

然而把蜂蜜事件與劉總剛剛說的話結合起來看,小編想知道,臉疼嗎?

來源:深藍財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