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這些佛教文物榜上有名

國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計發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計195件(組)。其中十四件(組)為佛教文物。

這些文物被大眾稱為國寶,而實際上它們所代表和承載的內容比國寶更多,是中華燦爛文化的瑰寶結晶。

山西猗氏縣(今臨猗縣)大雲寺遺物涅槃變相碑,碑形為螭首龜趺,碑身正面中央浮雕為佛祖涅磐之時眾弟子舉哀情景。上部分雕“納棺”、“臨終遺戒”、“荼毗”、“送葬”四圖;碑額部雕眾弟子將之護持須彌山;下部為難陀供養圖。背面雕為母說法、焚棺和雙足顯聖、天界起塔等圖。

大約是世界上最好的錫杖了!

寶雞扶風縣法門寺,寺內的明代樓閣式磚塔法門寺塔於1981年倒塌,1987年重修前發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地宮,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包含三枚影骨和一枚靈骨共四枚佛指舍利。盛裝其中一枚影骨的八重寶函,是迄今發現層數最多、製作最精美、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

法門寺地宮內發現的唯一一枚真身靈骨,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的佛教聖物放置於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而這枚銀棺則盛放於銅浮屠內。浮屠即塔,最初即為供奉佛骨或葬貯僧尼靈骨之用,後來演變為佛教象徵性的重要標誌。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紙本是現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廳有單頁展出。

《善見律》,趙孟頫早年小楷精絕,此卷皇家珍品,整體工整,筆法精嚴,是不可多得的小楷範本。

中國書法講究字如其人,對書法的評價往往直接聯繫到書法家的人物評價,因此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能留下的真跡並不多。在書法領域,王安石雖不能與宋四家齊名,但時代性決定了這些作品取法於唐又別於唐的藝術造詣。《楞嚴經旨要》不循法度,行間緊密少有空白,但並無繚亂之感,看似漫不經心,卻有閑適之韻,是王安石存世最佳作品。

黃庭堅草書節奏變化強烈,歷來備受推崇。故宮博物院收藏《諸上座》卷無疑是黃庭堅眾多作品中的最優者。這是作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系佛家禪語。即便只看官方掃描圖,作品中傳遞出來的情緒感也是躍然紙上。

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蓮花式托盞是五代時期越窯的精品,也是存世秘色瓷中最完好的一件。其蓮花造型也與出土地蘇州虎丘雲岩寺塔息息相關,帶有豐富的佛教文化色彩。

北宋定窯的代表作品,白釉刻蓮花瓣紋龍首淨瓶是淨眾院塔基地宮出土一系列定窯瓷器中最精美的,也是所有定窯瓷器匯總尺寸最大的一件。因為是出土品,為定窯白瓷的分析斷代也提供了實物資料。

元“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龍鈕玉印,印文為八思巴文,內容是“統領釋教大元國師”的藏文譯音。整器雕琢而成,造型莊重古樸,是典型的元代官方重器。

1978年,在蘇州瑞光塔第三層塔心窖穴發現函藏在兩層木箱之內的真珠舍利寶幢及其他佛教文物。這組文物集宋代各種工藝技術於一身,精美雄雋,堪稱中國工藝史上瑰寶。

北魏刺繡佛像供養人是至今見到表現佛像題材比較早的作品,其原作從北魏太和十一年製作完成作為布置幢幡懸掛至盛唐被廢棄,使用了約三百年。它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刺繡工藝從漢代至唐代的發展變化填補了空白,對研究佛教藝術也具有研究價值。

《開寶藏》是我國第一部用木板雕刻的佛教大藏經,到20世紀初,這部大藏幾乎散佚殆盡,全球範圍內單卷較完整者僅12件。現存《開寶藏》為北宋開寶年間雕造,並以宋代官用文書用紙黃麻紙精工刷印,是宋版古籍精品。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刻開寶藏本《阿惟越致經》”,保存的極為完好,可為比較今日流傳的譯本提供重要參照,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