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亞迪回應:電池業務獨立上市正在醞釀之中

  來源:36氪

  關於比亞迪將拆分旗下電池業務的消息由來已久,而在公司發布了2017年全年財報後這一事情似乎有了實質的進展。3月29日,《經濟觀察報》報導,其記者獲悉:汽車生產廠商比亞迪欲將旗下的動力電池和光伏板塊進行拆分並進一步推動上市。

  對此,比亞迪官方回應36氪,並確認此事:比亞迪從去年開始做零組件產業的市場化,首先在公司內部實行市場化戰略,按照市場機制定價,形成利潤中心,按照利潤為中心激勵團隊做好。同時,推動各個零組件進行分拆上市的計劃,現在醞釀之中。相信未來幾年,公司會根據業務的情況和政策法規環境推出零組件產業的市場化。

  此外,比亞迪表示:去年包括電池等零組件市場化後,在與很多廠家在洽談,現在在商討中,未來會達成一系列的合作。

  這意味著,目前處在電池行業老二位置的比亞迪將在更開放的體系內,與該領域的獨角獸寧德時代展開競爭,以開啟下一個千億市場。

  打破零組件封閉體系,尋利潤新增長點

  3月27日,比亞迪發布了2017年的業績報告。雖然收入微增,但利潤正在下滑。

  數據顯示,公司實現1059.15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66億元,同比下降19.51%。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二:新能源補貼的下降;以及公司燃油汽車的銷量同比下降24.62%。

  第一季度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近200%增長,但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該業務尤其是電動大巴部分盈利能力正在下滑。公司將2018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預期調整為下降75.24%——91.75%。

  儘管補貼下降、利潤下滑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但針對利潤下滑這一問題,近年來比亞迪已經開始做出調整。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比亞迪的零組件體系一直比較封閉。但由於電動汽車行業垂直整合紅利開始下降,“每一顆螺絲釘都要自己做”的時代已經過去。

  於是,比亞迪通過裁撤、合並事業部、放棄非核心零部自行生產等方式,比亞迪對零組件體系進行整合,以使供應鏈體系逐漸開放。比如座椅方面,去年,比亞迪通過與佛吉亞成立合資公司,實現了相關業務的剝離。

  相比而言,電池業務則是比亞迪的下一個盈利增長點。

  依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曾多年擔任全球充電電池生產商老大,鎳鎘電池、手機鋰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2017年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37%,佔總收入的比重為8.28%。

  其實早在2017年5月10日,比亞迪董秘辦就曾表示,目前這件事(拆分)還在探討階段,沒有正式確定。但一位長期關注比亞迪、位於深圳某證券公司的分析師透露,動力電池業務拆分方案已經獲得比亞迪高層通過,只等下一步公告。

  不甘居第二,欲與寧德時代廝殺

  在2016年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還表示:“暫不對外供電池。”但變化太快。比如,比亞迪剛剛丟掉了中國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第一的位置。在前年,寧德時代出貨量還位居第二,但在2017年,這家企業就快速增長,大幅甩開了比亞迪。

  雖然比亞迪的電池業務早於寧德時代,但它的封閉體系反而讓後者迅速佔領市場。寧德時代已為寶馬、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汽車等車企提供電池,還與上汽成立了合資公司。

  另外,寧德時代不僅成為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獨角獸,而且還打算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於3月12日更新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99.97億元,同比增長逾34%;實現淨利潤39.72億元,同比增長31.4%。從營收來看,要遠超比亞迪電池業務的營收,後者為87.67億元。

  科技部公布的獨角獸

  所以,比亞迪拆分電池業務並獨立上市,有與寧德時代展開競爭的意圖,同時也可視為是公司補回缺失的戰略機會,而規模化也是大幅攤薄成本、分攤風險的手段。

  據稱,比亞迪已經就動力電池領域與長城、北汽、廣汽等各大汽車主機廠進行業務對接。對此,資本市場認為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看點十足,一旦比亞迪成功實現對於動力電池業務的拆分和上市,比亞迪將開啟一個新的千億市場的業務,而動力電池業務所帶來的對於比亞迪估值的提升也將成為又一利好。

  此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開放會在市場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和整車廠合作還需要一定過程,從認證到產品開發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

  據36氪了解,目前比亞迪的電池在內部已經出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其青海工廠即將擴大電池產能,達到8GWh,緩解這一情況。因此未來對外銷售的電池可能在這一工廠生產。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