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問教丨強調“數理化”,並不等於貶低文科、不學文科

日前,美國不惜以緊急狀態法為借口想置華為於死地。華為老闆任正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談到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數理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數學。他還表示,如果退休就去學數學。

華為之所以在美國全面圍剿之下還能不倒,就是因為技術有一定的領先性,這也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要打垮華為的根本原因。而這些技術的取得,用任總的話說,就是依靠了華為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以及120位化學家的力量。

中美大戰,戰的是技術,技術背後則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就是理工科人才。華為與任正非給了我們最好最及時的詮釋,美國與川普也給了我們最好的佐證。

2018年底,《美國安全戰略報告》就提出,“通過限制簽證的方式,以防止外國人盜用知識產權,特別是前往美國學習科學、工程、數學和高科技的中國人。”

NIH(美國衛生部所屬的健康研究院)剛剛以兼職為理由開除了3名華裔科學家,據報導,還有幾十名華裔科學家要被調查。甲骨文創始人2018年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曾赤裸裸地說,“不能讓中國培養出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日前,美國有議員再次明確提出,要限制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尖端前沿技術。

西方很多專家在分析中國創造的經濟奇跡時,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我們重視理工科人才的培養。大文大理時代,最多時有近70%的學生是學理科的,每年培養的工程師幾乎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總和,而這些工程師為中國這幾十年的經濟奇跡做出了巨大貢獻。

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年會致辭時說:過去80年代上大學時,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提這句口號,就是“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要加強理工科人才培養是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但遺憾的是,《中國新聞周刊》的學術召集人閆肖峰拋出了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社會墮落,從貶低文科開始》。

看完這篇邏輯混亂、缺乏常識的文章,如鯁在喉,不得不花點時間駁斥一下。

閆文從招生說起,批評重理輕文,說理科專業有506個,文科專業不到200個,並批評說理工科就業好,文科競爭激烈。這是典型本末倒置,不過腦子的說法。

我可以再補充一個數據:大學大約60%的專業都是理工科專業。但這根本不是學校有意為之,而是市場供需決定的。對於全國就業市場來說,理工科專業尤其是工科專業一直遠遠好於社科專業,長期居於各大學科就業首位。這和貶低文科有什麽關係?要說貶低,也是社會需求在貶低。

對比2017年浙江大學碩士報考錄取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科學專業往往是報二三十人,錄取一個;但到了工科專業,就變為報幾人錄取一個,部分專業報考不足2個人就錄取一人。

南開大學同樣如此,公共管理專業近60:1的錄取比,而一些工科專業竟然是1:1的錄取比。

要知道,工科的招生總量是最多的,但為什麽報考研究生的人少?

原因很簡單,大量的工科專業學生本科畢業就會有“體面”或者還不錯的工作,不必靠提高學歷來增加競爭力,但是大量社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即便是211高校畢業生,也未必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因此不得不參加二次高考——研究生考試,通過提高學歷來提高競爭力。

這種情況不止出現在中國,美國也一樣,他們需要的也是理工科人才。美國對國際留學生有一個OPT簽證政策,即如果你讀的是數學、計算機、電氣工程等STEM專業,那麽你在美國找工作實習的時間就是3年,意思就是你是美國需要的那類人才,可以不用急,慢慢找工作,找到了就留下來。但是不幸,如果你學的是人文社科專業,即便是名校畢業,對不起,隻給10個月時間找工作,這意思就是趕緊走人吧,美國也不需要這類人。

閆文中很多本末倒置的荒唐邏輯還不止於此,比如對於追求理工科的人,閆則胡亂判定為應試教育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難道文科就不是應試教育?至於理工科科研經費高,文科經費低這種情況,更是全天下皆如此,不僅是中國,美國也一樣。若按閆的說法,全世界都墮落了,就沒有不墮落的地方!

文科與理工科各有價值,重視理工科並不等於貶低文科、不學文科,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與常識

清華大學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但這並不影響清華對人文的重視,反而清華比一般人文學校更重視,其耳熟能詳的一個口號就是“人文清華”。

我所接觸的理工科出身的校長也明顯比文科出身的校長更強調人文修養與培養,他們知道,只有文理結合的人才走得更遠,視野也更廣闊。前華中科大校長楊叔子是機械領域的院士,但楊校長在90年代時就在華中科大比照英語四六級考試推行中文考試:語文不過關不給畢業證。後來楊院士還推動教育部成立了大學生人文素質委員會。

在目前中美大戰的嚴峻情勢下,我們更有必要大張旗鼓地談談理工科人才的培養。

之所以要高調地再次強調數理化,是因為數理化對科技和社會發展具有基礎作用,而且由於學科特點及學習階段不同,必須從小培養。我們經常說理轉文容易,但是文轉理就不那麽容易了,主要還是因為文理學科的特性不同;此外,對於多數人而言,錯過了某個年齡階段的數理化學習,就難以彌補。

學科價值不能說有高低,但文理科的學習階段是不同的。比如物理,如果我沒有在中學階段學習,現在再去學習,已經沒有可能;但歷史就不一樣了,在我這個年齡,歷史政治即便不專門去學習,可能也會比很多中學生、大學生要學得好,學得明白。

之所以要高調地強調數理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呈現出融合與交叉的趨勢,而這種融合與交叉,無一不以自然科學為基礎。比如社會學,傳統的社會學全面沒落,興起的是網絡社會學、計算社會學,而這些都需要以理工科為基礎。因此,學好數理化也是搞好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

之所以要高調地強調數理化,也和我們目前的高考改革直接相關。2014年啟動的新一輪高考改革,強調學生的選擇權,因此在考試科目上從原來的文理分科改為不分文理,由考生在史地政、物化生中自選3門,這已經造成了中學生普遍性棄理從文的現象。

浙江物理選考人數快速下降,舉國震驚,在一系列措施下,這一現象才得以遏製。語數外不分文理科,數學試題難度必然下降,已經動了根本,加上物理選考人數的快速下降,這將對我國人才培養與人才結構造成嚴重的損害。

正因為此,在8省市高考改革啟動時,3+3調整為3+1+2,要求考生必須在物理與歷史中2選1,保物理意味濃厚。

在中美大戰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再次舉起學好數理化的旗幟。這不僅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