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因編輯食品要上市?安全嗎?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個專家小組發布的公告稱,日本將允許基因編輯食品在不進行安全評估的情況下銷售給消費者,前提是相關技術符合一定標準。這將為在日本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和其他用於人類消費的動植物技術打開大門。而就在不久前,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家公司宣布,其基因編輯大豆油3月1日在美國上市銷售。

一系列為基因編輯鬆綁的消息傳來,讓人不禁要問:基因編輯食品未來是否“勢如破竹”?什麽是基因編輯食品?跟轉基因食品是一回事兒嗎?人吃到底安不安全?

針對這些普遍的疑問,中國之聲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

基因編輯食品將在日美上市

和轉基因是一回事嗎?

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個專家小組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基因編輯食品不用經嚴格安全性審查,只需向政府登記即可上市銷售。報告認為,與轉基因食品不同,基因編輯食品只是通過基因編輯手段編輯物種本身的基因,不轉入其他物種的基因。目前未發現基因編輯食品誘發癌症或者其他安全問題,因此無需審查。轉基因和基因編輯的區別在哪裡?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表示,主要在於有沒有外緣基因的加入。

周儉民:“簡單的說,轉基因是把一個本來的植物裡沒有的基因從別的物種、別的生物裡面轉到的這個植物裡面。它是轉入一個全新的,當然目的是轉一個好的基因進去。基因編輯不是這樣的,基因編輯的它本身的基因給它稍微做一點小改動,是它本身的基因的一個變化,從本質上跟自然中產生的變異是沒有什麽差別的。”

也就是說,基因編輯食品不是轉基因食品。與基因編輯效果類似的是自然中也會發生的基因變異。基因編輯食品與同樣有人工乾預的良種選育手段效果也類似。周儉民指出,良種選育是傳統技術,基因編輯是新型技術,效率更高。

周儉民:“應用方式可以通過傳統育種方式可以去雜交在一起,這個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人類農業發展了1萬年多年的做法。自然環境裡面所能夠給你提供的有差異的基因是有限的。你可能費九牛二虎之力,還有找不齊你需要的這些變異。一旦找到之後,你才可以用傳統育種給它雜交在一起,又費勁又慢。現在你找出哪些零件是你想要的,雜交在一起,組合在一起,變成你想要的東西,根據原理來指導你的雜交的方式,不像原來那麽盲目。”

通過基因編輯的食品是否安全?

周儉民向中國之聲記者表示,一萬年以來,幾乎所有人類可食用的植物都經過了選擇性培育,否則這些植物只是草。通過選擇性培育,可以去除人們不需要的味道或毒素。周儉民舉例,我們吃的黃瓜、麥子、水稻等都經過傳統的良種選育方式才變成今天的樣子。

周儉民:“比如黃瓜育種的問題,就是苦味的物質會選育變得少一點。還有比如說像麥穗、水稻粒兒,它原來還沒等你收獲,種子就劈裡啪啦地掉土裡面去了。因為植物的種子成熟了就會自然掉到土裡,長出下一代,但是這樣人類就沒法收獲了。我們幾千年前祖先就選了,碰到哪一個麥穗或者稻穗,它的種子不掉下來。其實,就是它基因裡攜帶一個變異了,原來的基因突變了,它不掉了,就把它留下來,後代就能收獲一個完整的麥穗,這樣就不用一粒一粒到土裡面撿了。這個專業術語叫馴化。”

馴化後的植物本質是發生了基因突變。事實上,如今仍然有很多食用的植物沒有實現完全無毒。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薑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例,食用花生導致的過敏,仍然佔據人類食品過敏死亡的90%,菠菜,可可等草酸含量仍然較高,增加人類腎結石的風險,扁豆,山藥的茄鹼含量仍然較高,必須較長時間加熱才能安全食用等等。這都是基因組編輯大展身手的素材,可以迅速馴化食用動植物,讓我們的食品更加富有營養和更加安全。

不過,提起基因編輯,不得不說到它脫靶的風險。周儉民向中國之聲記者表示,植物中的基因編輯也的確存在脫靶的風險。但周儉民認為,植物的脫靶一般不會影響食品的安全性。

周儉民:“植物裡面的脫靶遠遠沒有醫療上面脫靶的後果大。植物裡面脫靶的話,就相當於紫外線或射線照射之後,不知道把植物哪兒變掉了,變得不好了。但不好了,我們一般育種家就會不要它。這個脫靶也是一樣的,大不了長得不好,你不要它。但是通過一個脫靶來產生一個有害的食品,這個目前還是比較難的。”

據悉,日本正在開發的基因編輯食品包括增加降血壓成分的西紅柿和個頭更大的真鯛魚等。基因編輯食品今年夏天就有可能在日本上市銷售。日本消費者廳接下來將研究相關標識方案。消費者是否會接受新技術還有待觀察。歐盟法院於2018年7月裁定,基因編輯的作物必須經過與傳統轉基因植物相同的冗長審批程序。

記者:朱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