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策略:有趣的日歷效應 1月份風險或大於收益

主要內容:

有趣的日歷效應

市場在每年一季度通常會預期上演“春季躁動”。往往年初,數據空窗期、流動性充裕、經濟增長預期升溫等因素導致投資者較為關注“春季躁動”。

歷史統計來看,2月上漲概率相比1月有顯著提升。指數表現來看:統計2000年以來的市場表現,1月份市場主要股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雖大於50%,但2月份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更為顯著。風格表現來看:1月份大盤風格通常表現更為出色,2月份小盤風格往往更為突出。行業表現來看:1-2月周期性行業的“躁動”更為顯著。

站在當下,考慮到業績風險預期發酵,1月份風險或大於收益,節後市場的“躁動”可期,但有待“信用”數據企穩。雖然當前流動性環境較為寬鬆,但伴隨著業績預告陸續披露,商譽減值風險可能集中顯現。節後市場,伴隨著商譽減值風險預期釋放,以及一季度前後信用端或逐步企穩,節後躁動仍可期。

數據集萃

巨集觀流動性:上周公開市場貨幣淨回籠900億人民幣,SHIBOR利率環比下行,信用利差收窄,期限利差走闊。

股市流動性:資金供給上,上周陸港通小幅淨流入,融資餘額略有下降,產業資本小幅淨增持,為18年11月以來首次。資金需求上,截至1月8日,1月股權融資216.93億元,其中,IPO募資15.81億元;解禁市值較前周大幅上升。

交易特徵:上周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較前周有所下降,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略有上升;市場情緒有所回暖,換手率與日均交易額均有所上升。

市場在每年一季度通常會預期上演“春季躁動”。往往年初,數據空窗期、流動性充裕、經濟增長預期升溫等因素導致投資者熱衷於關注“春季躁動”發生的概率。本期流動性雙周報,我們將探討A股這種日歷效應特徵。

有趣的日歷效應

1、1月日歷效應:大盤股及周期行業佔優

A股存在1月效應,且1月大盤股通常表現更為出色。1月效應最初是美國市場投資者挖掘出的統計結果,但統計2000年以來A股表現,結果A股也存在一定的1月效應。具體看,2000年以來,除中小創、申萬小盤外,主要股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大於50%,其中,申萬大盤股指數獲得正收益的概率達57.89%,在所統計的股指中概率最高。

圖1:除中小創、申萬小盤外,00年以來,主要股指1月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大於50%

從行業結構看,部分周期行業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高,而部分TMT和消費行業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低。統計2000年以來行業表現,1月份獲得正收益概率位居前三的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和國防軍工(並列,均為68.42%)、鋼鐵、家電和房地產等(並列,均為63.16%),以及化工等(57.89%),獲得正收益概率居於後三的行業分別為公用事業(36.84%)、食品飲料(42.11%)以及電氣設備和電子(47.37%)。

圖1:除中小創、申萬小盤外,00年以來,主要股指1月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大於50%

2、2月日歷效應:小盤股佔優明顯

2月主要股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高,且小盤股通常表現更為出色。2000年以來,2月主要股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均較高,但有所分化,其中,中小創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在90%左右,上證綜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相對較低,不足80%。從風格看,申萬小盤指數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接近90%,申萬大盤指數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不足75%,表現出較明顯的“小盤”風格。從行業看,周期行業表現分化,1月獲得正收益概率較高的部分行業如化工和鋼鐵等,2月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仍接近90%,而采掘、地產等獲得正收益的概率相對較低。同時,銀行、非銀等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也相對較低。

圖3:2月主要股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高,但不同股指有所分化

圖4:2月周期行業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分化

3、 數據空窗期、經濟預期強、流動性寬鬆,引發日歷效應

歷史上1、2月市場之所以表現出較強的規律性,原因可能源於多個方面,其中,經濟數據較少、基本面難以證偽,以及流動性較為寬鬆可能是重要原因。具體看:第一,相對而言,1、2月份經濟數據披露的較少,基本面變動難以證偽,為市場博弈留下了空間,這可從1、2月周期行業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往往較高得到印證;第二,一季度市場流動性往往較為寬鬆,尤其是在春節後,為滿足旺季開工需求,銀行新的信貸額度出來之後,通常在一季度投放較多,這可能是引起2月市場表現規律性更強的重要原因。

圖5:一季度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寬鬆(2007-2018年月度均值)

1月仍存風險,節後期待信用企穩

預計1月份市場風險或大於收益。2019年1月,考慮到A股的基本面風險將逐步暴露,尤其是商譽減值問題仍需待消化,1月風險仍大於收益。2018年創業板業績預告提示商譽減值風險的公司數量佔比提升:從當前披露的創業板年報業績預告情況來看,總共披露的公司有102家,其中有19家提示了商譽減值風險,佔比達到18.6%,根據2017年年報數據,年報披露商譽減值的公司有38家,佔比僅為5.3%。一般情況下業績較差的公司傾向於更晚披露業績預告,所以預計後續提示商譽減值風險公司的比例或仍有一定概率上升。

圖6:15年和16年是定增重組的高峰期(按照完成日期統計)

圖7:17年全部A股商譽值達1.3兆元

節後市場仍有待“信用”企穩。一方面,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為緩釋信用緊縮過快對經濟造成的過大下行壓力,“穩增長”預期逐步升溫,巨集觀流動性整體保持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在政策助力下,“寬貨幣”向信用的傳導路徑或將逐步理順,預計在一季度前後,將會觀測到信用端“真實數據”的邊際改善,屆時基本面下修預期或將得以扭轉。且若1月商譽問題集中暴露,這將為節後預留更大的彈性空間。

表1:近期政策天平逐漸向“穩增長”傾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