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行——把心從染汙當中解放出來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 我心怡悅

於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 住平等舍

問題1

聽眾:我們對花的這種欣賞、喜歡,從《五蘊論》角度來講,是否也是一種染汙?是否也是以生苦為業?

宗宙法師:首先,不是染汙為業。為什麽呢?如果花本身就是染汙性的,那麽佛陀不應該讓大家去供養他這個東西。如果它本身就具有染汙,也就是說,如果供花這件事情是染汙的,佛不應該讓我們去做染汙的事情,這是理由。

但是會不會有些人因為花而染汙?肯定會。所以,所謂的修行,就是要把心從染汙當中解放出來,這稱之為修行。

在佛教的修行的系統裡面,剛才說的這個道理可以遍及所有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直接就是被佛禁止的,比如財色。財,是被直接斷除的,修行人不能去貪財,出家人不能去做買賣、賺錢,去貪這些錢。因為一旦你拿到錢了,就容易貪著。還有,對世間這些享受的東西,比如對異性,佛教是禁止出家的修行者去和異性進行一些家庭的生活的,這是直接遮止的。

像這些,和花不一樣。花,剛才你提的擔憂是什麽呢?就是通常我們對花會貪著,比如說喜歡聞一聞、喜歡戴在頭上。當然出家人沒頭髮,戴不上去。通常而言,在古代,花是一種裝飾品,戴在女士們的頭上作為一種漂亮的裝飾。所以喜歡花的時候,通常也會帶來這種貪染之心。

但是,如果我們要把它稱之為“道”,供花,它本身和這種貪是相違背的。為什麽這樣說呢?當我們把一束花買回來據為己有,而不去供,也不去送給別人的時候,通常都是容易接著就生起貪著。但是,供是怎麽回事呢?供就是送出去了,雖然是送給佛像,但這是“離開”的一種想法。供,肯定是給別人,布施也是給別人,送給爸爸媽媽,送給乞丐……這一送,把貪的這個東西就分離出來了。送的過程並沒有把花變得難看,但是把你的心變清淨了。

所以,供花本身就是舍除你對花的貪著的一種方式。

問題2

聽眾:佛教講的一些概念,關於三界、輪回、業果等等,這些問題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可以證明的,在有學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師兄們也是半信半疑。

我一直認為,只有像佛陀那樣大徹大悟、證道的人,才能對三界和輪回、業果這樣的問題不存在絲毫的疑惑。反過來說,沒有證道的這些普通人,雖然可能對佛法道理很深信,但是我覺得他們內心的深處還是有疑惑存在的。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觀點是對還是錯。

宗宙法師:這個觀點呢,我提個問題,可能你容易明白。提問不是為了把你問倒,是為了讓你參考。比如說你現在讀大四,就要畢業了,你是應該先畢業之後,才具備了畢業的能力和水準,還是你先把畢業的水準和能力具備了,經過考核,然後才畢業?

聽眾:肯定是先具備能力,然後才畢業。

宗宙法師:對,你剛才的問題是說,佛大徹大悟了,只有像佛一樣大徹大悟的人,才能大徹大悟,那麽成佛之前他不是大徹大悟的人,那他是怎麽大徹大悟的?

聽眾:我覺得他證悟前是有疑惑存在。

宗宙法師:他原來有疑惑,但是透過修行把疑惑徹底地斷除,他徹底地明白了,這時候,大家把他稱之為大徹大悟的人。這大徹大悟的人,也是從一點一點的小悟不斷走上去的。這是佛教的一個特質:沒有天生的一個救世主,也沒有個天生的教主,佛是透過對真理的不斷的探究而證悟的。也就是說,佛在沒有成佛之前是需要老師的,他的老師證悟了,然後把證悟的道理告訴他;他聽了以後去修行、實踐,然後他也證悟了;然後他把他證悟的東西,又告訴沒有證悟的人,是這樣一個過程。

聽眾:師父,我聽明白了。您的意思就是說,就是像我們現在還沒有畢業的人,心裡有疑惑是正常的。

宗宙法師對,有疑惑本身不能界定為絕對是壞事。為什麽呢?沒有疑惑的人有兩種,這個你們在座如果有做老師的也知道,一種是很聰明的人,他對這個問題已經徹底地了解,當然沒有疑惑;還有一種,可能是很笨的人,他根本就連疑惑都產生不了,他對這個根本就搞不懂,看了一點都不明白,哪有什麽疑惑?沒有疑惑,因為沒有了解。

比如我們看了這個花,我們會研究,它到底能放幾天呢?存著這個疑惑,我去研究,比如我去上百度去查這個花能放多久。後來發現,哦,能放七天,這下我明白了。“我明白”這個結果是從哪兒來的?我搞不清楚它可以放幾天,我去查,想要知道這真理是怎麽回事,然後我搞清楚了。

所以我覺得,這種疑惑是求知欲,是需要的。像我們現在正在修行的人,有疑惑的,那就是有兩種疑惑,一種是有道理的,一種是沒道理的。不管是有道理的還是沒道理的疑,都得透過學習、研究和實踐,才能夠排除。排除之後,就不會再疑了。

願每一個看到的人

都內心充滿祥和、安樂、慈愛、光明,

直至永遠。

微信號:Wanshanxuef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