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讓智能化變成低能化

我的朋友陳老師,他住的小區,喜提了智能化門禁。

門禁可以直接通過手機APP或者藍牙打開,坐在沙發上動動手指就可以開門禁,聽上去就很高大上,瞬間就有了高檔小區的既視感。

可是問題來了,智能化設備開通,傳統的門禁開鎖按鈕卻常常罷工。

好幾次快遞小哥按樓下門鈴,用手動開鎖死活不靈,無奈只好下樓去拿快遞。

還有一次,一個朋友來家裡做客,賓主盡歡之後,朋友告辭下樓。不到三分鐘,敲門聲又起,朋友去而複返,“你家樓下大門打不開,求開門……”

不過最苦的,還是小區裡不熟悉手機操作的老人,據說被鎖在自己大樓外吃癟,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

智能化社區,有時變成了一個笑話。

編輯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讓記者到別的小區去摸摸底,發現這樣“智能反被智能誤”的小區,並不是個例。比如徐匯有一個小區,為了防止電動車失竊,給非機動車庫配備了一個相當高級的人臉識別系統。然後冬天到了,業主回來要進個車庫,那要在寒風當中一頓忙活,摘頭盔、脫帽子……下雨的時候還要脫雨衣,抖得渾身上下都是水,否則門禁不認啊。

Q:“那除了人臉識別之外,門禁用別的方法能開嗎?”

A:“可以啊,可以在電瓶車上配一個藍牙識別裝置。”

Q:“太好了,那他們為什麽不用呢?”

A:“因為那個裝置,特別巨大特別沉。”

智能化是個好東西,因為智能化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以人為本,無論是網絡、大數據、物聯網還是人工智能,各種技術的賦能,歸根到底是能夠能動地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不是打著智能的幌子,來給人設置障礙。

所以,智能化社區是個好東西,但前提是為了能動地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更簡單地講,就是讓居民更加方便。而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為了智能而智能,安上了一道高科技,而讓居民的生活反而退化了一個世紀。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希望,智能化社區的推進,需要遵循兩個標準。

首先是智能化設備一定要成熟,要靠譜。這裡一個是指技術要靠譜,比如要把傳統門鎖換成指紋識別的,請不要像某些部門的打卡機那樣三天兩頭讀不出指紋。想用人臉識別系統的,別沒事兒就翻臉不認人。還有一個是指設計要靠譜,比如還是那個刷臉進車庫的小區,智能門禁需要綁定手機,業主平時上個班開個會,家裡一有人按門禁電話就響,不勝其煩。

然後是要留好備份手段,兼顧各方面的需求。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轉智能化的,手機操控難免會碰到手機沒電沒帶的時候,更別說許多老人根本玩不轉智能化的設備。一個朋友給爸媽網購了個手機,投放在小區門口智能化的快遞箱裡,但是老兩口研究了半天楞是沒取出來。除了智能化之外,留把鑰匙,留個密碼,留個按鈕,會方便很多人,方便很多時候。

城市發展有速度也要有溫度,智慧城市不能光有科技的冰冷感,還要有普適於所有人的關懷。所以智能化的推進,絕不是搞點新潮玩意兒的小聰明,而是要有真正讓群眾生活更美好的大智慧。

以人為本始終應該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科技不是用來替代人,而是為了服務於人,否則,智能化只會變成低能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