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測查,吃藥時應該怎樣喝水?

曾人牛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吃藥這事兒,看似稀鬆平常,但實際上,也是有技術含量的。不同的藥物,因成分或劑型的不同,就需要講究服法,喝水就是其中之一。是選擇乾吞,還是用溫水送服,其藥效發揮會有不同,有些藥物,則需要通過服藥後喝水來配合治療。另一方面,有些藥物會對食管或胃黏膜產生刺激,就需要服用時立即飲水。常見的藥物種類中,哪些是需要服用時喝水的?飲水量多少才合適?帶著疑問參加測查,學點服藥技術吧。


問題 以下有關服藥與喝水的說法,您認為哪一項是靠譜的?

備選答案

A熱水有助於藥物吸收,吃藥時喝水,溫度越高越好

B服片劑要多喝點水,吃膠囊最好不喝水

C服抗生素和利膽葯要盡量少喝水,以免影響藥物有效濃度

D抗酸葯等要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飲水



正確答案 D抗酸葯等要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飲水



答案解釋

服藥喝水,首先是對水質的要求,通常是不用真的礦泉水,以防其中的礦物質影響吸收或排泄;也不用茶水、牛奶、果汁,服藥飲水指的是溫開水,溫度為50度左右。水溫過高,對助消化的酶類、活菌製劑、疫苗糖丸等,可產生凝固變性或成分受影響,對維生素類,水溫過高會破壞結構,影響效果。

服藥時的飲水量,通常片劑要求150毫升到200毫升送服;膠囊需要300毫升,對咀嚼片或口崩片等,則不能喝水。有些種類的藥物是需要通過飲水來配合治療的,比如部分抗生素,特別是喹諾酮類、磺胺類等,需要通過大量飲水,來稀釋尿液中的濃度,加速排泄;抗痛風或降尿酸的藥物,也需要服後大量飲水,以防止尿酸排泄過程中形成結石;利膽葯,會引起膽汁分泌,大量飲水可以避免膽汁過度分泌引起的腹瀉或脫水;某些藥物,比如茶鹼類、阿托品等,可引起口乾,需要通過飲水來減輕不良反應;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比如丙吡胺、普魯卡因胺等,服用後應多喝水,加快藥物的吸收;緩瀉劑,比如纖維素、聚乙二醇等,服用後也要大量喝水,否則可能導致便秘或腸梗阻。

服用某些藥物的飲水量,需要特別在意,嚴格按說明來飲水。腹瀉時用的口服補液鹽,每袋要加200毫升到1000毫升水,以防止發生電解質紊亂;抗酸葯或腸道黏膜吸附劑,也需要按用量和說明書得標註的水量服用,不能過多或過少。

服藥後的飲水時間,也是需要注意的細節,通常,應引起特別關注的是2類。胃黏膜保護劑,在用藥1小時內,盡量不喝水,以讓藥物更好停留並發揮作用;止咳劑,尤其是止咳糖漿,在服用後15分鐘內不要喝水,這樣,可讓藥物黏附在咽部,更好發揮藥效。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