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藥喝水也有講究?細數那些日常中容易忽略的事

除了湯藥,幾乎各種劑型的口服藥都要喝水幫它一把。然而該喝多少水呢?不同的葯稍有一些不同的講究。服有些葯的時候宜盡量少喝水以保證其藥效,有些葯則服用之後多喝些水。這個「多」與「少」到底是多少才合適呢?

五類葯須多喝水

  • 對食道產生刺激的藥物

有些藥物對食道會產生刺激,如治療骨質疏鬆的阿侖膦酸鈉,由於它有比較明顯的刺激上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應用一滿杯白水送服,並且在服藥後至少30分鐘之內避免躺臥,以免造成食管炎、食管潰瘍或食管糜爛等。可能造成藥源性食管損傷的藥物很多,除了阿侖膦酸鈉外,還有四環素、土霉素、克拉黴素、克林黴素、替硝唑等抗生素以及硫酸亞鐵、對乙醯氨基酚等葯,這些藥物在服用時,都要多喝水。一般建議,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尤其對於食管運動力減弱的老年人,更應多喝水。

  • 會引起排汗或排尿的藥物

感冒發燒服用解熱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時,應多喝水。因為發燒患者在服藥退燒時會出大量的汗,有可能導致水和電解質失衡,這時補水就十分重要。服用茶鹼、氨茶鹼、二羥丙茶鹼等平喘葯時,也應該多喝水。這類葯會引起口乾、發熱或多尿的副作用,補充水分是必要的。其他例如治療發熱的葛根芩連丸、治療腹瀉的復方黃連素片等藥物也應多喝水,以減少發熱、腹瀉時失水帶來的不良影響。此類藥物用200~250毫升水送服。

  • 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風險的藥物

有些藥物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風險。服用磺胺甲惡唑、柳氮磺胺吡啶等磺胺類藥物,以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時,也應該多喝水。因為這些藥物主要以原形經腎臟排泄,容易在腎小管、腎盂、輸尿管、膀胱等處形成結石(晶體鹽類物質),多喝水可以降低尿液中原形藥物濃度,減少形成結晶的可能性。此類藥物用200~250毫升水送服,服藥期間持續多喝水。

  • 膠囊類藥物

膠囊類藥物易粘在食管上。膠囊或軟膠囊主要是以食用明膠為材料,這種物質在遇水或遇熱的條件下會出現結構變化,表現為膠囊變軟發黏。所以,膠囊或軟膠囊類藥物在服用時也應多喝水,避免藥物與食管黏膜發生粘連。一般建議,此類藥物用150~200毫升溫涼水服用。

  • 傳統中藥顆粒劑

傳統中藥顆粒劑應多喝水沖服。現在的很多中成藥都是顆粒劑,顆粒劑的服用方法是「開水沖服」,用開水沖泡成一碗中藥湯劑再服用。這時沖泡成多少的量合適呢?有些人喜歡沖得很稀,有些人則習慣沖得很濃。實際上,根據傳統中藥湯劑的用量,一般建議沖成150~200毫升的湯劑服用為好。

三類藥物少喝水

有些藥物的起效方式特殊,用藥時要少喝水,比如以下3類藥物。

  • 胃黏膜保護劑

如硫糖鋁、氫氧化鋁凝膠等。此類藥物的起效方式是在酸性環境中與胃內滲出蛋白質結合成凝膠狀物覆蓋於胃黏膜表面,阻止酸性離子彌散。所以,保證此類藥物在胃黏膜上的良好覆蓋非常重要,而無論是進食,還是大量喝水均會影響這個起效過程。建議在餐前1小時或睡前服用,服藥期間應少喝水。

  • 緩解腹瀉的藥物

如蒙脫石散,是通過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毒素的固定、抑製作用,以及對消化道黏膜的覆蓋保護能力而起效,所以也應該少喝水。說明書要求1袋蒙脫石散(3克)應「倒入半杯溫開水(約50毫升)中混勻快速服完」。此類藥物應該用少量水送服,服藥後一段時間(30~60分鐘)之內也應該少喝水。

  • 中藥糖漿劑

中藥糖漿劑在製劑過程中加入了蜂蜜,大多具有潤喉止癢的作用,給人清涼舒適的感覺。有學者認為,中藥糖漿劑在治療咽痛、保護咽喉黏膜時,覆蓋在黏膜表面有助於直接發揮療效,類似於含片的作用方式。服用中藥糖漿劑時應少喝水。不過,中藥糖漿劑主要還是通過內服吸收起效,黏膜表面的直接作用是次要的,所以一般建議,在服用中藥糖漿劑時,可以喝少量的水。

服藥水溫的講究

一般主張用涼水送服藥物,這主要為了避免某些藥物在熱水環境中分解失效。正常人體口腔溫度在36.2℃~37.2℃,低於這個溫度為「涼水」,接近這個溫度為「溫水」,高於這個溫度為「熱水」。人體口腔的耐熱溫度是50℃~60℃,所以,高於60℃的水會讓人覺得「燙」。會被水溫影響藥效的常見藥物如下:

  • 活菌製劑

根據說明書要求,活菌製劑要冷藏保存,用涼水或溫水(<37℃)沖服。因此,活菌製劑最好用涼水沖服。

  • 軟膠囊劑

軟膠囊是一種特殊劑型,一般需要在「陰涼、乾燥處」保存,藥典要求的存放溫度是8℃~20℃,這種環境最利於軟膠囊的穩定。溫度過高會導致軟膠囊之間發生粘連,影響膠囊穩定性和藥物釋放。所以,軟膠囊劑適合用溫涼水送服,熱水送服會增加膠囊外殼的黏性,使其容易與食道黏膜發生粘連從而造成食道損傷。

  • 維生素C

影響維生素C氧化分解的因素很多,溫度、光照、空氣暴露等都是。維生素C在40℃以上的熱水裡就會氧化分解,因此維生素C泡騰片應該用涼水沖泡。乾燥的維生素C在80℃以上才會出現大量的氧化分解,因此口服的維生素C片劑不必過多在意水溫。

  • 消化酶類

文獻報導,含糖胃蛋白酶遇熱不穩定,在70℃以上時容易分解失效。不過,對於一般送葯的溫水則不必過多擔心,即便用40℃~60℃的熱水送服,對藥物的影響程度也不大。

服藥不宜用礦泉水、茶水、牛奶

水質的不同也會對藥效產生不同的影響。對於絕大多數藥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而礦泉水、茶和牛奶則不宜用來服藥。

  • 礦泉水

礦泉水中存在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說明書上註明,四環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製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 茶水

茶水內含有大量的鞣質,容易和藥品中的蛋白質、生物鹼、金屬離子等發生相互作用,降低療效。例如含鐵的補血藥,鞣質和鐵結合會產生沉澱,阻礙鐵的吸收。含蛋白質的消化酶類製劑,也會與鞣質結合而降低藥效。此外,茶葉中的咖啡因對鎮靜安神類藥品有對抗作用,也會降低藥效。

  • 牛奶

用牛奶送服藥物會降低藥效。因為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類物質,如鈣、磷、鐵、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脂肪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容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或難溶性鹽類,使藥物難以吸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