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病了 吃藥怎麼喝水也有講究!

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與藥物「打交道」。在我們吃口服藥時,需要用水送服,使藥物更為順利進入胃部,從而被吸收到達全身各器官組織發揮作用,但是吃藥時用什麼水喝,大有講究。

有些人喜歡用50℃~60℃以上的熱水服藥,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有的人喜歡多喝水;還有的人甚至不用水就將藥片咽下。殊不知,服藥喝多少水,可不能以個人喜好而決定。因為服用不同藥物,所需要的水量和水溫也有所不同,喝水不當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一般都主張用涼水送服藥物,這主要為了避免某些藥物在熱水環境中分解失效。正常人體口腔溫度在36.2℃~37.2℃,低於這個溫度為「涼水」,接近這個溫度為「溫水」,高於這個溫度為「熱水」。人體口腔的耐熱溫度是50℃~60℃,所以,高於60℃的水會讓人覺得「燙」。

會被水溫影響藥效的常見藥物如下:

活菌製劑

根據說明書要求,活菌製劑要冷藏保存,用涼水或溫水(<37℃)沖服。因此,活菌製劑最好用涼水沖服。

軟膠囊劑

軟膠囊是一種特殊劑型,一般需要在「陰涼、乾燥處」保存。藥典要求的存放溫度是8℃~20℃,這種環境最利於軟膠囊的穩定。溫度過高會導致軟膠囊之間發生粘連,影響膠囊穩定性和藥物釋放。所以,軟膠囊劑適合用溫涼水送服,熱水送服會增加膠囊外殼的黏性,使其容易與食道黏膜發生粘連從而造成食道損傷。

維生素C

影響維生素C氧化分解的因素很多,溫度、光照、空氣暴露等都是。維生素C在40℃以上的熱水裡就會氧化分解,因此維生素C泡騰片應該用涼水沖泡。乾燥的維生素C在80℃以上才會出現大量的氧化分解,因此口服的維生素C片劑不必過多在意水溫。

消化酶類

文獻報導,含糖胃蛋白酶遇熱不穩定,在70℃以上時容易分解失效。不過,對於一般送葯的溫水則不必過多擔心,即便用40℃~60℃的熱水送服,對藥物的影響程度也不大。

此外,口服化學葯時一般應選溫開水,不要選用茶水、果汁、牛奶、礦泉水等含有化學成分的「水」,以此避免與藥物發生禁忌反應。

口服中成藥時,根據中醫理論選擇合適的「水」送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用淡鹽水送服六味地黃丸,因淡鹽水味鹹,可引葯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子。

作者:朱翠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握住科學鑰匙,打開科學之門

合作及投稿事宜請聯繫:kxylydt@news.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