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轉型數量激增 迷你基金轉型提振規模依舊難

紅刊財經 曹井雪

編輯/張桔

年初迄今,內地已有多隻公募基金轉型。根據Wind數據,將各類份額合並統計,截至8月27日收盤,年內已經有134隻基金完成轉型。

同時,《紅周刊》記者統計發現,自2005年7月內地公募市場上首次基金轉型成功以來,成功轉型的基金數量合計共有615隻,其中今年轉型基金的數量佔比就達到了約20%。

保本基金掀起轉型潮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公募基金轉型的數量就呈現了猛增的趨勢。2018年全年,內地總共有166隻基金完成轉型,數量較2017年增長了133.8%;而今年以來,基金轉型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的118隻。

根據《紅周刊》記者統計,在今年轉型的基金中,除了債基的定期開放時限改變外,保本基金轉型的數量最多,總共達到了38隻。究其原因,這主要源於去年4月發布的資管新規,新規要求打破剛兌,並明確保本基金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此後,保本基金就掀起了轉型潮。

迄今,市場上已經有140隻保本基金完成了轉型;目前,市場上還未轉型的保本基金只剩下了匯添富保鑫保本、建信安心保本以及銀華保本增值3隻,而其中銀華保本增值已經準備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該基金轉型有關事項的議案。

而記者觀察發現,雖然保本基金轉型後的歸宿不一,但絕大多數保本基金都選擇轉型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其次是轉型為債券型基金。據了解,保本基金通常採用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運作,因此,中低風險的靈活配置型基金成為了基金經理的首選。

此外,從年內基金轉型結果來看,債券型基金也成為了大多數基金轉型的選擇。據《紅周刊》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9隻基金選擇轉型為債券型基金。對此,諾亞正行公募研究中心研究經理李懿哲對記者表示:“剛兌打破之後,債基這類低風險產品會愈發受到投資者們的關注。”

權益類基金轉型為保規模?

在保本基金和債券型基金轉型佔主導的情況下,市場上也有不少混合型基金轉型的案例。今年以來,如果將各類份額合並統計,轉型的混合型基金共有12隻,它們轉型的方向有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總得來看,混合型基金轉型後投資標的更加明晰確鑿,例如轉型成為主題型股票基金、指數增強型股票基金和主題型債券基金。

此外,《紅周刊》記者發現,混合型基金轉型很可能也是出於保規模的需要。例如,迷你基金長安鑫恆回報和長安鑫垚主題混合均轉型成為了債券型基金。

通常情況下,相對於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風險等級較高。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基金經理未能踩準市場機會,便造成了基金收益頗為尷尬,規模越發迷你。以長安鑫恆回報為例,該基金2017年7月27日成立至今年5月10日轉型前,僅取得了2.16%的收益率,收益水準在1477隻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1293位,而轉型前最後一個報告期末,該基金的規模也僅有1305萬元。

不過轉型也並非迷你基金的救命良藥。在長安新恆回報成為轉型為長安泓源純債後,並沒有快速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進一步縮水至639萬元。

之所以權益類基金會有轉型債基金的趨勢,或許背後真正的原因還是出於降低投資的風險屬性的考慮。《紅周刊》記者綜合採訪獲悉,由於股票市場相對起伏波動較大,機構投資者對低風險產品的需求增大,債券市場仍具備上升空間,因此這種選擇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此外,《紅周刊》記者注意到有趣的一點,甚至有還沒獲批成立的基金就已經在繈褓轉運站型了,例如某隻本來要投資於印度市場的QDII產品,其或許是被已經成立的印度QDII的不濟表現嚇怕了,於是選擇未出生就轉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