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批投資人圍聚上海銀行?阜興系私募跑路發酵

  “阜興系”實控人跑路、旗下私募違約的事件如今還在發酵,甚至愈演愈烈。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今日上午,大批涉事投資者前往上海銀行(“阜興系”私募基金產品託管行之一)意圖維權。

  維權投資者聚集託管行,上海銀行緊急回應

  7月24日上午,有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爆料,大批維權投資者身著統一服裝,聚集在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門口。當記者趕往事發地點時,維權人群已經散去,只剩少數涉事投資者。

  一位投資者對記者說,他們是購買了“阜興系”私募基金產品,在部分產品到期未拿到本息後,一些投資人開始向警察機構報案,但警察機構稱無法立案;隨後,投資人赴基金業協會處請求維權,基金業協會在當日發出公告稱託管行應“共同承擔受託責任”,並召開投資人大會;然後該部分投資人到現場一起向涉事產品的託管行討要說法。

  6月底,上海一起母公司資產達350億元的私募跑路事件在私募圈炸響一顆巨雷。

  上海阜興實業實控人失聯,集團旗下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鬱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財行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產品陸續違約、無法兌付。此次維權投資者也均因此事而起,據一些投資者透露,未來幾日他們還將前往部分相關託管行交涉。

  幾乎在集體維權事件發生的同時,一則“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的資訊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引起各方關注。

  

  對此,上海銀行緊急回應稱:

  今日,我行發現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散布關於“上海銀行270億理財基金,100萬起購,血本無歸”的資訊,並被廣泛傳播。該資訊為謠言,嚴重損害了我行聲譽。我行已向警察機構正式報案,並將追究謠言散布者的法律責任。

  該謠言所涉“理財基金”非我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非我行代為銷售的理財產品,而是阜興集團旗下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我行只是上海多家託管銀行之一。

  前期,投資者已通過多種方式向監管機構、警察機構、行業協會等表達維權訴求。近日,投資者提出託管銀行應履行“召開持有人大會”、“開展資產保全”等超出託管銀行法定職責範圍的訴求,我行已通過多種管道和方式向投資者進行解釋,但部分投資者仍然採用了非理性的維權行為。

  “這個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尤其是現在資管新規正倡導打破剛兌。這個事情會影響以後我們託管業務的走向,這塊非標準化資產的業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到底還要不要做了?”一名非涉事大型銀行託管部人士告訴記者。

  “阜興系”私募已被中基協點名

  “阜興系”私募東窗事發始於6月底,相關公司私募產品出現兌付預期,私募實控人失聯。

  7月13日,中基協在官網發布了《關於上海意隆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風險事件的公告》。公告稱,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鬱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財行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失聯以來,相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經營中斷,嚴重擾亂了私募基金行業秩序,給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重大影響。

  協會表示,已經要求相關備案私募基金的託管銀行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約的約定,切實履行託管人職責,建立應急工作機制,統一登記相關私募基金投資者情況,做好投資者接待工作。託管銀行已經采取臨時止付、凍結账戶等措施,以維護好基金账戶資金安全。

  協會還提醒,備案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可以按照託管銀行公布的方式進行登記,提供基金合約、劃款憑證、身份證明等材料資訊。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正常履行職責的情況下,託管銀行要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約的約定,切實履行共同受託職責,通過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和保全基金財產等措施,盡最大可能維護投資者權益。同時,協會也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和高級管理人員盡快回崗配合工作,穩妥處置相關風險,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協會還公布了相關託管行的聯繫方式。

  券商中國記者調查發現,從股權關係看,這4家私募機構均屬“阜興系”,實控人都是上海阜興實業集團。據統計,這4家“阜興系”私募旗下產品數量總計已達159隻。有消息稱,涉事私募基金產品金額超過200億元。

  中基協會官網顯示,這些產品的託管金融機構大多為銀行,包括上海銀行、光大銀行、恆豐銀行等,其中,上海銀行託管的產品數量不在少數。以意隆財富為例,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其旗下的21隻產品中,就有14只是上海銀行託管,5只為恆豐銀行託管,2只為光大銀行託管。據了解,在與涉事私募機構合作時,銀行基本都只存在託管關係。

  銀行託管账戶只剩小部分資金,涉事私募已經沒人了

  既然涉事私募產品在銀行的託管账戶已經采取臨時止付、凍結账戶,账戶裡究竟還剩多少錢?這恐怕是廣大投資者和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情況恐怕並不樂觀。

  券商中國記者採訪多家託管銀行,有三家銀行明確表示,截至目前,已經完全凍結了相關基金的託管账戶,對相關账戶內全部資金停止辦理現金支付和資金轉出。

  “但其實現在账上資金沒剩多少了,因為從基金發起之前,很多項目就已經到位了。基金發起成立之後,為了正常的付息,這些資金也必須都投出去。我不知道其他銀行的情況,我們行账戶裡的資金剩下小部分。”其中一名託管行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據了解,該行的涉事私募基金託管金額超過百億。

  事件究竟進展如何?記者聯繫涉事私募之一意隆財富,公司總裁余亮的電話已經無法撥通,意隆浙江公司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意隆正配合協助警察機構,但經偵尚未立案,上海證監局已經立案調查了。

  券商中國記者今日下午趕往意隆財富曾經的辦公地址——上海東亞銀行大廈7樓,原先的辦公場所已經大門緊閉,公司的LOGO也不見蹤影。電梯口的指示牌上,“701”和“上海意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標識已被人為抹去。

  一位在對門公司上班的員工向記者表示,意隆財富在數周前就已被相關部門查封。“聽說關聯公司也都被查封了,這裡辦公室一夜之間就沒人了。”

  中基協曾明確表態

  “阜興系”私募違約事件持續發酵,託管行的權責邊界究竟在哪裡?在私募產品違約出現後,這成為值得行業探討的新課題。

  中基協要求託管銀行按照《基金法》和基金合約,履行“共同受託”職責,應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會議,並保全基金財產。

  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某託管行與私募基金的託管合約樣本顯示,託管行的義務共有十五條:

  1、根據本合約約定,安全保管基金財產,但對於已劃轉出託管账戶的基金財產,不對處於託管人實際控制之外的資產承擔保管責任;

  2、具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配備足夠的、合格專職人員,負責基金財產託管事宜;

  3、對所託管的不同基金財產分別設定账戶,確保基金財產的完整與獨立;

  4、除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和基金合約的約定外,不得為私募基金託管人及任何第三人謀取利益,不得委託第三人託管基金財產;

  5、按規定開立和注銷私募基金財產的託管資金账戶、證券账戶、期貨账戶等投資所需账戶;

  6、覆核私募基金份額淨值;

  7、辦理與基金託管業務有關的資訊披露事項;

  8、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基金合約約定覆核私募基金管理人編制的私募基金定期報告,並定期出具書面意見;

  9、按照基金合約約定,根據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其授權人的資金劃撥指令,及時辦理清算、交割事宜;

  10、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妥善保存私募基金管理業務活動有關合約、協定、憑證等檔案資料;

  11、公平對待所託管的不同基金財產,不得從事任何有損基金財產及其他當事人利益的活動;

  12、保守商業秘密,除法律法規規定和基金合約約定外,不得向他人泄露本基金的有關資訊;

  13、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保存期限,保存私募基金投資業務活動的全部會計資料,並妥善保存有關的合約、交易記錄及其他相關資料;

  14、監督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運作,發現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指令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基金合約約定的,應當拒絕執行,立即通知私募基金管理人;發現私募基金管理人依據交易程式已經生效的投資指令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基金合約約定的,應當立即通知私募基金管理人。但託管人對於委託資產進入其他資管計劃(或委貸銀行委貸账戶、或合夥企業等)後的流向及其後的任何資金運用及投資均不承擔監管職責。

  15、按照私募基金合約約定製作相關账冊並與基金管理人核對。

  有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基金法》和合約條款,對於已劃轉出託管账戶的基金財產,託管行不對處於託管人實際控制之外的資產承擔保管責任;對於委託資產進入其他資管計劃(或委貸銀行委貸账戶、或合夥企業等)後的流向及其後的任何資金運用及投資均不承擔監管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私募基金通常分為三類:證券類、股權類和其他類,相對而言,證券類私募產品由於是通過證券類账戶交易,資金流可以實現閉環,即使淨值出現較大虧損,卻不至於血本無歸。而股權、其他類私募資金投資非標產品,資金從託管账戶劃出後託管方很難監督其底層資產。近期連續發生問題的私募基金基本都屬於後者。

  受害投資者仍在等待結果

  “阜興系”私募違約事件涉及金額巨大,而浙江和上海是受害投資者最為集中的區域。據知情人士透露,僅浙江省義烏市購買意隆產品的客戶就達365名,涉事金額10.8億元。

  王強(化名)已經60多歲,是當地一名退休教師,由於聽信推薦,去年12月和今年5月,他兩次買入了意隆財富的私募基金產品,買入金額分別為300萬和150萬元。

  王強向記者表示,自己購買的都是意隆的兩年期私募產品,產品類固收,約定的年化利息超過11%,其他有一年期的產品收益率是10%左右。

  “阜興和小商品市場有合作,銷售也一直說產品是安全的,否則我也不會買。義烏有很多投資者都買了,不少都是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很多是養老金,有些還拿了房子去抵押貸款。”說到這些,王強有些哽咽。“聽說這公司的人都跑路了,希望政府能幫幫我們,現在我是血本無歸,養老的錢都沒有了。”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