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明博:不要坐在黑暗裡

作者丨馬明博

首發丨騰訊佛學

01

黑暗是無明,光明是覺照

回到禪院時,天色已暗。房間裡黑著燈,“戒嗔——”賢友喊了一聲。“嗯”,戒嗔懶洋洋地回應。我問:“你睡醒啦?怎麽不開燈啊?”

“懶得動。”

房間裡很暗。我摸到牆上的開關,找開頭。戒嗔背靠床頭,眼睛受到光的刺激,趕緊抬起手擋在眼前。

“不要坐在黑暗裡。伸手開燈費多大事兒?”

“我坐在黑暗裡不礙你們的事啊!再說,不開燈還省電呢。”

黑暗代表著無明;在佛法中,光明代表著覺照。“燈”與“光明”,在佛經中富有象徵意味!

佛經記載,授記釋迦牟尼將來成佛的是“燃燈佛”。

在《八十八佛懺悔文》中,許多佛號中都自帶光明,如“普光佛”、“普明佛”、“慧炬照佛”、“不動智光佛”、“觀世燈佛”等。

《行願品》中,普賢菩薩發願:“於暗夜中,為作光明。”

禪門典籍《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則以燈為名。

在佛門法事中,“燃燈”是為了放出光明,“傳燈”是為了傳遞光明。

覺醒的諸佛菩薩,都是點亮心燈、煥發出自性光明的人,在佛經中,他們被譽為“世間燈”、“人海燈”。在茫茫人海中,他們猶如行走的燈盞,走到哪兒就照亮哪兒,照亮了黑暗中的眼睛,驅散了眾生對無明黑暗的恐懼。

西方淨土世界的阿彌陀佛,還有一個名字:“無量光佛”。他放出的光明,能照耀到每一個眾生。

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有哪些呢?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有詳盡地解釋:“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在佛門,燈與光明,也是一種供養。

如《普賢行願品》中提到的“廣修供養”,“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佛菩薩放出光明,只為照破眾生的無明;眾生點亮燈盞,可照破黑暗,也可用以供養三寶。每盞燈都是有心的;於是燈燈相照,傳燈無盡。

我對戒嗔說:“植物都朝著有光的地方生長,人的身心也需要光明。打開燈,房間裡一片光明,也是你的福報!”

他不以為然,“房間的燈又不是供在佛前的,就算開燈,能有什麽福報?”

在《超日月三昧經》中,佛陀說,燃燈供佛,福報無量;給父母、僧眾、修行者提供燈盞,福報無量;在夜晚點亮燈盞,同樣福報無量。

黑暗中的燈盞,用於照明,是自利;在漆黑的夜晚,燈光傳遞到室外,也能利他,照亮行人的眼睛,溫暖他的心,讓他生起安全感。

02

普賢菩薩的燈

“大光明山”,是峨眉山的另一個名字。山中著名的四大奇觀:日出、雲海、佛光、聖燈。晨有日出、晝有佛光、夜有聖燈,與光明有關的,多達三個。

在金頂看日出,極為浩瀚壯闊。雲海茫茫,天開一線,地平線上出現了三兩朵鑲金邊的彩雲,漸漸地吐出一點紫紅,慢慢上升,紫紅、桔紅、金紅,突然一個跳躍,一輪紅日放出萬道金光……

金頂的佛光,又名“攝身光”、“峨眉寶光”,多於夏日午後出現。晴日,雲海,人站在攝身岩上俯身下望,對面雲層中突然幻現出一個巨大的七彩光環,光環中央映出身影。人在岩上舉手揮手,光中的影子也舉手揮手。更神奇的是,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時同地看佛光,每個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

佛門說,佛光是普賢菩薩頭頂放射出來的光芒。宋代詩人范成大看到金頂佛光後,以詩記事:“我與化中人共住,鏡光覿面交相呈;試向石台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天氣學家認為,佛光是自然的光學現象,是強烈的陽光照射在雲霧表面形成的衍射現象。“佛光”是比較罕見的,需要陽光、地形和雲海等眾多條件同時具足。

峨眉聖燈更為罕見。無月的午夜,從金頂看四周,黑黝黝的山谷中,突然出現了一點、兩點晶瑩閃耀的光團;不一會兒,光團越來越多,仿佛有千點萬點。光團像一盞盞燈,慢慢地升起來,忽上忽下。古人把這一奇觀稱為“萬盞明燈朝普賢”。

“峨眉四大奇觀,我們只看到了雲海。你們說,是不是挺遺憾的?菩薩啊,你怎麽不照顧照顧我們呢?”戒嗔像個願望沒得到滿足的孩子。

“戒嗔,要不再多住幾天?”賢友認真地說。

“那還真不行。不瞞你們,其實,菩薩還是蠻照顧的,我來朝山還真朝出了好事。下午接了個電話,有筆生意找上門來,我明天要趕回去。”戒嗔說著,喜滋滋地笑了,“《西遊記》裡豬八戒怎麽說的?知道嗎?出門走走,就有三分財氣隨身。困難就是困在家裡事事難,出路就是出門走走就有路。”

在佛法的世界裡,峨眉山作為大光明山,就像矗立在海邊的燈塔,它的燈盞,不是為哪艘特定的船點亮的,對於迷航的船來說,這燈塔放出的不僅是光明,更是溫馨、善意,甚至是心靈的依怙!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猶如十盞明燈。來峨眉山朝聖,即使有幸看到佛光與聖燈,也無法帶走;心中常念“十大行願”,無論是不是身在峨眉,普賢菩薩的燈都會照亮你腳下的路,引領你從黑暗走向光明。

03

從黑暗走向光明

《雜阿含經》記載,波斯匿王來祇園精舍向佛陀請法,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從黑暗到黑暗的人、從黑暗到光明的人、從光明到黑暗的人、從光明到光明的人。”

如果一個人出身卑賤,生活貧困,做惡事、說惡語、懷惡心;他死後,將會投生到壞的去處。這就是從黑暗到黑暗的人!

如果一個人出身卑賤,生活貧困,做善事、說善語、懷善心;他死後,將會投生到好的去處。這就是從黑暗到光明的人!

如果一個人出身高貴,生活富裕而幸福,做惡事、說惡語、懷惡心;他死後,將會投生到壞的去處!這就是從光明到黑暗的人!

如果一個人出身高貴,生活富裕而幸福,做善事、說善語、懷善心;他死後,將會投生到好的去處!這就是從光明到光明的人!

戒嗔問:“壞的去處是哪裡呢?”

壞的去處,就是佛經裡說的“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的眾生苦惱無有間斷,餓鬼道的眾生終日為饑寒所迫,畜生道的眾生愚癡無明。壞的去處,黑暗、痛苦、恐怖,沒有解脫的機會。

“那好的去處呢?”

比如說,重新來到人間,生活富裕而幸福;或者投生到天界,享受更大的福報;或者往生西方淨土世界,從此出離輪回。好的去處,光明、溫暖、自在,以淨土世界為最上;重回人間,或投生天界,依然要輪回。

“人死後,是靈魂去投生嗎?”

佛教不認為有永恆不變的靈魂。據《中陰經》講,由今生進入來生的,是“意識中的自我”,也叫“識身”、或者“中陰身”。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願意實踐“十大行願”,臨命終時,普賢菩薩會引導此人的“識身”前往光明無量的西方淨土世界去。

佛菩薩雖然可以用心燈照亮我們,但修行這件事無法依靠別人,要自己腳踏實地去行願。如果今生不好好行願,這一輩子結束時,誰能保證自己不落到黑暗裡?

“不要坐在黑暗裡,這麽有深意啊!”戒嗔若有所悟。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