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夏以後,寒性體質者最佳養生時機到了!

立 夏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陸遊

立夏為四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


夏季陽氣易外泄

立夏之後,氣象漸熱,植物繁盛,雨量增多,由於出汗水分丟失多,脾胃消化功能會較差,一些夏季疾病會隨之而來,例如頭痛、煩躁、失眠、免疫功能低下等等。

夏天陽氣外泄,體內陽氣榮散體表,原本體寒的人,此時體內陽氣更處於虛空的狀態,所以,也更容易出現虛寒的毛病。腎主骨,腎寒容易積聚在關節骨縫處。夏天內裡空虛,外又無衣物覆蓋,原本積聚的內寒就像冰一樣,嗖嗖往外冒了。

按照古中醫《內經》的養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們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髮的,多處於外熱內虛,上熱下寒的狀態,就知道如何來養生了:首先,少吃生冷食物;進入空調冷氣房要注意保暖,適當發發汗,以排出體內的寒濕邪氣。


寒性體質者的特徵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是陰陽失衡。寒性體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寒性體質者經常手腳冰涼、全身發冷,易出虛汗,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緊張或者稍作運動就容易出汗。

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寒性體質的人血液循環都很差,血液運往四肢遠端的時間比較差,所以寒性體質身體比較弱。


通常寒性體質有以下特徵

1、畏風、畏冷、手腳經常冰涼,易傷風感冒。

2、喜歡熱食物和熱飲料。

3、痛經、月經推遲,白帶多,質地稀薄。

4、臉色嘴唇比較蒼白。

5、舌頭帶淡紅色。

6、精神萎靡不振,說話、動作有氣無力、易腹瀉。

7、女性月經來遲,且天數增多,多血塊。

8、時常有疲勞、倦怠感,腰痛。

如果你有以上一條或數條比較符合,你需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就是寒性體質了。


寒性體質如何灸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氣象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夏天外有炎熱助陣,只要在體內同樣提昇陽氣,內外夾攻,就可以輕鬆驅寒;秉最盛陽氣而長的艾草,也到了藥性最強的時候。

夏季艾灸養生還是以強壯脾腎這兩個先天根本的要穴為主,其中強壯腎的穴位可適當多灸。脾虛者還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裡。寒性體質的朋友,在夏季經常艾灸以下6個重要的穴位,可以徹底改善自己的寒性體質。

1、大椎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取穴原理:

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那麼大椎在上焦,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

2、命門穴

播放GIF

補腎壯陽灸命門,命門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蘊藏所在,生命的根本。臨床上,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陽 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之象。

長灸命門和大椎可提高督脈之陽氣,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灸命門給各臟器的生理活動起到溫煦,生髮和推動作用,故灸命門是推動生命之火。

3、關元穴

播放GIF

取穴方法:

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

取穴原理:

關元穴是一個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體寒人群,在家可以艾灸關元穴,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理寒性體質。

4、足三裡

播放GIF

足三裡也是四大養生穴之一,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側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要穴,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經常艾灸足三裡加快全身氣血的運行,讓身體暖和起來。

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裡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寒性體質不好的人一般脾胃都不是很好,艾灸足三裡能夠很好的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改善寒性體質。

5、申脈穴

播放GIF

體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葯。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濕之功效。適用人群:寒性體質;中老年朋友;經常傷風感冒、腹瀉、怕冷的人。

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6、後溪穴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後溪穴統治一切頸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一般艾灸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


施灸方法:

點燃宛龍灸(鳳凰灸)艾條,用艾火一端接近懸於穴位之上,調整合適的距離,如該處皮膚有溫熱熱舒的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艾灸時間調整艾火與皮膚之間的距離,每次施灸10——15分鐘左右,以灸至局部皮膚紅暈為度;施灸順序從上往下依次施灸。


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膚,浪費時間。對於艾灸養生,須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