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用藥怎樣兼顧人體「元氣」?

自古至今用藥如用兵,很多人只知道所謂「點兵點將」,不可堆砌亂成,亦不可對症之葯不用,但是方劑中的用藥之理都不能說通,我覺得每一味葯都必須要說出其用藥之道理,才能成「大醫」之道,我曾經見過一個例子可以與大家分享,雖有些浮誇,卻也能說明一絲道理,課堂上的病例為典型的「少陽」證候,兼有「脾胃虛寒」,我的同學在課堂上犯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他的辯證還是很準確的,由於是第一次開藥,他認為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合理中湯治療,但是寫藥方時卻將小柴胡湯中的甘草和理中湯的甘草劑量都累積到了一起,這樣的錯誤犯在醫者身上就顯得不是那麼能讓人笑出來了,行醫是一個很嚴謹的事,怎麼能這麼不用心呢?所以說既然我們需要很嚴謹的對待事物,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古人在開方時時時刻刻兼顧患者自身「元氣」的做法吧。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們來看看古代聖人開方子中都有哪些兼顧到「元氣」的做法,就比如仲景在表證「傷寒」中使用的「麻黃湯」一劑,方中使用到了「炙甘草」,一方面調和諸葯,另一方面用以「補中」;治療「傷風」的「桂枝湯」中使用到了「芍藥」來「和營補血」,「炙甘草」「大棗」來「補中」;「大青龍湯」中也用到了「炙甘草」「大棗」來「和中」;「葛根湯」中使用「炙甘草」「大棗」「芍藥」來補益正氣;小柴胡湯中用到了「人蔘」「炙甘草」「大棗」來大補元氣等。這是在「表證」中的藥材使用,哪怕在「攻瀉藥」中同樣也在兼顧「正氣」,仲景的「人蔘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半夏瀉心湯」,東垣的「昇陽散火湯」,「普濟消毒飲」,局方中的「清心蓮子湯」,「導赤各半湯」等等。消導之劑中也一樣,「枳術丸」,「肥氣丸」,「痞氣丸」等,都是以「參術」為君葯。

《內經》中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以及欲泄其邪,先補其虛」就是這個道理,要不然的話正氣不敵邪氣,邪氣怎麼會去除?更何況攻泄之葯不僅是在攻伐邪氣,正氣也會受到牽連,就算邪氣去除了,正氣也難以支撐,古代聖賢治療「實邪」,亦用大補之葯,時時刻刻照顧正氣的盛弱,這才是正道,現今很多中醫連「元氣」是什麼都不了解,怎麼還能談到兼顧「元氣」?只是對症照方下藥,不懂變通,雖能治療些許疾病,但終究不入「醫門」,用古人之語即為「嗚呼哀哉」。

不管如何,我最後還是引用李可老先生的一句話來結尾,「時下世人視中醫為慢郎中,實乃中醫的奇恥大辱!我呼籲老中青三代中醫起而雪恥,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平庸。要充滿自信心與豪情,走中醫自身發展的路線,攻克世界醫學難題」希望中醫者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贊關注一下,我基本上每天都會更新兩篇文章,與大家共同進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