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草,這個「和事佬」,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兒

甘草首載於《本經》,其曰:「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偏涼,長於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蜜炙偏溫,長於補氣。因甘草能夠調和藥性。為臨床最常用之品,故有國老之稱。 傳統表述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

它能夠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主要用於:

1.氣血不如之心動悸,脈結代,配伍人蔘、桂枝等,炙甘草湯;還可用於脾胃氣虛之納呆、乏力等,配伍人蔘、白朮等,如四君子湯。

2.各種咳嗽,如風寒咳嗽,配伍麻黃、杏仁,即一拗湯;風熱咳嗽,配伍桑葉、菊花等,如桑菊飲;風燥咳嗽,配伍杏仁、紫蘇葉等,如杏蘇散;痰飲咳嗽,配伍半夏、細辛等,如小青龍湯。

3.脘腹疼痛及小腿抽筋,配伍白芍,即芍藥甘草湯。

4.熱毒證及食物中毒,本品可以用於熱毒證,但須與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如仙方活命飲;可以解救食物中毒,用本品煎湯灌服,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5.用作調和葯,這是絕大多數方劑中甘草的作用。

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甘草在《本經》中「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五臟六腑,說明其使用範圍極廣。《藥性論》載之「補益五臟」,《日華子本草》以之「補五勞七傷,(治)一切虛損」,可見,有的醫家說甘草歸十二經,一點也不為過。

藥理研究發現,甘草所含的甘草酸等成分具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傷寒論》麻黃湯、大青龍湯等可以治療風寒發熱,方中甘草的主要功效不是調和,而是發揮激素樣的作用。小柴胡湯治療與免疫有關的疾病最為有效,方中甘草也是激素樣作用。治療咽喉腫痛的桔梗湯,由桔梗一兩、甘草一兩組成,若說甘草調和藥性,請問甘草調和哪些藥物的藥性?還有,調和藥性的用量一般都比較小,但方中的甘草用量是二兩。

激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抗炎。《本經》所載甘草主「金創腫」,是外傷所致的局部感染,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臨床特點。對於局部感染性炎症,西醫除了抗生素外,激素也常常是他們手中的一張王牌。縱觀後世中醫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方劑如仙方活命飲、清瘟敗毒飲、加味桔梗湯等方,均含甘草,把甘草當作激素來使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筆者雖然稱甘草為天然激素,但因為用量較小,而且療程較短,甘草製劑能夠發揮激素樣的作用,但一般不會出現激素樣的副作用。

鹽皮質激素樣作用

藥理研究發現,激素的副作用是容易引起水鈉瀦留而出現水,所以治療水濕內停的方劑一般不用甘草,如五苓散、真武湯、豬苓湯等均不含甘草。但越婢湯、越婢加術湯均含甘草,分別治療風水水腫、一身面目黃腫,相當於急性腎炎。治療此類疾病,西醫不僅用激素,而且要大量用,以求在短期內迅速控制病情。

防己黃芪湯主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雖然主治風水,但從「身重」一語可以推測,患者周身浮腫明顯,當屬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方中雖然含甘草,但方中也用了黃芪,甘草具有同化作用,而黃芪具有異化作用。不會因為用了甘草而出現水腫,而且黃芪具有利水作用。「水」進行新陳代謝。因此,保持體液量的衡定及細胞內、外液的交換意義十分重大。

張仲景也發現,保持體內水液相對平衡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故每於汗、吐、下法而丟失了大量的體液之後,往往給予含甘草的方劑,是不難理解的。如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之後出現「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之甘草瀉心湯,「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之旋覆代赭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之葛根黃芩黃連湯,而桂枝甘草湯主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等,以上方劑均含甘草。

祛痰止咳

雖未曾查找到有關甘草祛痰止咳的古籍文獻,但《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有關治療咳喘的含甘草的方劑比較多,如小青龍湯主治寒飲咳喘,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治肺熱咳喘。治療咳喘,沒用甘草的方子也比較多,如主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之射幹麻黃湯,主治「咳而脈浮」之厚樸麻黃湯,主治「咳逆上氣,時時吐唾濁,但坐不得眠」之皂莢丸等。

通過分析,張仲景似乎對甘草祛痰止咳作用並不十分重視。但後世治療咳喘的方劑基本含有甘草,如止嗽散、蘇子降氣湯、定喘湯、百合固金湯、杏蘇散等。現代臨床對甘草的祛痰止咳作用更為重視,從甘草當中提取甘草流浸膏,再配伍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等製成的復方甘草片,臨床使用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

解毒

《本經》最早提出甘草能夠「解毒」,但能夠解食物中毒,還是藥物中毒,書中未提。《名醫別錄》則明確本品「解百葯毒」,提出解除的是藥物之毒。《藥性論》也提到甘草能夠「製諸葯毒」,說明甘草能夠解百葯之毒。現在臨床上在使用有毒性的藥物時,大多使用甘草來解毒,或在藥物的炮製時使用甘草水進行加工。

本文選自《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在長期的經典教學與臨床實踐過程中,精心研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從中藥藥理學角度分析、研究中藥,為弘揚經典而著書立說。本書從來源、傳統表述、藥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個方面論述了張仲景常用30味中藥,其中,藥理分析與案例分析是本書寫作用重點。 藥理分析,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並由此為依據對藥物的功效進行了合理分析。案例分析,是作者近幾年來積累的比較成功的驗案,每一醫案都撰寫了案語,對研究藥物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掃碼購書

END

本文選自《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永剛。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0423,歡迎投稿嘮嗑。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