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伏天養生,有4宜、5忌、4要點,補好了,冬病全掃光

眼下已經進入中伏了。中伏天時——水氣上騰、濕氣極盛。濕性重濁、粘滯,易與熱結,濕熱交蒸,濕遏熱伏,使得汗液難以排泄。

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欲不振。

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可見進補的時間不局限於冬天,夏日食補也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進補方式,十分廣泛。

中伏調理4宜: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中伏+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

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冬病夏治要繼續

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症疾病。趁著暑熱氣象把體內濕寒驅除。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

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中伏氣象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中伏養生5忌:

忌炎熱時段出行

上午10時到下午4時是最熱時段,盡量不要外出。要戶外行走或作業的,最好選擇有樹蔭和遮蔽的地方。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長時間呆在戶外,要定期到陰涼的室內吹吹電扇,散散熱。

忌貪冷、大吃冷飲

為了防暑降溫,許多人喜歡吃喝大量的冷盤、冷食、西瓜、冰鎮啤酒、冷飲等。如果貪吃貪喝過多易造成腸胃功能紊亂、損傷脾胃。因此,大家不要貪涼,以免使身體健康受損。

忌長時間使用空調降溫

在空調房裡待的時間過長,也會引起渾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時還由於鼻腔過於乾燥而發生鼻出血。同時必須注意,室內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6℃,室內外溫差不超過8℃。

忌穿散熱不好的衣物

忌穿化纖衣物,不利於散熱。

最好的選擇是半長的棉布或絲質衣服,既能遮蔽陽光,又能讓皮膚暢快呼吸。外出要戴太陽帽、太陽眼鏡,打遮陽傘,塗抹防曬霜。老人、小孩和女性最好多帶一件外衣,以備進入空調環境使用。

夏季少貪涼,喝些溫茶水。夏天出汗出多了,要適當喝一些溫茶水或淡鹽水。流汗會使鉀、鈉丟失,溫茶水含鉀和少量的咖啡因,淡鹽水含鈉,夏天喝這兩種水既能補充微量元素,又能加快新陳代謝,幫助散熱。但忌濃茶和涼水,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胃口。

中伏要三養:

1、養氣

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

養生策略:西洋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2、養心

夏天出汗多,傷心陰、耗心陽。所以,夏天是心臟最累的季節,所以夏季宜注重護心養心。

養生策略:中醫認為,夏季養心,而心最喜歡的是紅色,夏季宜多吃紅色食物。比如紅棗、櫻桃、葡萄柚、藏紅花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養心、溫陽、助眠的功效。

3、養脾

一杯茶

夏天沒胃口、沒有食慾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為後天之本,吃不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養生策略:喝陳皮茶,可以在藥店買製好的橘皮,每次取陳皮10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飲。這道陳皮茶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暑天肚子脹氣、消化不好,或者吃飯沒胃口時飲用。

4、養腎

一杯尊禧堂鹿血酒

中醫強調補充陽氣的方式有很多種,三伏天適當的飲用滋補養生酒,可以解決脾腎陽虛引起的各種相關狀況。

鹿血酒傳承千年,強調精血雙養,肝腎同補,注重精血肝腎的協同調補,是針對補腎的經典方劑。

尊禧堂精選「七大名米之一」的蘄春珍米為酒基原料,顆顆飽滿,狀如珍珠。《本草綱目》記載:珍米溫中益氣,養胃和脾,好米方可造就神秘豐富的鹿血珍釀。

古法釀酒工藝製造,浸泡、拌曲、發酵、封缸...滿滿匠心溫度。經五年陳釀,漫漫歲月醇香。

十餘種名貴中藥材精準配比,少一味則損,多一味則溢。入口淡淡葯香、綿柔甜潤、其香味協調舒適而幽雅,陳香與甜潤渾然一體,回味無窮。

處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