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券商資管動向出爐:13家資管子公司創收140億

【財聯社】 (研究員 張爽)近日,隨著券商年報的相繼披露,資管子公司的業績情況出爐,同時,資管業務貢獻率也一並浮出水面。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3.36兆元,相較2017年縮水3.52兆元。同時,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全年創收140億元,淨利合計高達57.28億元,東證、華泰行業領跑。此外,券商的主動管理業務增強,在“大資管”競爭中頭部效應增強,資管正成為券業改革和競爭中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券業寒冬 資管穩步前行

2018年以來,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股票市場大幅下跌,股票市場成交額、IPO融資額跌入近三年低谷,股票質押爆倉、信用債違約和流動性等風險事件頻發,證券行業營收和淨利呈現較大幅度下降。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8年證券行業經營數據,131家券商營收同比下滑14%,淨利潤整體下滑41%。在2018年經紀、投行等多項業務承壓的情況下,資管業務保持了穩定。

2018 年證券行業資管業務淨收入275億,同比減少11.4%,2018年末資管規模為14.11兆,較 2017年下降3.15兆,降幅達18.3%,核心原因是受監管影響。

其中,無論是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業務,還是包含大集合產品的集合資管業務規模均有所下滑。根據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8年末券商定向資管規模為 11兆,同比下降 3.4兆,集合資管規模為1.9兆,同比下降0.2兆。

雖然券業寒冬、資管縮水,但2018年上市券商的各項業務收入構成和變動中,資管業務卻是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成為券商業績的新支撐點。

據中銀國際研報,2018年全行業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收入275億元,同比下滑 11.35%,較前三季度收入增速由正轉負。其中,資管業務收入佔營收比重由 2017 年的9.96%提升至10.33%。

同時,據申萬宏源不完全統計,2018年券商經紀、投行、資管、自營收入全線下滑,資管業務卻逆向上漲1.5%。可以說,資管為券商的業績提供了增長點。此外,資管業務在總收入中佔比高達20%以上的包括廣發證券和東方證券等多家券商。

資管子公司創收140億 華泰東方領跑

據財聯社統計,2018年,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累計實現營收140.72億元,累計淨利57.28億元,相較2017年營收(134.32億元)增長了6.4億元,淨利(60.14億元)小幅下滑2.86億元。

2018年,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營收前三甲分別為東方證券(24.66億元)、華泰證券(23.55億元)和國泰君安(18.40億元)。2017年,13家資管子公司營收前三甲分別為華泰證券(21.26億元)、東方證券(21.00億元)、廣發證券(20.60億元)。

從淨利的角度來看,華泰資管2018年實現淨利13.13億元,成為13家券商中唯一淨利超10億的券商,佔據13家全年累計淨利22.92%。東方資管以9.42億的淨利位居第二,其次,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緊隨其後,全年淨利均在6億元以上。

不難看出,在資管業務的發展上,華泰證券和東方證券的確是實力強勁,在券業資管中實現完美領跑。

主動管理 強者恆強

隨著《資管新規》以及配套文件的相繼頒布,通道類業務規模不斷下降,破除剛兌淨值化管理的要求對券商的主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資管總規模較年初下滑,但是主動管理資產規模則穩步提升。

2019年,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018年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數據。據中國證券業協會顯示,截至 2018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0.36兆。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3.36兆元。

2018年證券公司資管產品19740隻,2017年發行22745隻,發行數量減少3005隻,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3.36 兆元,相較2017年16.88兆元縮水3.52兆元。

在2017年券商資管業務的產品中,定向資管計劃產品的資管規模達14.39兆元,集合計劃2.11兆元,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和專項資管計劃分別為3690億元、89.08億元。

雖然資管規模出現一定程度縮水,但券商的主動管理能力卻明顯增強,尤其是以中信證券為代表的大型券商。

根據基金業協會2018年四季度證券公司私募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在排名前20名的券商中,中信證券以6021億的月均規模拔得頭籌,國泰君安、廣發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後,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均高達2000億元以上。

2018 年四季度券商資管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來看,排名前二十的券商主動管理規模資產達 3.04兆元,但排名前五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達到1.56兆元,在該業務排名前二十券商中佔比達到51.21%。此外,其中,券業龍頭中信證券四季度月均主動管理資產規模達到6020.51億元,在該業務排名前二十券商中佔比達到19.79%。

實際上,在券商私募的主動管理中,除月均規模達2000億元的四家券商,中信建投、申萬宏源、中泰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的管理規模也都在1000億以上,分別為1540.65億、1376.00億、1142.64億元、1132.28億元、1075.86億元和1016.58億元。

住的注意的是,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有所下滑,主要受到資管新規和權益市場調整影響,其中規模下滑較大的是廣發證券,主要原因是根據監管要求對大集合業務進行調整所致。

雖然,券商的資管規模呈現一定程度縮水,但券商資管主動管理業務具備極強的韌性,頭部效凸顯,大券商不論在資本金還是業務能力都略勝一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