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菲特:一生只能做20次投資

責編| Lily

第2318篇深度好文:4161 字 | 6 分鐘閱讀

精華筆記·思維模式

本文新鮮度:★★★★+口感: 醋味鍋包肉

導語: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仍能保持清醒;

如果你能等待,不要因此厭煩;

如果你是個愛思考的人,光想不會達到目的;

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

你就可以擁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

一《如果》

這是巴菲特在每次股市深跌時最愛引用的箴言。

憑借投資,巴菲特的財富長期位居全球富豪榜的前 5 位,據說是美國人眼裡“除父親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借鑒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梳理出了巴菲特的 4 個重要投資思維,供你理解巴菲特。

一、市場部分有效模型

芝加哥學派的市場有效假說理論造就了一個廣為人知的名言:

你無法戰勝市場——不論什麽時候,股票價格都是合理的,價格等於價值。

這也成為了指數基金銷售的有利工具。

但巴菲特和芒格不信這個道理,他們相信市場部分有效原則:

價格並不總是公允的等於價值,當價格遠遠低於他應該的價值的時候,你就應該出手。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有一個特別形象的比喻,他說:

市場就跟一個人一樣,是一個躁狂型抑鬱症患者,他高興的時候特別高興,價格就遠超於價值,一旦悲傷、沮喪、抑鬱的時候,價格就會很低,遠遠低於應該有的價值。

所以,對於芒格,對於巴菲特,對於格雷厄姆來講,別人在他狂躁的時候,越漲的時候,越去買,但是他們反過來,是當他抑鬱、沮喪、低於價值的時候,去出手。

永遠等在那裡,等到股票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時候,再出手,這就是伯克希爾投資的核心原則 ——價值投資理念。

對此,巴菲特還曾說過這麽一句話,如果你不情願在 10 年內持有一種股票,那麽,你就不要考慮哪怕是僅僅持有它們 10 分鐘。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巴菲特

這裡有一個案例:

房地美:奧巴哈先知的完美出逃

初次投資時間: 1988年

清倉時間:2000年

年化收益率:23%

巴菲特常說:對於好公司,我希望能永遠持有。買入既是捂住(buy-and-hold)也是伯克希爾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投資策略。

老爺子標誌性的那幾個大手筆,持股時間都非常之長。

投資可口可樂源自1988年,富國銀行源自1990年;而一些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如 GEICO 保險,更是太子爺親兒子,從1976年開始買入,直到1995年將其徹底收編私有。

但千萬不要認為所有投資伯克希爾都是一扛到底;一些投資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會賣的才是師父。

我們可以參考其投資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的這個案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巴菲特以 4 美元(拆股調整後)的均價建倉買入了大約佔其總股本9%的房地美股票,買入邏輯是他認為當時房利美的價格“便宜得離譜”;當然最後事實也證明了他正確得離譜,到1998年,伯克希爾在房地美的投資已經翻了 12 倍。

到2000年左右,房利美的業績幾乎到了鼎盛時代,每股收益處於歷史最高水準,管理層不斷回購股票、信心爆表。

單純從如日中天的業績上看,如果不是事後複盤,很少人能在當時看出是個賣出的時機。

但巴菲特覺察到房地美的異常跡象,比如他認為整個管理層在不斷追求風險,過於關注每三個月一次財報的短期業績表現;比如時任CEO 偏執於“二位數的盈利增長”;比如房地美做的一些風險投資與主營業務毫不相關。

種種跡象讓巴菲特認為公司高層在暗中作祟、感到脊背發涼,本著“如果看到廚房裡有一隻小強,那肯定不止有一隻小強”的祖訓,巴菲特在 2000 年左右清倉了幾乎所有房地美股票。

巴菲特清倉的價格是 40-50 美元之間,賣在頂點是神仙做的事,而老爺子也未能幸免。次貸危機之前房利美的價格屢次逼近70美元。

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衰退中次級貸款大面積違約,兩房首當其衝,直逼破產的最邊緣。

最後美國政府慌措間做了接盤俠(當然後來也借此發了筆橫財)。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謹小慎微的判斷來自於公司財報的措辭,同樣是讀財報,奧馬哈的先知就能讀出熒惑守心的至凶之兆來,你呢?

二、護城河模型

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師。

巴菲特很小的時候,讀過格雷厄姆的一本書,驚為天人,於是就想盡辦法考到那個學校,做了格雷厄姆的學生。

畢業之後,特別想去給格雷厄姆工作,然後費盡很大力氣,成為他的員工,後來成為他的合作夥伴以及終生的朋友。

假如像股神這樣的人,一生當中都需要找一個導師,你可能也需要找這樣一個導師,找到那個讓你敬仰的人。

格雷厄姆的模型是這樣的:

一定有一個辦法,能計算出公司的價值是多少,如果這個價值遠遠被低估到三分之一以下,不管這個公司是否好公司,你都要出手去買。

簡單說,就是只要被低估就去買。(這個方法也叫煙蒂股的模型)

要知道,巴菲特最早的幾億美金,就是用格雷厄姆的方法賺來的。

但是,芒格提出了反對意見,投股票就是投公司,你還是要首先選優質公司。你為優質公司投出價格,即使高於劣質公司的價格,最終你賺的還是多的。

他計算了一下,假如你持有公司股票 20 年以上,如果公司年增長率是6%,將來的回報率也就6%;而如果公司年增長率18%,將來你的回報就是18%。

換句話說,你要看這個公司本身是否有價值。

最終,芒格改變了巴菲特,把他從格拉漢姆的模型裡面拉了出來,擴大了他的視野,並最終取得了後來幾千億的成功。

這是什麽力量?

這叫 power of peers,一個人的思維模型一旦建立之後,由內而外是無法打破的,只有外面的人才有可能把思維模型打破,而且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打破。

那麽,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夥伴?你的身邊是否有這種power of peers?

巴菲特1993年在致股東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護城河”概念。

他和芒格認為:

公司本身等同於“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護城河”決定的。

如何識別護城河?

舉個例子:

芒格和巴菲特在購買喜詩糖果之前,一直不了解品牌的價值。

他們在收購後才發現,這家公司可以定期提高價格,而客戶並不怎麽表示不滿。他們稱這種能力為“定價能力”。

換句話說,優質企業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即便你漲價,客戶也不會離開你。

此外,巴菲特和芒格在確定品牌護城河實力的時候,還會進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測試:

競爭對手是否可以通過大規模燒錢複製或削弱某家公司的品牌護城河?

舉個例子:

巴菲特曾在 2012 年伯克希爾會議上對可口可樂的評價如下:“如果你給我 100、200、甚至 300 億美元來削除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我就做不到。”

我喜歡的企業,是那種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強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就像一個堅固的城堡,四周被寬大的護城河包圍,河裡還有凶猛的鱷魚。

—— 巴菲特

這裡有一個小插曲:

巴菲特為什麽懟了馬斯克?

在2018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回應馬斯克對護城河模型的質疑。他說,馬斯克慢慢會適應他這個觀念的。

“當然馬斯克可能在某些行業裡帶來這種顛覆,但是我不想他在糖果方面跟我們展開競爭,他在那個方面也不是我們的對手,糖果業我們是老大。

不是說你可以用技術把全部業務都攫取走,技術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可能是一些年輕小孩的夢想。有一些產業的護城河非常寬。尤其是低成本的生產者,這非常重要的。”

據說股東大會之後,馬斯克就宣布要超級超級認真做糖果了,“要建一條‘護城河’,並用糖果填滿它。”

三、能力圈原則

關於投資,伯克希爾只有三個選項:

第一,可以投資;

第二,不能投資;

第三,太難理解。

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家,隻投“能理解”的項目,你感受到這裡面的力量了嗎?

巴菲特一直認為,高科技不是自己的能力圈。即便是重倉蘋果,他的解釋依然是看中蘋果是“現金流好的消費品”。

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我們那時不是想我們要不要投資科技公司,我們要找的公司是已經很有競爭力,而且這個公司能夠持久。

巴菲特表示:

在亞馬遜成立之初,我就對它有所研究。當時我認為貝索斯要做成的幾乎是個奇跡。而我一般不會賭奇跡會發生。當然當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還是不錯的。

關於自己能力圈,巴菲特曾說,我知道喪失了很多機會,但是我也不後悔,因為我不懂。

即使我身邊有最懂的人,可是我不懂,我還是不會去投它。

這該是怎樣的一種自律啊?

在自己能力圈之內做決策,而不是去拚命的尋找另外的機會,這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

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麽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巴菲特

四、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模型

在投資次數的最小化方面,芒格與巴菲特幾乎達到了荒謬的極端。

舉個例子:

有一次,巴菲特在商學院演講,他說:

“我可以給你一張只有20個打孔位的卡片,這樣你就可以在上面打 20 個孔 ——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資。一旦你在這張卡片上打滿了 20 個孔,你就不能再進行任何投資了。”

為什麽一生只有 20 次投資,足矣?

他繼續說,

在這些規則下,你會認真思考你所做的事情,你會被迫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你會做得更好。

換句話說,想要成為贏家,你必須要有選擇性地賭一把。

當你被迫將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更少的任務上時,你成功的幾率會更高。

最後的最後,關於巴菲特,再推薦一部非常震撼的紀錄片——《Becoming WarrentBuffett》(成為沃倫·巴菲特)。

這是 HBO 2017年拍攝的關於巴菲特最新的紀錄片,最接近他真實生活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裡,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眾多的光環,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實一面。

影片裡的大部分鏡頭,都獻給了巴菲特的家人,回憶他的過去,以及記錄平常的生活。

比如說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時,會開車路過麥當勞買一份早餐,帶到辦公室後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擺放著一杯他鍾愛一生的可口可樂。

參考資料:

1.《查理芒格如何理解“護城河”》,42章經

2.《巴菲特最有代表性的十筆投資,不可複製的傳奇!》陳達,老虎證券

筆記俠新課推薦:

《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

崔璀聯合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等

20多人組建專業團隊

將管理學和心理學完美融合

歷時8個月精心打磨而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