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股神巴菲特:比特幣比黃金還討厭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本月初,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在股神巴菲特的家鄉——美國內陸城市奧馬哈舉行。

這場大會堪稱投資圈內的春晚,87 歲的股神和他 94 歲的好基友芒格,依然思維敏捷精神矍鑠,與現場數萬人談笑風生。

大會現場盛況空前

中國讀者們最關心的兩個話題,分別是中美貿易和虛擬貨幣。對前者,巴菲特的點評比較“套路”,表示中美有非常多共同利益,雖然分歧難以避免,但合作的好處更多;但是對後者,他和芒格可謂語出驚人,直接向投資人丟炸彈。

相關發言總結如下:

1.芒格: “我遠沒有你們那樣喜歡加密貨幣。對我來說,(買賣它)跟犯癡呆症似的。就好像其他人在交易糞便,你就覺得自己不能被排除在外(所以加入)。”

2. 巴菲特:“(比特幣)很可能是老鼠藥的平方。”

3. 巴菲特:“這些資產本身沒有創造任何東西。當你購買非生產性資產時,你所指望的,不過是接盤的人會支付更多錢買它。”

攜手走過數十年的好基友

CNBC 評論:巴菲特可能跟討厭黃金那樣討厭比特幣。

這個評論看起來有違常理,因為黃金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保值的不二之選,能穩定存儲價值,俗語有言,“盛世玩古董,亂世買黃金”。

但是,巴菲特為何討厭黃金,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只要理解了他縱橫江湖幾十年的投資理念,大家很容易就懂了。

巴菲特:隻投資“生產性資產”

巴菲特的股票投資分為兩種。

第一種,直接大量買入公司股票,然後坐等升值。前提是,這種公司必須擁有“經濟護城河”。什麽叫“經濟護城河”?

巴菲特的解釋是:“就投資而言,關鍵不在於評估一個行業將給社會帶來多大影響,也不在於它將取得多大成長,而是在於判定任何特定公司的競爭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判定那種優勢的持續時間。擁有寬廣的、可持續的‘護城河’的產品或服務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

企業擁有護城河,就可以將競爭者擋在市場門外,讓自己在“統治區”內源源不斷獲取利潤,一般寡頭壟斷行業的“寡頭”,和壟斷某類資源的公司(比如國防企業),往往擁有強大的“護城河”。令巴菲特聲名大噪的幾筆投資,包括 80 年代買下可口可樂公司 7% 的股份、90 年代買入通用動力公司股票,半年賺50% 等,都屬於此類投資。另外,他還基於“護城河”理論,買入大量沃爾瑪、IBM、運通和富國銀行等公司股票。

第二種股票投資,則是大量買入前景看好的公司股票,並獲得控股權,然後親自管理該公司,提高生產力,從而提高利潤和股價。這種投資的代表,正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本身。60年代,伯克希爾還是一家紡織公司,巴菲特認為其前景不錯,是個好的投資機會,於是持續加大購股力度獲得控股權,並大刀闊斧改造公司,最終讓其成長為今天股價高達 29.62萬美元(指 A 類股票)的投資集團。

這兩種投資策略,都屬於投資“生產性資產”。資產本身除了具有長期升值太空,還能持續產出其它資產價值。比如投資股票除了等它股價上漲,還能每年獲得分紅;投資並管理公司除了等它股價上漲,還能持續擴大經營收入。

很顯然,黃金並不屬於“生產性資產”。黃金沒有分紅,本身也沒有生產能力,缺乏實際用途,你買它的唯一理由,就是相信未來會有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黃金。

同樣的原因,可以全部搬運到加密貨幣身上。股神認為,比特幣不像農場那樣,買了後長期持有,自身就能通過賣牛肉和牛奶,產出價值。“假如禁止交易比特幣,人們就會問:那我還買它幹什麽?”“這種不叫投資,叫投機。”

這套投資理念幫助巴菲特在過去半個世紀大獲成功,成為全球富豪榜前三名常客。但是今天,我們想說:股神,時代已經變了。

“護城河”不適合“互聯網”

2007 年,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仍然宣稱:“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必須有一條堅固持久的‘護城河’”。但事實上,自兩千年互聯網得到全面普及以來,這個定律就不適用了。

兩次互聯網大潮,和互聯網公司催生出的各種風口,比如人工智能、AR/VR,和最近的區塊鏈,都是在極短時間內造就一大批明星創業公司,它們依靠新科技或者新型商業模式脫穎而出,但其中絕大多數,又會在短期內迅速隕落,最終只剩下幾家存活並且做大。

這種火箭般忽上忽下的變化速度,讓巴菲特等信奉“Buy and Hold”策略的投資人,完全沒有足夠時間驗證“護城河”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人類能上天的時代,“護城河”早已不再堅不可摧,而是能在瞬間被攻陷,土崩瓦解。

所以,那些看似有護城河的科技企業,也很難像曾經的老牌公司那樣坐擁市場幾十年。比如雅虎曾靠搜索業務製霸全球,然而短時間內就被技術更牛b 的谷歌超越,直接跌落神壇。IBM 雖然已有百年歷史,但是在電腦出現以後,全靠數次壯士斷腕逼迫自己及時轉型才得幸存,如今再次面臨雲存儲的威脅,它似乎顯得力不從心。

IBM 最新一期財報依然令人失望

有意思的是,IBM 恰好是巴菲特曾經極為看好,並且重金下注的少數科技公司之一。巴菲特親自走訪過多家 IBM 的企業級客戶,認為 IBM 的“護城河”極為堅固,這才先後花了上百億美元購入 IBM 股票。然後到了 2017 年,在 IBM 曬出連續五年下滑的營收業績後,巴菲特公開承認自己錯了。他尤其提到了比爾·蓋茨早前對自己的警告:雖然 IBM 實力強大,“但它越來越不像科技公司了,這一點令人難過”。

比爾·蓋茨,永遠的表情帝

同混科技圈的蓋茨眼光老辣,而另一位科技大佬,最近公開懟了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那就是伊隆·馬斯克。

本月,馬斯克在一次電話會議上直接批評“護城河”一說:“我覺得它很挫。要是你對抗入侵者的唯一方式就是護城河,那你堅持不了多久。重要的是創新步伐,這是決定競爭力的根本因素。”

有好事者拿這話去問巴菲特的看法,巴菲特承認:科技進步的加速,讓很多護城河變得脆弱,無力抵抗“入侵”。但他仍然堅持:護城河的概念非常重要,有些公司的護城河還更加堅固了呢。然後巴老還舉了個例子:馬斯克可能會顛覆某些領域,但是他在糖果行業絕對沒法打敗我們(巴菲特旗下擁有一家廣受歡迎的糖果品牌 See's Candies)。

對此,小馬哥發推特回應:你等著,我這就要去建一條護城河,並且用糖果填滿它。沃倫·巴菲特肯定抗拒不了要投資我的!來吧伯克希爾哈撒韋氪星人(氪星是超人的故鄉)...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大會上,巴菲特還坦誠布公地說:沒投資谷歌和亞馬遜是錯誤的決定。至於原因,“因為我太蠢了,沒有預料到亞馬遜發展的這麽好”。

說實話,小探實在太欽佩巴菲特了,如此有資歷有成就的一位超級富豪,卻敢於公開批評自己的不足,這份強大的內心簡直讓巴老魅力爆棚!但是不得不說,科技在加速改變世界,一成不變的理論終歸會被淘汰。巴菲特對科技和科技公司缺乏興趣,並且不願意去深入調研和了解,進而斥比特幣為“老鼠藥的平方”。

(注:小探知道大家可能會說巴菲特是蘋果公司的大股東,但是巴菲特是把蘋果當做“消費品公司”看待,然後仍然應用“護城河”理論分析,才決定投資的。)

小探並非鼓勵大家炒幣,自己本身也沒有任何加密貨幣账戶,但是對於加密貨幣和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卻抱著熱忱的好奇心和期盼。它代表了在當下大企業權力日益集中的背景下,一種從技術出發去打破現狀,並且改變生產關係的可能性。這種技術已經被證明了可行性。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通證(即 token),則是調節區塊鏈世界裡權利義務分配的必要手段。

投身區塊鏈的人,都希望能將它變成一把打開未來世界的鑰匙。而希望,難道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感受嗎?

說到此,小探一直有個疑惑:那就是,早早成為全球 Top 3 富豪的巴菲特,能輕易得到現實世界任何東西;卻為什麽,始終對探索未知毫無興趣?你很少能看到他表達好奇心。

馬斯洛的頂級需求已變:超越自我

大家都知道,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但少有人知,他晚年時發表了新的理論。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究,馬斯洛認為,人的頂級需求,不止於自我實現,“我們需要‘比我們更大的’東西……人們需要超越自我實現,人們需要超越自我。”

這也是為什麽,人類一直孜孜不倦探索未知,尋求突破的原因。在體育世界,我們在不斷縮短百米短跑的時間紀錄,探尋極限;在科技世界,我們不斷窮極想象力,要做出以往神話中才存在的東西,打破現實世界的桎梏。體育和科技之所以令人激動使人著迷,魅力正在於此。

但是這種好奇和追求,我們在巴菲特的身上是看不到的,這一點,他和其它富豪都不一樣。舉個小例子,2017年 HBO 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中提到,巴菲特去辦公室的路程固定 54 年不變;每天早晨固定吃麥當勞早餐;他對烹飪、收藏品和藝術這些很不確定的東西,都全然不懂,也不投以絲毫關注。

本片可在 YouTube 和 B站免費觀看

所以我們也能理解,巴菲特願意給蓋茨基金捐款 172 億美元,腳踏實地搞慈善;卻從個人角度,毫無興趣關注和投資那些無法保證結果的前沿科技公司。

小探非常敬佩他對慈善的投入,但是更喜歡這幾個人:

成立多項“登月項目”(Moonshot Projects)的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登月項目過於前沿,因此大部分都是巨額虧損,甚至很多直接“黃了”。但是有這種探索精神,谷歌才能做出燃爆現場、以假亂真的會打電話的 AI 助手。

首個能發射衛星的私人公司 SpaceX,和開啟電動車新時代的 Tesla,兩家公司共同的  CEO 伊隆·馬斯克。他愛吹牛愛引戰,但是在擁有兩個高科技公司時,馬斯克還沒有買過住房,並且曾掏空自己的銀行账戶給員工發工資,就是為了實現那些曾被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傳言亞馬遜 CEO 傑夫·貝索斯特別會省錢,但他卻自掏腰包成立藍色起源(Blue Origin)火箭公司。研究火箭和宇宙飛船所需花費極巨,但著迷《星際迷航》的貝索斯,對探索宇宙懷有一片癡心。

這些人和事都曾讓小探心潮澎湃,相信也給你們帶來過熱血激情,所以才能獲得這麽多讚美和驚歎。人不就是憑著對現狀的永不滿足,對未知的不懈追求,才一步步站到食物鏈頂端的嗎?

所以巴菲特對科技、對新事物的不願了解甚至不屑一顧,小探是不能苟同的。當然 87 歲的股神,也早已不在意外人觀點,“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最後,小探曾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說法:巴菲特這樣勤懇工作五十年、一步一個腳印扎實發大財的人,是“漸悟”,普通人努力學習也會有很好的效果;而將馬雲、馬斯克這樣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出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的人,是“頓悟”,需要智慧、魄力、勇氣和運氣的疊加。

倆人有個共同點是:都說過“錢不能帶來快樂”......

我們的讀者,你想走上哪條路徑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