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空周播報丨精準時代下的乳腺癌治療

2018年9月,臻和科技迎來了公司發展的新裡程碑:與Agendia達成合作關係,享有MammaPrint?(預測乳腺癌複發概率)和BluePrint?(確定癌症分子亞型)檢測在中國的獨家行銷權和準入權。很顯然,臻和科技和Agendia的這一合作有望打破國內市場的空白,為中國乳腺癌患者帶來這類具有最高級臨床證據的乳腺癌精準檢測項目。(來源:生物探索)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近日宣布,已與英國生物技術公司Tusk Therapeutics以7.58億美元達成了收購協定。Tusk專註於發現和開發治療性抗體,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來改變癌症的治療。通過此次收購,羅氏將獲得這款靶向CD25的首創(first-in-class)抗體療法,在臨床前測試中,該抗體可耗竭Treg水準。(來源:醫學第一時間)

2018年9月26日,全球基因組學服務商GENEWIZ(金唯智)宣布已與Brooks Automation, Inc達成最終被收購協定。Brooks Automation是全球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生命科學分部提供卓越的生物樣品保存相關的軟硬體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生物樣品保存的全套解決方案。(來源:生物谷)

近日,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Cell雜誌上公布了CRISPR-Cas13d的詳細分子結構,這是一種可用於新興RNA編輯技術的酶。研究人員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對酶進行了剖析,這將有助於大家了解CRISPR系統在RNA編輯方面的細節機制。Salk研究所的Dmitry Lyumkis說,「這項研究提供了RNA靶向基因工程的分子藍圖。為進行這種重要生物醫學研究解析了其所需的工具。」(來源:轉化醫學網)

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和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分別使用老牌的基因編輯技術ZFN[1]和TALENs[2]成功在活體內消除了線粒體中導致疾病的突變DNA。這是科學家首次用基因編輯技術在體內編輯線粒體DNA。(來源:自然醫學)

2018年9月28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上發布論文表示確定了緩解中的癌症反彈回來的途徑之一。這些知識促進了一種旨在阻止癌症複發和轉移的新型治療理念。即使在成功的癌症治療之後,之前從原始腫瘤中脫離下來的休眠的非分裂癌細胞可能仍然存在於身體的其他地方。如果被喚醒,這些癌細胞能夠增殖並生長成轉移性腫瘤。這些研究肺轉移的研究人員如今鑒定出伴隨著炎症的能夠喚醒休眠的癌細胞的信號。(來源:新浪醫學)

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利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研究人員24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自己開發出一種與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的單細胞分析方法,發現在小鼠大腦發育階段,腦細胞中存在的數千個此前未知的DNA變異,這為進一步了解大腦機制提供了新線索。(來源:環球網)

Cell Death &Disease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研究成果《聚凝胺啟動鈣內流介導的線粒體和內質網-線粒體動態改變引發神經退化》。該研究發現,Polybrene作為廣泛使用的基因治療和感染的佐劑,在低劑量下引發神經退化:小鼠的體內實驗表現出運動障礙伴隨腦內神經死亡和膠質增生,而在人神經元中誘發濃度依賴性軸突串珠化和碎片化。這一神經毒性的機制是鈣離子內流雙向調控細胞器重塑:線粒體斷裂,內質網片段化並和線粒體耦合,而啟動神經退化。(來源:中國科學院)

猜你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