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錫純治療月經病經驗

近代名醫張錫純不唯在內科疾病造詣精深,而且擅治婦科病。爰采《醫學衷中參西錄》數則經驗,略予探析,冀其有裨於臨證。悖謬之處,尚盼指正。

月經短少

月經短少,方書恆責之血虛、腎虛或血瘀,治以養血、補腎、祛瘀之劑。而《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女科方》第一方——玉燭湯之主治,實際上補出了月經短少的另一種證型,即月經短少與寒熱往來或先寒後熱並見之證。張氏認為,此證之寒熱往來或先寒後熱,既非陽虛或陰虛,亦非邪在少陽,而是緣於「婦女性多憂思,以致臟腑、經絡多有鬱結閉塞之處,阻遏陽氣不能外達……」其月經短少者,乃因「血隨氣行,氣鬱則血必瘀,故往來寒熱者,其月事恆多不調,經血恆多虛損」。換言之,此等月經短少之基本病機,在於陽氣抑遏,陰血虧虛。

故張氏製「玉燭湯」,取黃芪之補氣更能升氣為主,輔以柴胡之升舉,香附之宣通,以敷暢陽氣;復取當歸、生地滋養陰血,知母、玄參與甘草苦甘化陰以濟之。

筆者揆度張氏之製斯方也,連方名亦頗考究。「玉燭」者,四季調和之意(《爾雅》釋:「四時和謂之玉燭」),觀玉燭湯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但得陽氣壯旺而敷暢,陰血充盈,則陰陽燮理,寒熱調和,月經復常矣。可惜張氏未嘗附載驗案,今人也鮮用之者。筆者近年來,治過若乾月經短少患者,行經期間自覺先寒後熱,一日發作數次甚至數十次,每次1~2分鐘即止,均用此方化裁,療效尚稱滿意。

倒經

張氏認為倒經之病位在沖脈。故陳修園借用《金匱要略》麥門冬湯治倒經,張氏盛讚為「特識」,而闡發其機理雲:沖為血海,其脈上隸陽明,下連少陰。若少陰腎虛不能閉藏以收攝沖氣,陽明胃虛不能下行以鎮安沖氣,致沖氣上乾,沖中之血亦隨之上逆,倒經作矣。

麥門冬湯大補中氣以生津液,有半夏一味降胃安沖,故可借用治倒經。但方中無補腎斂沖、活血化瘀之品,是其所短。故張氏製「加味麥門冬湯」,即在原方基礎上,以山藥代粳米補腎斂沖,加芍藥、丹參、桃仁活血通經,開其下行之路。

張氏還承認,用此方治倒經間有不效。如倒經者兼大氣下陷,其人脈象微弱,或微弱兼遲,兩寸不起,呼吸自覺短氣者,便用升陷湯治之,短氣愈,倒經亦愈。

崩漏

張氏認為,崩漏與倒經之病勢相反,但病位亦在沖脈。方書將崩漏之病因病機歸納為血熱、血瘀、脾虛、腎虛等,然必為沖脈損傷,氣化不固而下陷者,方有崩漏之虞。故張氏治崩漏,獨重沖脈,製「安沖湯」,安定沖氣以治漏下,「固沖湯」固攝沖氣以治血崩,實有執簡馭繁、駕輕就熟之妙。

其中安沖湯用黃芪、白朮升補中氣,沖脈上隸陽明也;用續斷、生地補腎滋陰,沖脈下連少陰也;復用白芍斂肝,生龍骨、生牡蠣、海螵蛸、茜草固澀沖脈。因血崩重於漏下,固沖湯便在此基礎上加重白朮,重用萸肉易續斷、生地,龍骨、牡蠣皆用煆者,復加棕邊炭、五倍子收斂止血。脈象有熱者加生地;涼者加烏附子;大怒之後,因肝氣衝激血崩者,加柴胡。若服兩劑不愈,去棕邊炭,加真阿膠。

尤其值得稱道者,張氏博覽群書,擇善而從,反覆推薦《傅青主女科》治老婦血崩方,即「加味當歸補血湯」,其方用生黃芪、當歸各30g,桑葉14片,三七末9g(葯汁送服),若覺熱者,加生地30g。經張氏多次驗證,此方治少婦血崩亦甚效。

筆者早年治血崩恆喜用固沖湯,對初患血崩者,投之輒效。但對反覆發作者,收效甚微,甚至無效。後遵張氏之薦,用傅青主之方,加生地30g,共救治十餘例血崩者,一般服2~4劑,均能止血,血止後再緩圖澄源、復舊,迄今尚無一例複發者。

閉經

張氏從《素問·上古天真論》「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推導出沖脈瘀阻,月經多閉的結論。故一如倒經、崩漏然,閉經之病位亦在沖脈。其治療自應以調理沖脈為主。

張氏製「理沖湯」,特別推重三棱、莪術、雞內金化瘀消癥通沖脈之功,同時配伍黨參、黃芪諸補養葯保護氣血,俾瘀血去而氣血不傷。且參、芪能補氣,得三棱、莪術、雞內金以流通之,元氣愈旺;元氣愈旺,愈能鼓舞三棱、莪術、雞內金化瘀消癥通沖脈之力。所以,他對醫者調氣行血慣用香附,而不慣用三棱、莪術的狀況頗有微詞。

當然,他也承認單用及重用三棱、莪術有傷耗氣血之弊,但他不僅能從藥物配伍的角度,而且更能從臟腑整體恆動觀的高度為自己慣用三棱、莪術進行雄辯的闡釋:「人之臟腑,一氣貫之,若營壘連絡,互為犄角,一處受攻,則他處可為之救應。故用藥攻病,宜確審病根結聚之處,用對證之葯一二味,專攻其處。即其處氣血偶有傷損,他臟腑氣血猶可為之輸將貫注,亦猶相連營壘之相救應也。又加補藥以為之佐使,是以邪去而正氣無傷損。」若病人身體羸弱,脈象虛數者,宜去三棱、莪術,加重雞內金,因其能化瘀血,又不傷正氣。

又製「理沖丸」,方中不僅有三棱、莪術,且有生水蛭,他認為「生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又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則堅積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滯,自有利而無害也。」

以上兩方,乃治實證閉經之屬沖脈瘀阻者。倘因血枯經閉,飲食減少,灼熱咳嗽,則用「資生通脈湯」扶脾陽、益胃陰、補肝腎,活血通沖脈。

綜觀張錫純治療月經病的經驗,約有以下特色:

1、治病求本,以恢復沖脈之功能為治療之重心。

沖脈虛者補之,謂之「安沖」、「固沖」;瘀者祛之,謂之「理沖」;虛而兼瘀者,以補虛為主,輔以祛瘀,謂之「資生通脈」;沖氣上逆者,鎮之、攝之,可謂「鎮沖」、「攝沖」。

2、重視氣血,尤其重視陽氣之壯旺與敷暢。

因氣旺則血盈,氣行血亦行。

3、識精膽大,擅用祛瘀葯。

如三棱、莪術、生水蛭等,人多畏其猛峻,張氏竟委之以重任,屢奏殊功;又擅將祛瘀葯與補養葯如黃芪、黨參等等合用,且對合用之比例精心體察,反覆驗證,務令恰到好處,裨瘀血去而正氣不傷。

4、獨具慧眼,善於發掘古方。

如《內經》四烏賊骨一茹丸(即海螵蛸、茜草),原治女子傷肝之病,時時前後血。經張氏深入發掘,窮究博考後,將海螵蛸、茜草作為葯對入於治崩漏方中,功效卓著,且經臨床對照,確知其為不可挪移之品。足見張氏不唯功底深厚,慧眼卓識,而且勤於實踐,勤於探索,故能有所開拓,有所建樹。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本文摘自《一位當代名醫的治學與師承歷程——我的中醫之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余國俊,明醫公開課發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