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華!詳細介紹針灸的作用與可治療的疾病

針灸在我國歷史悠久,是中醫治療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穴位刺激經絡來達到調理身體和人體內部器官協調的一種針刺療法。接下來,香港醫務通和大家分享中醫之針灸的相關資訊。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撚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

灸法是以預製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葯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


針灸的作用:

1.疏通經絡: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生的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大概適合治療哪些疾病?

1.上呼吸道疾病:急、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科疾病:多年的久治不愈的哮喘、肺氣腫、肺大泡、急、慢性氣管炎等;

3.眼科疾病:中心性視網膜炎、白內障、急性結膜炎、 近視眼;

4.口腔疾病:牙痛、拔牙後疼痛、齒齦炎、急、慢性喉炎;

5.消化系統疾病: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急、慢性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結腸炎,急、慢性桿菌性痢疾,腹瀉,便秘,麻痹性腸絞痛;

6.肌肉和骨骼系統:肌肉痛和萎縮,坐骨神經痛,肌肉痙攣,關節炎,椎間盤問題;

7.神經系統疾病:腦中風、抽風、腦中風後遺症的功能恢復、頑固性高血壓、面癱、頑固性頭痛、失眠、兒童多動症、增高、腦癱、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病、精神緊張導致的頭顫、手抖、腿抖等、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外傷後麻痹、周圍神經炎、小兒麻痹症、美尼氏綜合征、膀胱機能障礙、夜尿症、肋間神經痛;

8.精神科疾病:由於社會變動、生活不安定引起的精神失常、自閉等症、網癮、精神緊張焦慮等引起的內分泌失調(像甲亢症等);

9.婦科疾病: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婦科炎症、更年期綜合症等;

10.頑難之症:如皮膚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調病,抗衰老,美容等。在特殊情況下,針灸還可用於中暑、虛脫、急性疼痛等急症;


哪些人不適合針灸治療呢?

1.白血病人群不適宜針刺等。

2.體質虛弱人群,刺激不宜過強,並盡量採用臥位。

3.過度勞累、飢餓、精神緊張人群,此類人群不宜立即針刺,需待其恢復後再治療。

4.自發性出血傾向或因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此類人群不宜針刺。盡量避開血管針刺,以防出血。

5.患者有皮膚之感染、潰瘍、瘢痕部位,不過臨床上針灸的消炎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6.進針時有觸電感,疼痛明顯或針尖觸及堅硬組織人群,此類人群治療過程發現此癥狀應退針而不宜繼續進針。

7.小兒囟門未閉合人群,頭項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針刺。此外,因小兒不能合作,針刺時宜採用速針法,不宜留針。

8.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9.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由於這些人群的凝血時間比較長,或者是難以凝血,導致針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也是不適宜實施針灸的。

10.糖尿病人群,由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較高,一旦形成傷口,即便是小小的針灸針眼,也不容易癒合,如果不注意處理針口或者控制飲食,還有可能引起傷口、針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實施針灸的。

11.孕婦、習慣性流產者,6個月以內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針;6個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針感強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也應禁針。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慎用針刺。月經期間如不是為了調經,也不宜用針。


香港醫務通提示:本文僅供參考,具體實際情況,請到院了解。希望本文能給網友們大概的了解到針灸的相關醫療知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