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發心”的區別

大乘與小乘佛教發心的區別

菩薩道就是自利利他,就是自己搞明白也讓眾生搞明白,也就是自覺覺他。自己得利益了,同時也讓大家得利益。大小乘的法門,不存在高下,就是發心不同。小乘佛教的發心就是:我要把自己修行清淨,我要自己得利益,我要自己得解脫,我要走,我不要再來啦,娑婆世界不好。《楞嚴經》第三卷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弟子與佛陀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佛陀問他:“你現在這麽修,是為了什麽呢?”

他說“為了解脫。”

“那解脫之後呢?”

“解脫之後不受後有。”(就是再也不來啦。)

佛陀問:“為什麽呢?”

他說:“我辛辛苦苦從糞坑裡爬出來,我還要再鑽進去嗎?”(他肯定不要再鑽進去了。)

這很正常,這就是小乘的發心。在坐的每一位,我估計也都這樣。辛辛苦苦解脫了,為什麽還要再來娑婆世界?太苦啦!都逃離魔爪了,還要再陷進去嗎?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體會到地藏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為什麽叫大願呢?悲心無量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現在還在地獄裡度眾生,這就是我們大乘佛教的發心。

如何學習大乘法門?

大乘法門,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學習。我經常給我的弟子和信眾們講:福慧雙修。要修習福德和智慧。福是指福報。比如說:衣食無憂、財富具足,這叫福報;慧是指智慧。佛教從來不排斥財富,我曾經講過佛教的財富觀,並且鼓勵佛弟子如理如法地追求財產。佛菩薩可是福慧兩足尊,都要修的,他不僅僅有超能智慧,有神通,還有福報。多大的福報呢?他滅度至今,大家依然燒香禮拜恭敬他。這就是修來的福報!

“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什麽意思呢?你修一點福報,如果智慧不夠的話,就像大象掛瓔珞一樣。大象是神獸,它代表一種力量和威嚴,但是沒有智慧,落到旁生道成為動物。大象掛瓔珞,掛的都是名牌,都是奢飾品,但是有用嗎?它沒有開智慧!這就是所謂的修福不修慧,福報再大也是愚癡。

同樣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羅漢注重個人解脫,聽經聞法、修禪定,就是在修慧。但是,他如果不修福報,很少去度眾生,去幫助別人,他的福報也就沒有了,因為你不種這個福報的因,這是因果鐵律,不是佛陀偏心。如是作,如是受。如是因,如是果。這誰都管不了。所以,修慧不修福,羅漢也有可能托空缽,就是沒得飯吃。

這是為什麽呢?佛陀在世的時候有規定,僧人吃飯必須托缽乞食,每天只有七次機會。第一家,不湊巧,他不在家;第二家,人家不待見你,把你轟出去;然後,你就去第三家。一天給你七次機會。如果你的福報不夠,或者你真的很倒霉,七家都討不到飯,就只能餓著。所以,就有羅漢出去托缽化緣,化不到,就是所謂的羅漢托空缽。我們現在看到這些真實的故事,就要警醒自己,要福慧雙修。

你福慧雙修之後,你所感召的國土,你要往生的淨土,它才是清淨莊嚴無漏的。如果在因地上是有漏的,不圓滿的,在果位上,證得的果位絕對不是最高的。到最後你還是得修,有些苦你是免不了的,有些懶你是偷不掉的。所以,還得踏踏實實地福慧雙修。

大乘佛教的修行者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兩個:一是拯救眾生;二是莊嚴國土,莊嚴淨土,就是依正不二。菩薩通過這兩項任務,使有善根的眾生都能成就善法或者清淨解脫。菩薩,這個菩薩不是我們理解的那些聖僧?什麽叫菩薩?菩薩泛指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菩提是覺,代表智慧;薩埵代表有情眾生。有情識的眾生,上至天、仙、神,下至地獄、餓鬼,這些都是有情眾生。菩薩就是覺有情,發這個心的都是菩薩。所以,我們可以稱居士菩薩,法師菩薩,都是可以的,這是廣義的。

若有受益,隨喜點讚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