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再喝咖啡時遇見過這麼樣的一顆好豆子嗎?

一杯好喝的咖啡要如何定義?

可能你認為味道、香氣以及飲後停留在口中的滋味,會是最好的辨別方式。但在咖啡界,好喝的咖啡得要包含咖啡豆本身的風味狀態。

所謂的「杯測」,即是用來掌握咖啡豆特性、咖啡豆品質的評鑒方式,透過杯測,讓咖啡風味能有一致的標準來分析,究竟什麼是好咖啡。

想要製作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首先就必須對「咖啡產業鏈」(Coffee Chain)各流程的咖啡香氣與味道,有基本認知。

咖啡的香氣和味道,統稱「咖啡風味」。在咖啡產業鏈中的每一個流程,目的都是展現咖啡所蘊含的風味。若缺乏如此的風味詮釋,便難以體現出一杯咖啡的價值。

因此,咖啡業界逐漸衍生出不以個人取向為依據,而采「統一標準」來評鑒、展現咖啡風味的「杯測」。

藉由「杯測」,能讓本來各自定義的「好咖啡」評論客觀化,並擁有彼此皆能理解的共通語言,使人能夠向他人說明自己所製作之咖啡的獨到之處。

杯測有多複雜?先來看看這張表:

暫時看不懂也沒關係,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一張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標準杯測表就行了。每隻樣豆通過各位國際評審進行杯測、打分,綜合下來的分數將會給這支豆子定位:

80~100分:精品級,可用來競標或者打比賽,其中90分以上屬於特別優秀(Outstanding);

65~80分:非精品級,商業豆,比如意式,瑕疵率高,不過有精力挑一下也可用來成為拚配咖啡原料;

65分以下:一般拿來做速溶咖啡…

標準杯測過程

一般來說,杯測會持續進行至咖啡樣品冷掉為止,所需時間約為50分鐘。流程如下。

首先,你需要一個專門的杯測碗,和若乾把杯測杓。

1.放豆:將8.25g依據標準烘焙完成的豆子放入杯測杯,基於咖啡豆狀態不均的考量,每種咖啡樣品會準備4、5杯來評鑒。(此為水量150ml的標準,使用容量200ml的杯測碗時,豆量改為13.7g)

咖啡君買的杯測碗是200ml噠,所以用了13.7g的豆子,用黑鏡測量。

2.研磨(Grinding):將咖啡豆研磨成比一般沖煮咖啡用再稍粗的顆粒確認乾香(Fragrance)。

從咖啡豆研磨一直到注水,時間必須控制在15分鐘內。

3.注水(Pouring):在咖啡粉上注入93℃、150ml的水(註:此為水量150ml的標準,豆量13.7g則改為200ml。),使咖啡粉均勻浸潤。

4.破渣(Crust Break):注水後等待3~5分鐘,並以杯測匙將注入熱水後浮在表面的咖啡粉層——咖啡浮渣(Crust)撥開,確認濕香。

5.撈渣:用杯測匙將咖啡表層的渣質和泡沫撈除。

6.評測:注水8~10分鐘後,用杯測匙撈取咖啡,以快速且用力啜吸(Slurping)的方式將咖啡吸入口中,這種方法可讓咖啡分子更加細緻,有助於讓感知細胞充分感受咖啡香氣。

在咖啡降溫的過程中要持續品嚐,並依據杯測表的格式評鑒其酸味、醇度、乾淨度等項目。

7.最後,為咖啡樣品打上最終分數。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