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晨起有4種表現的人,十有八九被血栓"盯上",這3種食物盡量不吃

血管受損,百病纏身,與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頻發相呼應。人體的器官,其健康程度都與血液供應密不可分。一旦血管堵塞,相應器官會因缺氧缺血,造成缺血性損傷。

如何判斷血管是否出現堵塞,血栓的前兆要引起警惕!

晨起一旦出現4種表現,當心血管"堵死"

表現1、頭暈頭痛

一旦腦血管出現堵塞,將阻礙血液循環,這可能導致缺血性頭痛。另外,頭痛,伴有頭暈的癥狀,尤其早上起床時會更明顯。如果不及時檢查和治療,很容易引起中風和腦梗等腦血管疾病!

表現2、腿腳發冷

在正常情況下,經過一夜的睡眠,早上起床後,腿部和腳部的血液會正常流通,並感到溫暖。但是,如果發現自己的腿腳發冷,且粗細有差異,這時應警惕是血栓在作怪。這是因為腿、腳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端。

一旦出現血管堵塞,經過腳的血液會減慢,腳也會變冷。血管堵塞並形成血凝塊,血液就不能及時返回心臟。壓力將導致體液擴散到腿部組織,導致腿變得粗細不一。

表現3、視力模糊

如果早起出現暫時性視力模糊,甚至突然看不到東西,應保持警惕。因為這可能是由於血液粘稠度高和血管堵塞造成的;使營養物質和氧氣無法供給視神經,導致視神經短暫性缺血、缺氧,這種現象又稱為"陣發性視力模糊"。

表現4、胸悶,胸痛

心、肺部位也常會出現血管阻塞,這可能導致胸悶和胸痛。特別是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早上起床時應特別注意。如果在清晨感到胸悶和胸痛,很可能是血液粘稠和血管堵塞的跡象。

3種食物,會讓血栓加速形成,盡量避免

1、油膩的食物

臨床上,大多數血管堵塞與高脂肪攝入有關。日常飲食,如果太油膩,會在體內儲存過多的脂肪;這種飲食方式,多餘的甘油三酯會積聚在血管壁上,導致血液粘稠並且形成脂質斑塊,最終使血管變硬和變脆,血栓堵塞,形成血栓。

2、加工食品

許多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等,為了增加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會放入大量的鹽或各種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豐富了味蕾,卻損害了血管的健康。長期食用不僅會損傷血管,導致血液不暢;還會增加胃的負擔。

3、 鹹的食物

大量攝入鹽很容易導致血容量增加,並增加血管壁的側壓力;最終,血壓升高並且引起諸如動脈硬化的疾病。另外,在產期攝入鹹味食物會導致多喝水,不僅會使身體水腫,還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血管是否健康,3個部位檢查告訴你

1,腿部

平躺,抬起雙腿,堅持2分鐘放下來,觀察雙腿變化。如果腿部蒼白或呈蠟狀,皮膚是半透明的;放下腿後,會變紅。這表明腿部已出現缺血癥狀,最好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腿部血管的狀況。

2,手掌

握緊拳頭30秒,鬆開後,檢查手掌顏色。如果顏色快速恢復,不超過3秒,表明血液流暢,血管是健康的;如果時間較長(超過5秒,甚至10秒),原始顏色才會恢復,表明血管沒有彈性並且有堵塞。

3,腳背

觸摸腳最高點的脈搏,感受跳動。脈搏正常,表明有足夠的血液和正常的血流量;如果摸不到脈搏,或走一段路,便很難摸到脈搏,說明動脈血管可能已經發生堵塞,要及時預防。

若想血管健康、不堵,謹記:常補3物,少做3件事

常補3物:

1,槲 皮 素:清理血管垃圾

槲 皮 素,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對人體有降血壓、血脂、增強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清血液垃圾、擴張動脈,預防心梗、腦梗等血管病。

增加攝入槲 皮 素,可以顯著抑製惡性細胞生長,減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積,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環境,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補充。

食物來源:有研究表明,聖命果中槲 皮 素的含量高達68%,每天溫水泡服6-8粒,即可滿足身體的需求。

2,維生素E:降低血液粘稠度

維生素E可以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此外,它還能促進毛細血管的生長,維持心肌和外周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改善微循環,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3,補充水分:稀釋血液

勤補水不僅可以稀釋血液,還會改善血管內環境,加快血管中多餘的脂質排出體外,防止血管粘稠。

少做3件事:

1,煙酒

長期大量吸煙會導致血管鈣化,降低血管彈性,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增加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速動脈硬化,誘發腦出血,腦血栓形成。

2,久坐

《每日郵報》公布了一項數據:久坐會損傷心臟,每靜坐1小時,血管的毒素率就會增加14%。

久坐不動也會減緩血液循環,尤其是下肢血液循環,這可能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並阻塞血管。

3,感情用事

當人們太興奮時,會使他們處於應激狀態。

從長遠來看,腎上腺素等激素不斷分泌,會導致血管收縮異常,血流緩慢,血管壓力增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