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階版港深“雙城記”,期不期待?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劉豔美

“為什麽香港要參與大灣區發展?”

“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港人特別是年輕人提供拓展事業的新空間、新機遇,香港必須抓緊這個難得的機會,主動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為自身發展創造更有力的條件。”

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宣講會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發表主題演講時如是闡述。

隨著《綱要》正式發布,一幅涉及約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生活、工作圖景徐徐展開,令人遐想無限——

香港、澳門居民的孩子,與內地居民享有同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

鼓勵港澳居民(中國公民)在國企任職,報考內地公務員;

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從交通互聯到規則對接,最終是要實現人的自由流動。

不過,在各種日常細節中,仍面臨不少障礙。比如,最近就有香港網友吐槽,為了開通微信支付,他專程從香港跑到深圳,花了兩個周末的時間才搞定。連日來,香港政商界也提出對大灣區的期盼,包括“港人港稅”“灣區醫院病歷互通”“電訊一卡通”等。

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目標,是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未來,想在大灣區過上更便捷的雙城、甚至多城生活,還有哪些具體而微的問題待解?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粵港澳大灣區區域融合,沒有先例可循。要討論大灣區內的生活便利性,過著港深、珠澳雙城生活的人顯然更有發言權。

畢竟,在通州住,去北京上班;在昆山住,去上海上班;在佛山住,去廣州上班……這些雙城生活都不需要考慮跨過一道關口,不需要面對兩種迥異的社會風貌。

2017年的數據顯示,每天有超過60萬人次來往於深港口岸。在深圳居住、在香港上班的琪琪(化名)告訴城叔,與一般赴港澳旅遊的遊客不同,頻繁因工作往返深港之間的內地人,會拿到合法“工作簽證”,也會拿到香港身份證。加上現在已經實現自主通關,區別於遊客通道,並且有24小時通關口岸,現在過關通行速度還是很快的。

琪琪說,內地居民如果要辦理前往香港的通行證,深圳市區很多地方都有和銀行櫃員機一樣的自助辦證機,24小時隨時自主辦理。“比在銀行櫃員機取一次錢,花的時間多一點點,和存幾千塊錢的時間一樣多。”

但如果不是因工作往返,通關則沒有這麽便利。

據城叔所知,目前珠三角9市居民,如果是旅遊出鏡,一般只能通過自由行方式去香港、澳門,香港每年簽注一次,可以每周去一次;澳門只能去一次簽注一次。

不過,對於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能力和便利化水準,《綱要》也有所涉及,具體包括:

通過電子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使用便利化水準。

研究為符合條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員赴港澳開展商務、科研、專業服務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簽注安排。

加強內地與港澳口岸部門協作,擴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動在粵港澳口岸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陸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進一步便利港澳與內地居民往來。

通關之後,接下來的現實問題是交通接駁。目前,深港之間的交通方式有巴士、地鐵、高鐵、客船。

在深圳居住、一周去一次香港工作的晨晨(化名)告訴城叔,跨境巴士是她的首選項。在香港尖沙咀坐上跨境巴士,加上通關時間半小時可到深圳皇崗口岸。這個跨境巴士全天24小時可通關,發車頻次也較高。

去年底,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深港往來又多了一種快捷出行方式。晨晨說,從深圳福田站高鐵直達香港西九龍,最快只需14分鐘,“可以說是‘秒到’”。至於地鐵、客船,則是稍顯傳統的往返方式。

“總而言之,現在香港和深圳之間的交通還是蠻便利的。”晨晨說,除了公共交通,一些企業也會辦理深港車牌(兩地牌),駕車通行於兩地之間。不過,辦理兩地牌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成本較高。

公共交通是便利了,但晨晨也說出了另一種狀態:“若不是工作必須,深圳人其實也不見得多愛去香港。”就以羅湖口岸到維多利亞港接近40公里的距離來說,不能駕車出行,只能依靠公共交通,還是“很煩的”。所以,對於晨晨而言,要是在工作之外去香港玩,也就在臨深地區轉轉。

在私人交通方面,澳門和珠海會稍微暢通一些。目前,澳門單牌車已可以進入珠海橫琴。未來,香港單牌車隨便進出深圳也將成為可能——《綱要》提到,研究制定港澳與內地車輛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進交通物流發展。也就是說,未來澳門單牌車,可能會擴大在內地的行駛範圍;香港單牌車也有可能進入內地行駛。

選擇到一個新的城市生活,涉及通信、醫療、教育、就業、支付、貨幣兌換、繳稅、創辦企業等方方面面。

除了通關和交通,許多障礙仍然有待破除。比如,現在香港居民每天只能攜帶2萬元人民幣現鈔到內地,對於一些想在內地銀行做大額定期存款或其他投資的人來說,十分不便。

當然,有些問題已經找到解決辦法。比如通信資費,晨晨就透露,無論選擇香港卡還是內地卡,通信運營商都會給出跨境通信資費優惠,比如接聽免費、流量通用等,加上香港WiFi發達,雙城居民在跨境通信方面憂慮不大。

大灣區融合,是一項事無巨細的大工程。人、資金等要素的自由往來固然重要,但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消弭“跨境”的心理屏障。

近年來,為便利港澳居民更好在內地發展,相關部門以“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模式逐步推出眾多便利舉措,包括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在內地辦理就業許可要求、容許在內地就業港澳人士繳存住房公積金、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等。

更多便民需求還有待解決:如跨境人才稅收,香港人在大灣區工作能否按香港稅制征稅?跨境專業服務,能否降低香港專業服務公司在大灣區落地門檻?跨境金融監管,能否設立協調性更強的機構?香港人到大灣區工作、生活,醫療等社會保障如何建立?就一個小小的微信紅包,內地版的香港人就不能用,因為沒有內地銀行账戶,而開設账戶需要有內地手機號碼……

21日的宣講會上,林鄭月娥提到,目前已有10萬在內地居住的香港人申請居住證,在他們的居住地享有各方面的便利。

隨著更多港澳青年到廣東生活,工作,如何讓他們安心地留下來? 就像香港政製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要以創新思維破除“跨境壁壘”,“這些工作都是要一項一項來做。所有這些難題其實中央都已經注意到,很多工作都已經在做了”。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