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記住這25個糖尿病飲食金句,糖尿病患者從此吃喝不愁

飲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中之重,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管理飲食導致血糖不穩定。今天,本文送您25個管理糖尿病飲食的金句,記住它,從此吃喝不用愁。

1.飲食相對穩定,動態調整

糖尿病飲食原則包括:控制總攝入熱量;制定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合理分配每一餐;相對穩定、動態調整。

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關鍵在於控制總熱量,在總量一定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

2.飲食控制不等於「苦行僧」餓肚子

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不是要過一種 「苦行僧」的生活,啥也不能吃,餓著最好。而應該是每頓八分飽、下頓不飢餓。

飢餓療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質被消耗,導致體重下降,引起代謝紊亂。時間長了,會導致營養失衡,身體抵抗力會變差,加重病情。

3.至少一日三餐,進食量各有標準

早餐要進食營養充足的食物,最好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如一個雞蛋、半個饅頭、一杯牛奶,加點涼拌蔬菜

午餐吃飽指的是中午的食物量可能稍大(但糖友吃到七八分飽即可),營養可以更豐富一些,一些肉類食物宜在中午食用

晚餐吃少指的是一方面總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不宜大量食用肉類等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晚上一般活動量較小,這樣利於控制體重。

4. 不吃飯,藥物也不能省

有些患者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特別是早餐,認為能省一頓葯。其實,吃藥不僅是為了對抗飲食導致的高血糖,還為了降低體內代謝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

並且,不按時吃飯也容易誘發餐前低血糖而發生危險。另外,少吃這一頓,必然下一頓飯量增大,進而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

因此,按時、規律地用藥和吃飯很重要。

5.粗糧並不是細糧的完全替代品

多吃粗糧的確對糖尿病有益,但不可矯枉過正。事實上,就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言,粗糧和細糧相差無幾,大體都在75%~80%。

區別在於粗糧(玉米、小米等)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除了能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還具有降脂、通便的功效,因此,對於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糧代替細糧。

但如果粗糧吃得太多,就可能增加胃腸負擔,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不良。所以,主食還是粗細搭配為好。

6.可少量進食「甜食」

忌高糖食物是糖尿病病人管理血糖的關鍵一步,但「甜食」不完全等同於「糖類」。自然界中的甜味劑,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單糖和雙糖外,還有糖精、木糖醇、山梨醇、阿斯巴糖、蛋白糖等「非糖甜味劑」。

這些「非糖甜味劑」雖可增加食物的甜度,但不會增加食物的熱量,市售的糖尿病「代糖」食品,就是用它們來添加「甜」味的。

所以,加入甜味劑做成的食品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的,需要注意的是,「代糖食品」畢竟還是由澱粉作的,如果不控制攝入量,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

7.無糖食物要控制攝入量

無糖食品雖然不含蔗糖,但都是澱粉做的,同樣會產生熱量,故不能隨便多吃。

糖尿病患者不可被「無糖」二字所迷惑,不加節製地大量食用。另外,無糖食品沒有降糖療效,不能用它來取代降糖藥物。

8.糖尿病「吃乾」比「喝稀」更好

糖尿患者進食等量大米做成的乾飯和稀飯對餐後血糖的影響有很大差別,喝稀飯的患者餐後血糖顯著升高。這是因為煮爛的稀飯很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胃排空時間比較短,故餐後血糖上升得較快、較高。

相比之下,乾飯消化、吸收及排空較慢,因而餐後血糖上升得較緩、較低。糖尿患者早餐後、午餐前的血糖處於一天當中較難控制的時段,如果早餐堅持吃乾糧,將有助於此間的血糖的控制,進而有利於全天的血糖控制。

所以,餐後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應改掉早餐喝粥的習慣。

9.副食品、零食合理

習慣每天4-5餐的糖尿病患者,飲食攝入能量應計入全天總能量。很多糖尿病病人只知道需要控制主食的量,但雞、鴨、肉、蛋等副食品的攝入量卻明顯增加,平常加餐時就用堅果類零食來墊墊,並不注意加餐量的多少,血糖往往控制得不好。

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既要控制主食,也要控制副食的量。

10.「多吃肉、少吃飯」並不科學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認為肉是蛋白質,飯才是糖,因此,多吃肉不會引起血糖升高。

其實不然,肉到體內也能轉變成糖。糖尿病病人要限制動物性脂肪及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攝入,少吃油煎、炸食物,以及豬肝、雞肝、鴨肝、腰花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11.菜切得越整越好

切菜的時候可以「懶」一點,要做的菜能不切就不切, 比如薯類,不要切得塊太小,更不宜做成泥狀,其他需要切的蔬菜也是如此。塊稍微大的食物吃進去可以多嚼一嚼,能促進腸道運動,對降血糖有利。

12.菜肴少油少鹽

有的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選對食物,做法無所謂,其實不然,不同的烹飪方法食物熱量不同。

糖尿病病人應選少油少鹽的清淡食品,菜肴烹調多用蒸、煮、涼拌、涮、燉等方式。

烹調宜用植物油,在聚餐時也要盡量按照平時在家吃飯時的量和食物間的搭配來選擇飯菜。

13.根據升糖指數搭配飲食

根據升糖指數搭配食物,肯定是高的與低的搭配,以使整個膳食的升糖指數達到中等水準。如高升糖指數的饅頭、米飯一定要搭配蔬菜一起吃。

食物升糖指數可以查閱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

14.可以適量加點醋

經過發酵的食物會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物質可以使整個膳食的升糖指數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可在飲食過程中適當加點醋,或是加點檸檬汁,這樣可降低食物的血糖升糖指數。

15.科學吃水果

糖尿病病人應選擇性吃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同時注意吃水果的時機(兩餐血糖之間血糖最低時)、量,切莫相信某些水果能降糖、有神奇功效的傳言,更要特別警惕那些不常見的洋水果。

需強調的是:吃水果有「三忌三宜」:一忌主食不減少,額外吃水果;二忌水果一次吃太多;三忌以果汁、果乾代替新鮮水果。

而「三宜」則是:新鮮水果宜多樣化、搭配吃;水果宜在兩餐之間作加餐;宜在吃水果後監測血糖。

16.蔬菜並不是無限量

綠葉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通常量不受限制;但像土豆、山藥、芋頭、南瓜、藕、荸薺、毛豆等根莖類蔬菜,其碳水化物的含量均較高,不應當作一般蔬菜隨意吃,而應作為主食的一部分,在吃的時候要適當減少主食量。

17.忌空腹飲酒,宜少量飲酒

①糖尿病病人喝酒應配合飲食、避免空腹飲酒,以防止低血糖。因為酒精可抑製肝臟的糖異生,導致肝甘糖缺乏;同時可刺激胰島素釋放,導致低血糖,尤其正在使用胰島素和磺脲類降糖葯的患者更應予以注意。

②糖尿病病人可選擇飲用含糖低且營養豐富的乾紅、乾白類葡萄酒,啤酒也可適當飲用。另外,糖尿病病人不論是否飲酒,患者都攝取每日規定的熱量,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營養缺乏。

18.喝湯四原則

①關注湯中熱量:糖友在總體飲食上必須符合糖尿病平衡飲食的原則,不能隻注意飯菜的熱量,而忽視了湯裡面產生的熱量。

②加糖有講究。南方飲食系列中,習慣在湯裡加糖,作為佐料提鮮,但糖尿病患者應用木糖醇這樣的甜味劑代替。

③糖友最好選擇清湯,因為濃湯裡澱粉含量較多。

④食用葷湯要限制,糖友應少喝葷湯,特別是骨頭湯、老母雞湯,主要是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而且,排骨湯並沒有很好的補鈣作用。

⑤提倡飯前喝湯,這樣可以增加飽腹感。

19.適當「浪費」也無妨

每餐剩餘的食物本該放在冰箱或扔掉,很多人因為捨不得而吃掉,導致總攝入量增加,血糖升高。

因此,建議剩飯、剩菜要合理處置,不要因小失大,造成更大的醫療、金錢、時間的浪費。

建議每餐菜量要適可而止、合理安排,以免食物浪費。

20.加餐視血糖情況「量力而行」

提醒所有的糖尿病病友,加餐前後務必測血糖,加餐前後血糖波動在2-3mmol/L之間為宜。

② 血糖低於3.9mmol/L,建議先糾正低血糖,等血糖上升到正常範圍內再加餐。

②血糖在4-5.6 mmol/L,可以加100克的水果(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在10克以內的水果)或其他零食。

③ 血糖在5.7-7.8 mmol/L,可以加50克的水果(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在10克以內的水果)或其他零食。

④血糖大於7.8mmol/L,不建議加水果或零食。

21.拒絕「不顧飲食攝入熱量,隻管藥物加量」

多吃點兒不要緊,增加降糖葯(或胰島素)就能抵消,很多糖尿病患者的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這種做法就好比「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終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多食勢必會增加胰島細胞的負擔,加速胰島功能的衰竭,最後導致口服降糖葯繼發性失效;而且加大藥量,藥效未必相應增加多少,反而會增加藥物對肝腎的不良反應,因此,多吃藥的做法並不可取。

22.外出聚餐,避免食物過量

糖尿病病人都免不了外出聚會,席間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飲食,在飯量和食物種類上有所節製,學會拒絕吃不適合自己的食物。

23.定時定量進食有助穩定血糖

糖尿病病人一日至少進食三餐,而且要定時、定量,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兩餐之間要間隔4-5小時。

注射胰島素的病人或易出現低血糖的病人還應在3次正餐之間加餐2-3次,可從3次正餐中拿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這是預防低血糖的有效措施。

24.溫食最補人,飲食宜緩

糖友的飲食溫度要適中,過燙或過寒的飲食都將引起不良反應;另外,切忌暴飲暴食、粗嚼急咽。每餐的用餐時間保持在20分鐘左右為宜。

25.多飲水

糖尿病患者,建議每天飲水1500-1700毫升,建議少量多次飲水,保證每日攝入足量的水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喝白開水外,可以喝綠茶、普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對健康有一定益處,但心衰、正在進行血液透析等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適度飲水。

願糖尿病患者不再被糖尿病飲食所束縛,「隨心所欲」地吃,安全降血糖。


作者:沐欣欣

精品推薦

許樟榮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

糖尿病基礎知識100問

許嶺翎 北京協和醫院

如何駕馭胰島素,達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雜誌社

破解餐後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糖尿病之友》雜誌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