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技術助力 揭示動脈粥樣硬化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由它導致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該病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期刊《JCI Insight》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首次通過一種新技術對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

動脈粥樣硬化是脂質沉積造成的一種炎症性病變,在動脈壁上,由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過多而造成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的增大會阻礙血管內血液的正常流動,導致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缺血或壞死。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到一定程度時可導致心梗、腦梗、腦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眾多研究表明,動脈平滑肌細胞是動脈粥樣斑塊中最主要的細胞成份,動脈硬化的發生與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變性有著密切聯繫。然而,這種增殖無法直接在體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細胞中進行研究。

在一項新研究中,美國范德堡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人員首次運用多同位素成像質譜法(MIMS)的定量成像技術,來測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亞細胞解析度下的重合縱橫諜海和葡萄糖利用情況。

研究數據表明,血管平滑肌細胞葡萄糖代謝的顯著異質性取決於增殖狀態和生長中斑塊的鄰近程度。此外,這些結果揭示了MIMS的定量成像技術可以作為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補充方法。

據預測,2020年全球將有2400萬人死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其中,35~45歲人群的死亡率明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年齡提前了10~20年。

儘管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和遺傳因素等都是其發病的誘因。

專家表示,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是獨立的致病因素,又存在相互作用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這一過程雖漫長,對人體健康卻是致命威脅。因此高血壓並高膽固醇血症被稱為「無形的殺手」。

對於心腦血管病及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風險的人來說,他汀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最廣,也是指南推薦的首選降脂藥物。

他汀類降脂葯的主要成分是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酶抑製劑,通過抑製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使肝臟合成的膽固醇減少,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量,並且能夠增強肝細胞自身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能力,從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專家建議他汀類降脂藥物應長期服用,有夠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阻止與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發生發展。

  • 參考資料:
  • Christelle Guillermier,Sean P. Doherty,Adam G. Whitney, et al.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 reveals heterogeneity of proliferation and metabolism in atherosclerosis, JCI Insight (2019). DOI:10.1172/jci.insight.128528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